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能把馬克思主義僅僅歸結為階級斗爭學說,也不能僅僅歸結為人道主義,完整地說,馬克思主義是以階級斗爭為實現(xiàn)手段的無產階級人道主義。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階級斗爭
[中圖分類號] A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1962(2004)19-0014-03
歷來都把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宣講為是階級斗爭的學說?,F(xiàn)在社會崇尚以人為本了,要講人性、人情味,辦一切事都要以尊重人、愛護人、有利人、方便人為出發(fā)點和根本宗旨。這讓人覺得這與馬克思主義好像是南轅北轍、大相徑庭的。其實,馬克思主義本來就是最高品級的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就是以人為本的階級斗爭學說。在全面、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學說體系里,以人為本與階級斗爭是統(tǒng)一的,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以人為本的理想追求需要通過階級斗爭來掃除障礙,階級斗爭勝利了就要著力建設以人為本的理想社會。在一些人的觀念里把以人為本和馬克思主義分離開來了。這是誤會。西方有一種相反的分離說,說馬克思主義是人道主義,不是階級斗爭的學說。我國也有人說,把馬克思主義說成是階級和階級斗爭學說,是“混蛋邏輯?!盵1]這類問題是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去研究和回答的。我這里主要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方面作點說明。
一、歷史唯物主義的人道觀
馬克思、恩格斯無疑是人道主義者,對人類特別是勞動者充滿愛心。馬克思出身律師家庭,本人是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岳父是利特爾市樞密官威倫華斯特爵士,妻舅是鐵血首相俾斯麥手下的內政部長,論他體面的家庭出身、顯赫的社會背景和個人出類拔萃的才學,要謀個俸祿高厚的職位是唾手可得的事,實際上他拿《資本論》書稿回德國出版時,俾斯麥還派人做他的工作。然而他除了大學畢業(yè)初應聘《萊茵報》當過1年主編外,再沒有就業(yè),一生都獻給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他辭去《萊茵報》工作轉而研究經濟,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為了替涉及“森林盜竊案”的窮苦農民作無私的抗爭。恩格斯是工廠主的兒子,22歲時父親派他到英國曼徹斯特管理自家的工廠,但他的興趣在理論研究,并拋棄社交活動和宴會,拋棄資產階級的葡萄牙紅葡萄酒和香檳酒,把空閑時間幾乎都用來接觸和了解工人階級,3年后即1845年出版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將英國工人階級的駭人聽聞的深重苦難公布給全世界。恩格斯是1844年認識馬克思的,1845—1846年兩人就合作出版了《神圣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即《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書。兩位偉人為無產階級的崇高事業(yè)結成了溶為一體的深厚友誼。恩格斯為了支持馬克思能集中精力寫作《資本論》,不僅負責對付論敵攻擊,還不得不延期做“畜生”工作(恩格斯語,指做工廠主)。他們無私博愛的崇高品格,是人道主義者的主觀條件。
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就確立的、并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這些早期著作中闡述的人道主義,不是抽象的一般的人道主義,與當時德國流行的費爾巴哈的人道主義特別是那些自稱“真正的社會主義”哲學家的人道主義是完全不同的。馬克思恩格斯的人道主義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人道主義,把人界定為是感性的“現(xiàn)實中的人”,他們在以一定方式進行的生產活動中“發(fā)生一定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2]。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于是,生物的人與社會的人是有區(qū)別的,而社會的人又有群分。
