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化進程,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啟動,教師在面臨課程改革時,除了要認真解讀領悟課程標準中蘊涵的思想,還應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教學中應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根本,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旨,立足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大力倡導科學探究,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一、改變教學行為。促進學生發(fā)展
1、從生活出發(fā),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
根據學生認知心理學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瘜W教育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時要盡可能從現(xiàn)實世界中那些常見的和熟悉的現(xiàn)象出發(fā),通過觀察、探究,設計實驗、以及合作探討,操作體驗,推理分析等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書櫞口識的同時。學會知識的遷移,會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實際感受化學在探究世界中的價值和意義。比如講cO:一般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時,可以提到滅火器噴出來的氣體也是CO2,可用于滅火,以及放在地上燃燒的煤球過了一段時間會熄滅等等。又如講可燃性氣體,使用前為什么必須檢驗氣體的純度時??梢月?lián)系煤礦的瓦斯爆炸,就是因為可燃性氣體和空氣混合的原因。在學生原有的知識準備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達到促進學生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理解科學本質,豐富科學情感的目的。
2、采取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學就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所以教師的任務是要創(chuàng)設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和諧空間,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愉快體驗,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比如在課堂上的提問,對于不同層面的學生要求是不同的,對于優(yōu)秀學生的要求回答的問題要全面、完整、科學,使其能更上一層樓: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只要能回答或答對一點點,就給予鼓勵,這樣就能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達到確立的目標,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盡可能的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中,應避免用懲罰、強迫和種種要求或約束作為促進學生學習的方式,而應引導學生閱讀科學雜志,讓學生到社區(qū)工廠參觀、調查,了解當地與化學有關的資源,吸取社會各方面的新鮮信息,同時鼓勵學生自己上網查閱資料等,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二、精心營造探究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探究興趣
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引發(fā)學生產生質疑和提出各種假設,并引起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大量的事實證明,學習的愿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問題性的情境常常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愿望。因此在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正確處理好教材,盡可能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興趣。如講CO2和水反應生成H2CO3,的性質時,可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A:鹽酸、硫酸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B: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支試管中通入CO2,再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分別有什么現(xiàn)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自己歸納總結,通過探究。自己得出結論。又如講質量守恒定律時。首先向學生提出來在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猜想三種可能:(1)大于;(2)等于;(3)小于。然后測定白磷燃燒前后質量;NaOH溶液與CuSO4溶液反應前后質量,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從親自觀察到的事實中自己歸納總結,通過探究得到質量守恒定律。隨后再讓學生測定氯酸鉀受熱分解前后的質量和鎂條燃燒前后的質量,發(fā)現(xiàn)這兩個實驗結果似乎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接著讓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讓學生自己分析前后變化的原因,進而比較深刻的認識化學反應中的量的關系。
2、立足生活和社會,探究化學規(guī)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引導學生觀察和探究身邊的物質(如空氣、水、金屬等),初步理解化學現(xiàn)象的本質。探究隱藏背后的化學規(guī)律,幫助學生iXiR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如觀察生活中水被污染的現(xiàn)象。告訴學生目前世界上淡水危機重重,全世界約有20億人口淡水不足,引導學生探究分析水質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如何防止污染,并給學生講述我國七大水系水污染狀況堪憂。而講化石燃料這一節(jié)時,使學生知道煤、石油、天然氣是人類社會主要的自然資源。但它們都是不能再生的,且由于廣泛使用對我們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的情況,增強學生的能源危機意識,深刻認識開發(fā)清潔能源的重大意義,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有趣和有用,增強探究欲望。
3、開發(fā)活動,培養(yǎng)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學習活動,也是學生學習化學的主要方法。教師應成為科學探究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幫助者,為學生提供進行科學探究的條件機會和必要的幫助,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激發(fā)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經歷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行科學猜想和假設,獲取科學事實證據,檢驗和評價,到對科學探究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科學探究的過程,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不斷的活動中會自主探究。如講酸堿指示劑時,可以讓學生自己采集一些花卉。與不同pH的酸堿溶液作用,讓學生總結哪些花較適合于作指示劑溶液,從而讓學生自己動手,自行得出結論。
三、改變評價觀念和方法。促進學生發(fā)展
1、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對學生的評價應全面,靈活。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關心學生的探究能力、科學情感、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注重課程的始點,過程的終端,關注每一個學生。在學期初,就給每個學生建立化學學習檔案,學習檔案不僅記錄著學生的考試成績,更著重記載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歷程。比如在學生分組做實驗時,不僅對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能力方面進行考核評估,還對其與他人的合作的情況、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進行評價。實驗后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自己的實驗情況進行反思,讓學生養(yǎng)成自我監(jiān)督的好習慣。這樣在一階段或一個單元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就比較清楚,對于有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使其更加努力;對于退步或停滯不前的學生,要幫他分析原因找出癥結,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取得進步。
2、重視評價對學生發(fā)展所起的作用
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通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評價,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以及科學觀和責任感。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化學教材中有STS教育的素材,結合人文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比如講CO有劇毒會污染空氣時,可以讓學生去調查生活中還有哪些氣體會污染空氣?這些氣體又是如何產生的?怎樣才能減少這些氣體的產生,從而保護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結合學生的調查情況,來評價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做記錄,及時反饋讓學生反思,通過努力取得進步。
(責任編輯:陳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