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輪狀病毒(RV)腸炎患兒不同腹瀉狀態(tài)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變與臨床意義。
方法選擇≤2歲小兒為研究對象。按脫水程度分為無脫水、輕度脫水和中重度脫水3組。按病情分為輕型、中型、重型3組。生化分析儀測定患兒血清CKMB。結(jié)果無脫水與輕度脫水組血清CKMB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中重度脫水組與前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輕、中、重3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jié)論RV腸炎患兒血清CKMB升高水平與脫水程度有一定關(guān)系,而與病情的輕重密切相關(guān)。對中重型患兒宜監(jiān)測心肌損害情況。
【關(guān)鍵詞】輪狀病毒腸炎;肌酸激酶同工酶
文章編號:1003-1383(2006)03-0253-02中圖分
類號:R 512.504.416文獻標識碼:A
嬰幼兒秋冬季腹瀉主要病原體是輪狀病毒(RV),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RV較易發(fā)生腸外感染或損害[1,2],但大多數(shù)報道只局限于腸外并發(fā)癥的部位和發(fā)生率的分析。為了探討RV腸炎患兒在不同腹瀉狀態(tài)下血清CKMB活性的變化與臨床意義,我們對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94例RV腸炎嬰幼兒進行了血清CKMB測定?,F(xiàn)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1.觀察對象94例RV腸炎患兒診斷依據(jù)是流行季節(jié)、臨床癥狀、大便RV抗原學(xué)檢查陽性。按照腹瀉脫水程度分度標準[3]分為無脫水、輕度脫水、中重度脫水3組。無脫水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齡14.4個月。輕度脫水組42例,男性3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13.5個月。中重度脫水組32例(含中度26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11.9個月。按照臨床分型[3]分為輕型、中型、重型3組。輕型組57例,男性37例,女性20例。中型組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重型組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各例均無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肝腎疾病、肝毒性藥物用藥史及肌肉疾病等病史。病程均在3天之內(nèi)。入院前均未靜脈輸液。
2.檢測方法所有病例于入院當日清晨或次日清晨6~8點空腹抽靜脈血2 ml立即用東芝TBA4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抗體抑制法)血清CKMB,試劑由濰坊三濰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提供。重型組予護心治療1周后復(fù)查血清CKMB。入院后即取大便標本行輪狀病毒抗原檢測。
3.統(tǒng)計學(xué)方法數(shù)據(jù)以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結(jié)果
1.94例RV腸炎患兒血清CKMB升高(升高標準:CKMB≥25 U/L)達86例,占91.48%。
2.脫水程度的RV腸炎患兒血清CKMB水平:無脫水組與輕度脫水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中重度脫水與無脫水、輕度脫水比較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均<0.01(見表1)。
3.輕、中、重型RV腸炎患兒血清CKMB水平:中型、重型與輕型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均<0.01;重型與中型比較也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4.CKMB水平升高者提示存在心肌損害,進一步做心電圖檢查,異常26例,竇性心動過速15例,STT段改變6例,T波低平2例,偶發(fā)早搏3例,26例心臟B超檢查均無異常。治療1周后心電圖復(fù)查均正常。重型組1周后復(fù)查血清CKMB,有10例(66.7%)恢復(fù)正常。其余5例(33.3%)于起病后3周末復(fù)查也都恢復(fù)正常。
討論
人類RV自澳大利亞學(xué)者Bishop于1973年首先在胃腸炎患者的十二指腸超薄切片中發(fā)現(xiàn)后,醫(yī)學(xué)工作者逐漸認識到人類RV分布遍及全球,成為兒童腹瀉的常見病原之一,占據(jù)了兒童病毒性腸炎病因的第一位。近年來發(fā)現(xiàn)RV不僅可以引起腸道內(nèi)感染,而且可引起呼吸、循環(huá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多臟器損害。國內(nèi)一些學(xué)者研究證實[4,5]RV引起腸外損害的機制是存在病毒血癥。