人為了生活,就要進行物質生產活動,取得衣、食、住等生活資料。這樣就必然要和自然和社會發(fā)生交換關系。所以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的。這種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由于不合理、不平等的社會分工,使農業(yè)與工商業(yè)、城市和鄉(xiāng)村、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勞動與享受、生產與消費等分離而對立。分工和動產的出現(xiàn)還產生私有制和階級,少數(shù)人成為有產者,多數(shù)人變成無產者。馬克思恩格斯說:“分工和私有制是兩個同義語,講的是同一件事情,一個是就活動而言,另一個是就活動的產品而言?!盵4]馬克思恩格斯還說,在私有制社會,人自身的活動會產生異己的力量?!爸灰止み€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發(fā)的,那末人本身的活動對人說來就成為一種異己的、與他對立的力量,這種力量驅使著人,而不是人駕馭著這種力量?!盵5]這種現(xiàn)象叫異化,經濟方面“人們對于自己產品的異化關系”[6],在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資本主義英國已有典型的表現(xiàn)?!顿Y本論》里就有充分論述。如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使勞動條件和勞動產品具有的與工人相獨立、相異化的形態(tài)”[7],“工人本身不斷地把客觀財富當作資本,當作同他相異化的、統(tǒng)治他和剝削他的權力來生產”[8]?!百Y本表現(xiàn)為異化的、獨立化了的社會權力,這種權力作為物,作為資本家通過這種物取得的權力,與社會相對立?!盵9]除了工人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勞動條件、勞動產品異化為與自己對立、成為資本家壓迫和剝削自己的權力與手段外,還講到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和對生產資料的節(jié)約等,都異化為不利于自己的對立物[10]。勞動異化對工人是一種不幸,是用自己的勞動為自己鑄造鐵鎖。所以,馬克思恩格斯主張消滅這種不合理的分工和由此產生的異化現(xiàn)象,建立“以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的發(fā)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11],憧憬“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fā)展,社會調節(jié)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和批判者。”[12]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所主張的解放勞動者、解放全人類、實現(xiàn)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世界大同的人道主義。
但是,我們從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中看到,消滅“異化”是要有很高條件的。就當時而言,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使這種異化成為一種“不堪忍受的”力量,即革命力量,“就必須讓它把人類的大多數(shù)變成完全‘沒有財產的’人”;二是“這些人又和現(xiàn)存的有錢的有教養(yǎng)的世界相對立”,而這兩個條件都要“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fā)展為前提”[13]。
二、階級斗爭是無產者出于爭回人權的無奈
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是以特定歷史條件下無產者的深重苦難為背景的。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是他通過親身觀察并根據(jù)官方的和其他可靠的報告經過近兩年時間研究寫成的。聲聲淚、字字血,令人顫栗。資產者把人與人的關系看做是純粹的錢與錢、物與物的關系,“不承認人和人之間還有其他什么聯(lián)系。甚至他和自己的老婆之間的聯(lián)系百分之九十九也是表現(xiàn)在同樣的‘現(xiàn)錢交易’上?!盵14]他們根本不把工人當人看。以至有女工連續(xù)工作30多個小時累死在機器旁,兩歲的孩子就在廠里做對健康最有害的挑花邊工作,70多歲的老人因腳疾請求習藝所調換輕點的工作而被罰到監(jiān)獄里做兩星期的苦役,窮人死了像死牲畜一樣扔在事先挖好的大坑里蓋上薄薄一層土以便再扔后死者。恩格斯的結論是:“資產階級,不管他們口頭上怎么說,實際上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當你們的勞動的產品能賣出去的時候就靠你們的勞動發(fā)財,而一到這種間接的人肉買賣無利可圖時,就讓你們餓死?!盵15]
