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 喜
在網(wǎng)上看到一組神州六號航天員在飛船中進餐的圖片,漂浮的航天員,拿著類似于方糖的小方塊,直接食用。查了資料,該食品是魚塊、肉塊、點心塊以及八寶飯、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中餐食品,還有用中藥和一些滋補品配置的營養(yǎng)飲料。據(jù)聞,航天員的食譜經(jīng)過了科學(xué)的設(shè)計,完全符合金字塔的飲食結(jié)構(gòu),即基礎(chǔ)應(yīng)由米粒和面粉制作的食品組成,隨后是蔬菜和水果,再往上是奶制品以及魚、肉、蛋等。相對于從前的“牙膏管”而言,這種“壓縮磚”似乎更方便了。
航天飛行,是特殊的環(huán)境與體驗。因為失重的原因,對于食物,便有了苛刻的要求。要便于攜帶和食用,且不能有任何殘渣碎屑。飲食是為了保證足夠的精力和營養(yǎng),于是器皿便被最大限度地省略。塊狀食物沒有包裝,只是在表面涂上一層可食保護膜?!皬?fù)水菜”也是典型的太空食品。在加工時,蔬菜要經(jīng)過燙熟、調(diào)味、干燥、裝盒等程序。食用時,只要加入一定的水,就會還原成餐桌上的熟菜。據(jù)說味道還不錯。
品嘗“壓縮磚”、“牙膏管”與“復(fù)水菜”,想必不會是太美妙的經(jīng)歷。航天員經(jīng)歷的考驗太多,這只是微不足道的部分。
由此想到了食物器皿的問題。一個簡單的盛具,對于食物來說,究竟有多重要?
臺灣有一家以馬桶為主題的餐廳,座椅是馬桶形狀,餐具也是馬桶形狀,尤其是它的特色甜品——巧克力冰淇淋,更是盛在一個白瓷馬桶容器里,盤旋出旖旎的形態(tài),形神兼?zhèn)?,令人驚悚。此舉個性是很個性的,但它的存在,對于就餐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
而我們身邊,也時常會有這樣奇怪的創(chuàng)意。比方說,包子鋪里的白瓷醋壺,因為不夠衛(wèi)生,所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幾毫升裝的一次性小塑料瓶。剪開一個小口,倒在碟子里,同樣是醋。吃起來別無二致,咽下肚,卻像喝藿香正氣水的翻版。
腦海中對于藿香正氣水根深蒂固的苦澀記憶,使得包子變成無辜的替罪羔羊。
簡單的結(jié)論,就是美妙的容器,會讓普通的食物,變得激情澎湃。同樣是一道菜,倒進舒服的大碟子里吃,和放在一次性飯盒里吃,感覺是截然不同的。美味是起點,而第二步,就是在吃的同時,眼睛和心里也覺得舒服。
炒好菜之后,臨出鍋之前,我們習(xí)慣用一點雞精,使味道更鮮美。
而美器,也是這一點雞精。
相信我們的航天員回到地球之后,會很高興不用再去吃“壓縮磚”和“牙膏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