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修辭是運用語言的藝術(shù),是恰當?shù)乇磉_思想感情的語言手段。就其含義來說,就是對語言的加工調(diào)整,使它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修辭可以分為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兩類。積極修辭就是我們常說的“修辭格”,也就是修辭方法。消極修辭包括修飾詞語和修飾句子。修飾詞語指調(diào)配色彩、檢查音序、押韻等;修飾句子主要指各種句式的選用、組織和變換。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這一表述包含兩點重要的信息:一是“常見”,《考試大綱》明確了8種考查的修辭方法,即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shè)問、反問,而對其他的修辭方法,如反語、通感、互文、頂真、雙關(guān)等,不列入必考范圍;二是“正確運用”,表明高考試題將在實際運用中對修辭方法進行考查,不會直接考查修辭方法的概念。
該考點主要考查能夠根據(jù)題旨的情景,運用各種語言材料,各種表現(xiàn)手法,恰當?shù)乇磉_思想感情??疾榈慕嵌戎饕腥悾阂皇切揶o方法恰當?shù)剡\用;二是修辭作用的正確理解;三是修辭類型的準確判斷。從題型來看,既有客觀的選擇題,也有主觀的表達題;從考查的目的來看,注重能力,注重運用,注重主觀表述,注重與其他考點結(jié)合起來;從取材來看,主要是選擇那些描寫、敘述或抒情方面的語段,比喻論證性的語段也可作為題材。
高考直接考查修辭方法的題目,因1994年的那道“專家題”(辨析“……跟……一樣)太難,被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證明是失敗的之后,連續(xù)幾年都沒出現(xiàn)。直到1998年,高考推出了新的題型——仿寫兩個比喻句;1999年,高考堅持了這一題型。考試實踐證明這一題型很好,體現(xiàn)了這一考點的要求。2002年則出現(xiàn)了根據(jù)語境判斷“對修辭方法及其作用解說”是否正確的題型。2004年更是出現(xiàn)了具有吸引力的語言運用題——對聯(lián)仿寫。從近幾年的全國卷和自主命題的省市卷來看,本考點常常與句子的“仿寫、擴寫、改寫”以及語言的“簡明、連貫”、“句式變換”等結(jié)合在一起考查,根據(jù)要求恰當?shù)剡\用常見的修辭方法,增強語言表達效果。今后高考將會更加突出語言操作的實用性,擴充語言運用的考核題目,有關(guān)修辭的考查,將會更加突出這方面的試題。作為教育大省的湖北,一定會借鑒全國卷和其他省市卷的成熟做法,結(jié)合本省的地域特色,命制出既能體現(xiàn)本考點的精神、又令人耳目一新的題目來。依愚見,對聯(lián)當屬首選。
根據(jù)上述特點,“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的復(fù)習,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一)樹立大修辭觀,破除片面性
正因為修辭不僅包括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各種辭格和辭趣的積極修辭,而且還包括了追求意義明確、倫次通順、詞句平勻、安排隱秘的消極修辭,故而我們在復(fù)習這一考點時,還要注意其范圍的廣闊性與內(nèi)容的全面性,注重修辭的語言、詞語、句法、篇章等方面的運用。平時閱讀、練筆時,要具有“大修辭”觀,破除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到各種修辭方法的單純辨析上的片面性,要在閱讀中體會修辭的妙處,多吟誦名篇巨著中的精彩修辭,多體會其表達作用。對平時學習中遇到的優(yōu)美文句,應(yīng)認真感知,可摘抄可辨析,以作日后所用的“儲料”。寫作中,要能夠自覺地、有意識地、比較熟悉地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來表情達意。此其一。
其二,修辭的理解和運用還得注意和語法、邏輯結(jié)合起來。盡管語法、邏輯、修辭三者研究的具體對象不同,管轄范圍不同,但其研究立足于語言的表達運用這一領(lǐng)域卻是相同的。平常說話、寫文章,首先語言要通順、正確,然后才能求好,追求語言表達的形象生動。
(二)提升聯(lián)想、想象等思維能力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維的結(jié)果。因此,近年來高考對修辭運用能力的考查,與其說是考語言運用能力,不如說是考思維能力。要寫得出,寫得對,寫得好,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對,想得好。有些考生寫不出恰當?shù)谋扔骶浠驍M人句,并不是因為不懂比喻手法與擬人手法,也不是表達能力差,而是思維能力不夠,想不出恰當?shù)挠黧w或擬體。故而,要提高修辭的理解運用能力,關(guān)鍵是要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尤其是提高其聯(lián)想、想象能力。
(三)熟悉常見修辭方法的運用
首先要正確理解和掌握《考試大綱》提出的八種修辭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在理解其特點、形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