一、魯迅棄礦學醫(yī)的客觀原因
眾所周知,魯迅留日前在南京礦路學堂學習開礦。但為什么在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學了兩年后改至仙臺醫(yī)專學醫(yī)了呢?其原因,學術界一致認為有兩點:一是為國;二是為民。
那么,魯迅先生當年下定決心棄礦學醫(yī)還有沒有其它原因呢?事實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客觀原因,這就是為己:為自己謀求一條生活的出路。
我國著名的醫(yī)學泰斗、浙江醫(yī)科大學前身浙江醫(yī)學專門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與魯迅先生在日本弘文學院同時畢業(yè)的同室好友厲綏之先生曾回憶說,魯迅等人是在南京礦路學堂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后由官方派往日本的。赴日本前,南京方面曾與日本有約定,這就是這些人從東京弘文學院畢業(yè)后,要升入東京帝國大學工科所屬的采礦冶金科。但東京帝國大學在當時是日本最著名的官立工科大學,而且當時日本有名的官立工科大學還很少,日本學生和中國留學生都想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因此競爭都很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教育界為了保護本國學生,“惟恐占了日本學生的位子”,并設法阻止中國留學生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等校。當時弘文學院的日語教師江口對他們說:“即使由中國駐日公使向日本文部省交涉,勉強設法,也不能把江南礦路學堂所派學生全部收入?!庇谑?,江口教師勸魯迅等人改入醫(yī)校。江口教師曾對魯迅等人介紹說,(一)當時日本的醫(yī)學質量與德國相差無幾,大大超過了英、美、法等國;(二)因醫(yī)校之發(fā)展多于工科、農校,不會使留學生擁擠,所以名額多,可使留學生有一個好的安排。江口教師還說:“貴國科技正在青黃不接時期,你們能早一天學成歸國,正有銷路?!濒斞府敃r聽了,還大笑,并開玩笑說,老師走上做生意的道路了。江口教師還對魯迅等人說:只要你們進一步努力用功學習,不會成庸醫(yī)的;現(xiàn)在你們下決心學習,你們日后成名了,就知道我江口不會讓你們上當……
厲綏之先生還回憶說,江口教師的建議,好幾次魯迅先生都接受了,并決心不入工科了。魯迅先生當時還動員他和韓清泉(為浙江醫(yī)學專門學校的另一創(chuàng)始人)同學勿入高師理科,而同時轉醫(yī)校。后來,我們兩人都轉入日本醫(yī)校學習。
二、魯迅在仙臺學醫(yī)時的成績
魯迅在《藤野先生》中說:“學年試驗完畢之后,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fā)表了,同學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那么,魯迅先生所說的成績究竟是多少呢?
很多常見的魯迅研究資料和我們所用的《教師教學用書》都未提及,確實是一種缺憾。
看到魯迅先生在仙臺醫(yī)專的各科考試成績,是在周作人的回憶文集《魯迅的青年時代》(河北教育2003年6月版)上。書中第35、36頁上有這么一段話:“在小林博士那里又保留著1905年春季升級考試的分數(shù)單,列有魯迅的各項分數(shù),照錄于下:解剖五十九分三/組織七十二分七/生理六十三分三/倫理八十三分/德文六十分/物理六十分/化學六十分/平均六十五分五,一百四十二人中間列第六十八名?!蔽恼轮羞€介紹,小林即小林茂雄,是魯迅仙臺學醫(yī)的同班生,后來成為醫(yī)學博士。
再次看到魯迅先生當年的成績,是在日本友人竹內實的回憶文章《仙臺與短刀——廣瀨川畔的魯迅》上。文中記載:
我在東北大學教務科(仙臺醫(yī)專后來并入東北大學)見到了記有“周樹人”的成績總簿(1904年12月“學年評分表”)。記分欄分為“第一學期”、“第二學期”、“學期平均”、“學年”和“平均”等五欄。在“學期平均”欄中,每門課程都空著沒填。課程共有八門,即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倫理學、德國學(不是德語)、物理學、化學和體育。倫理學只進行了學年考試,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兩欄都是空著的。生理學沒有填第一學期。關于體育,則只記有課程名稱,卻沒有記錄成績,這是因為當時正是日俄戰(zhàn)爭時期,附屬第二師團的教官佐藤恕副教授和上田省治講師都到戰(zhàn)地去了。
現(xiàn)將魯迅各門課程的分數(shù),按“第一學期”、“第二學期”、“學年”和“平均”的順序,照錄如下:
解剖學 60 60 58 59.3
組織學 84 63 71 72.7
生理學 60 70 63.3
倫理學 83 83
德國學 60 60 60 60
物理學 60 60 60 60
化 學 69 50 62 60
共 計 458.3
總平均 65.5
名 次 68(一年級學生共142名)
從竹內實先生記錄的分數(shù)來看,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到了魯迅先生當年各學期的成績;同時比較竹內實先生記錄的分數(shù)和小林茂雄先生提供的成績單,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兩者的來路不同,詳略不同,但兩者所記載的各科平均成績、最后總平均成績、名次占位及說明等是完全一樣的。這說明,竹內實先生和小林茂雄先生提供的成績應該都是真實的、可信的。
據(jù)此看來,作為當年仙臺醫(yī)專惟一的一名中國籍學生的魯迅,在“醫(yī)學書籍和雜志也不可以輕易借閱”,有的教師還要“經常用拉丁文和德文講課”的情況下,只能靠聽課和筆記,同141個日本同學比拼,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真是挺不容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