目前RV腸外損害器官以心肌損害的報道多見,多數(shù)以心肌酶譜中門冬氨酸轉(zhuǎn)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升高來判斷心肌損害。由于AST、LDH、CK升高對診斷心肌損害缺乏特異性意義,而CKMB主要存在于人的心肌細胞中,其升高是心肌損害的特異性指標之一,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中也被列為臨床診斷依據(jù)的主要指標之一。本文探討了RV腸炎嬰幼兒在不同腹瀉狀態(tài)下血清CKMB水平變化情況,結(jié)果顯示:血清CKMB水平的變化在無脫水、輕度脫水兩組與中重度脫水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而無脫水組與輕度脫水組比較卻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輕度脫水對血清CKMB水平改變影響不大,而中重度脫水對血清CKMB水平變化是有一定的影響。這與國內(nèi)一些文獻報道[6,7]不一致。考慮脫水程度很可能不是引起血清CKMB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按照整體病情程度比較輕型、中型、重型三組患兒血清CKMB水平變化,發(fā)現(xiàn)各組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或<0.05),表明病情越重則血清CKMB水平升高越明顯,即病情輕重與血清CKMB水平變化密切相關(guān)。由于腹瀉病的整體病情分型是根據(jù)脫水程度、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紊亂情況、全身感染中毒癥狀等來判斷類型,尤其是感染中毒癥狀。一般來說,感染中毒癥狀越明顯表明病毒血癥越重,而RV引起腸外損害的機制是存在病毒血癥,病毒及其產(chǎn)生的毒素可損害心肌細胞[8],導(dǎo)致血清CKMB水平升高。因此,可以推斷病毒血癥的程度與血清CKMB水平變化密切相關(guān)。反之,測定RV腸炎患兒血清CKMB水平對判斷病情輕重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本文對象血清CKMB水平升高比例達91.48%,與包忠憲等報道[9]相近,但明顯高于國內(nèi)報道RV心肌損害的發(fā)生率約20%~60%,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感染的人類RV病毒亞血清型別不同和/或這些患兒對本亞血清型的免疫力較低。盡管RV心肌損害的發(fā)生率高,但是極少診斷RV性心肌炎,引起嚴重心肌炎者更加少見。本組重型病例治療一周后血清CKMB水平66.7%患兒恢復(fù)正常,心電圖復(fù)查均正常,余下33.3%患兒于起病后3周末復(fù)查血清CKMB水平也均恢復(fù)正常。表明人類RV引起心肌損害為一過性,近期預(yù)后好,然而遠期預(yù)后如何?是否與不明原因的心肌病有關(guān)系?這些問題還待于科學(xué)工作者不斷地去探索。因此,為全面了解RV腸炎患兒的病情,對中重型病例最好常規(guī)檢測血清CKMB水平,異常者給予積極護心治療,避免出現(xiàn)不良后果。針對血清CKMB水平和/或心電圖恢復(fù)緩慢者宜加強遠期隨訪。
參考文獻
[1]龔四堂,肖作源,陳惠芹,等.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腸道外多器官損害的臨床研究[J].中國誤診學(xué)雜志,2001,1(2):159-162.
[2]呂雪萍,劉建軍,張留英,等.輪狀病毒多系統(tǒng)感染的診斷及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11):928-929.
[3]方鶴松,段恕誠,董宗祈,等.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1.
[4]姚英民,趙楓,吳建春,等.輪狀病毒全身感染一例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1997,35(7):356.
[5]李寧,姚英民,溫淑娟.輪狀病毒腹瀉患兒病毒血癥的初步研究[J].第一軍醫(yī)大學(xué)報,2001,21(4):288.
[6]姚澤忠,梁國安.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變及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醫(yī)學(xué),2004,11(4):531-532.
[7]馮梅.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心肌酶譜分析及大劑量VitC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xué)雜志,2004,10(2):20-22.
[8]Grech V,Calvagna V,F(xiàn)alzon A,et al.Fatal rotavirus associated myocarditis and pneumonitis in a 2yearold boy[J]. Ann Trop Paediatr,2001,21(2):147-148.
[9]包忠憲,李曉東,吳日勉,等.輪狀病毒腸炎患兒心肌酶譜的變化[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12):1258-1259.
(收稿日期:2006-03-10修回日期:2006-05-08)
(編輯:崔群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