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先人所創(chuàng)造的美好意境,為后人留下了心靈遨游的廣闊空間。讀這些詠月詩和詞,不僅是一種精神享受、心靈的赴約,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重溫和再認識。
古人對“月”情有獨鐘,他們認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樣的,因此認為月可以超越空間,正所謂“天涯共此時”。所以無論是浪漫主義、還是現(xiàn)實主義的詩人,無論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無論是詩還是詞,都喜歡借月抒情。面對同一輪明月,抒發(fā)的感情卻各不相同:有感嘆世事多艱、光陰易逝的;有表思親懷鄉(xiāng)、羈旅之苦的;有排解懷才不遇、慨嘆宦海沉浮的;更有表達對理想的追求的。
詠月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占有獨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說是古代詩人最偏愛的一個意象。古詩中的“月”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象征:
象征團圓、美好。以月圓比喻人的團圓,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p>
抒思鄉(xiāng)懷人,或表邊塞之苦。沈佺期的《雜詩三首(其三)》:“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睂懙氖菍κ呎煞虻乃寄?;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寫的是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杜甫的《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作者以幻寫真,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王建的月下獨酌“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寫的是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把月亮當成美好的象征,愛的象征。比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按照聞一多的解釋,這里的“月”代表的是愛心的傳遞。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把月亮作為最美好、最純潔的象征。李商隱的《無題》“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月光寒”實際上是“心寒”,是對愛情的一種渴求而不能得的心理反應,因為作者寫作此詩已經是暮春時節(jié)了。張令先的《一叢花令》“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斜月簾櫳”成了愛情的見證者。晏殊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月”是愛情的見證,是美好的象征。
借月描圖繪景。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抒寫遼闊;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描寫清幽;“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抒寫寧靜柔美;張先的“沙上并禽池上眠,云破月來花弄影”勾勒素淡,抒寫靜謐;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勾勒了一幅凄冷、清寂的畫面。這些詠月的佳句,充滿了詩情畫意,膾炙人口。
借月表羈旅之苦。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痹娙艘郧迨韬喌墓P墨描繪了夜宿建德江的所見之景,“月近人”則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羈旅、漂泊之苦。
借月傳孤獨之情。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人無人可語,無人解心頭之愁,于是只有舉杯邀月,其孤獨之情可見一斑。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表現(xiàn)了他落第之后的落寞與孤獨、苦悶。馬戴的《楚江懷古》“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構筑了宏闊靜謐的氛圍,也反映了詩人內心世界的孤獨寂寞。吳文英的《瑞鶴仙》“流紅千浪,缺月孤樓,總難留燕”,缺月與孤樓相對,道出了離別后的孤獨、寂寞。
借月抒懷才不遇。李白的《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北磉_的是詩人受排擠,壯志難酬?!堕L相思》:“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贝嗽娛抢畎妆恢r離開長安寫的,通過對一個懷著相思之苦的人的刻畫,表達了政治抱負不得施展的郁悶。秦觀的《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北憩F(xiàn)了詩人的悵惘和對前途的渺茫。
借月抒閨中的愁怨。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一)》“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沈如筠的《閨怨》:“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标處椎赖摹队菝廊恕贰俺鯇⒚髟卤燃哑?,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笔剡吔恼鞣?、苦待閨中的思婦,月成了他們的一種寄托和情感的載體,千里與共,愿隨孤月,流照親人。
其它情緒的表達。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月”是對友人的關切之情的載體。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月”是詩人理想的追求之所在。李白在《把酒問月》中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表現(xiàn)了“明月長在,人生如寄”的生命感慨。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抒發(fā)的是吊古傷今之幽情。
可以說,是月給了中國古典詩詞以豐富意蘊,給了詩人以美妙的靈感,特別是為唐詩宋詞提供了宏大的藝術題材和鮮活的藝術生命,給它們提供了博大闊遠的藝術空間、生命哲理和宇宙意識。若無月意象的沾溉澤披,就會使詩人們失去許多藝術靈感和藝術創(chuàng)造的審美空間,也會使中國詩壇失去太多美麗的仙葩,喪失一大批不朽的詩作。我們后人的心靈也無法從中得到熏陶、感悟和啟迪,生活也會失去太多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