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實證分析中引用了大量勞資關系的材料。這些來自議會議員、議會派遣的工廠視察員的報告和官方報刊、社會科學書籍的資料,都充分暴露了在資產階級財富迅速積累的同時,無產階級的貧困、勞動折磨、奴隸狀態(tài)、無知、粗野和精神頹廢等等也在不斷積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工人階級的祖先原是小農,土地被圈后,流浪到海邊捕魚為生,資本家通過議會血腥立法強制他們到工廠做工,逃跑的施以鞭笞、烙印、處死等酷刑,沒有勞動能力的須領取乞食證才能行乞,受盡屈辱。絕對剩余價值生產階段,工人每天勞動一般16、15、14小時。相對剩余價值生產階段,大量采用女工童工。為了掙錢,母親違反天性地喪失自然感情,疏遠甚至虐待子女,為了上班時不使乳兒啼哭叫哺,就以喂食鴉片讓其昏睡,所以嬰兒死亡率極高,倫敦有的區(qū)高達16%。面包、絲織、花邊、壁紙、火柴、制陶、磚瓦等業(yè)大量雇用童工,有的只有六七歲、四五歲。這些小孩就像被拋在毗瑟奴神的車輪子下軋一樣,每天在工廠里被壓榨10多個小時。工廠視察員的一份報告說,絲廠的老板每天用10小時從那些必須靠大人放到凳子上才能干活的幼童的血中抽出絲來。產業(yè)后備軍的出現(xiàn),造成工人之間的競爭,工資被壓在勞動力價值之下,溫飽都難,失業(yè)者就拋在街頭任其凍餒病亡。這還有什么人道主義可言?忍無可忍的工人就必然要奮起抗爭。
1945年英國頒布冷酷的新濟貧法時,恩格斯就說:資產階級這樣做,就等于“宣布了無產階級是不受國家和社會保護的;這樣就公開地宣布了無產者不是人,不值得把他當人看待。但是我們確信,不列顛王國的無產者是會爭回自己的人權的?!盵16]于是勞資雙方都團結起來互相展開斗爭了。資本家一方,“在英國,把統(tǒng)治階級的一切黨派,地主和資本家,交易所豺狼和零售商人,保護論者和自由貿易論者,政府黨和反對黨,牧師和信教自由人,妙齡的妓女和老尼姑,都在救救財產,救救宗教,救救家庭,救救社會的共同口號下團結起來!”[17]工人一方也團結起來?!笆聦嵣?,那個吸人膏血的東西,‘在還有一塊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以讓它吸取的時候’,也決不會放手。為了要在這條害人的毒蛇面前‘保衛(wèi)’自己,工人們必須把他們的頭聚在一起,作為一個階級,爭取到一個國家法律,一個非常有力的社會保障,不讓自己通過自由同資本締結的契約,而在死亡和奴隸的狀態(tài)下,出賣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盵18]階級斗爭就這樣形成和展開。
可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是以人為本的,只有當無產者的基本人權即勞動生存權受到嚴重侵害時,才尊重無產者的革命意志提倡階級斗爭。這種階級斗爭的實質是無產者爭人權與反人權的斗爭。以人為本是目的,階級斗爭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是被迫采取的。所以不能把馬克思主義僅僅歸結為階級斗爭學說,也不能僅僅歸結為人道主義。完整地說,馬克思主義是以階級斗爭為實現(xiàn)手段的無產階級人道主義。如果不關心無產者和全人類的命運,就會逆來順受,不去講階級斗爭了。
三、社會主義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
無產階級革命和奪取政權,就是為了把人與人的關系被顛倒為物與物的關系再顛倒過來,建設一個讓人民當家作主的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主義社會。雖然建立政權初期還需要繼續(xù)進行階級斗爭,但是在鞏固政權、建立新型經濟基礎和新型生產關系以后,階級斗爭就應當結束,把重點轉移到建設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來,努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采取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與人之間的各種侵權性的社會矛盾和斗爭是會不斷發(fā)生的,但是這種矛盾和斗爭不表現(xiàn)為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而是表現(xiàn)為分散的個別與個別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個別或單位與團伙之間等等發(fā)生的各種民事糾紛或刑事案件,可以通過社會治安和國家法律來解決。誰有過誰負責,誰犯罪誰受罰,不會像搞階級斗爭時那樣有可能犯擴大化的錯誤。
以人為本的社會需要全民性精神文明的建設和提高為依托,人人都需要重視文化修養(yǎng)和社會公德來自律個人的行為,養(yǎng)成自覺遵紀守法的習慣。這樣大家就能和睦相處、和諧生活??墒俏幕摒B(yǎng)和社會公德是需要長期培育和積累的,因此任何時候都只能加強而不能懈怠。否則就會遭受舊意識舊習慣的干擾,如官本位、錢本位的干擾。官本位者權力至上,鉆營權位,以權謀私,錢本位者物欲橫流,無道聚財,以錢霸道。這都是以人為本的大敵。當前在實業(yè)界和文化界,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失衡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得比較嚴重,有的方面還相當突出。在20多年前,可以說我們大家都還是共同貧困中的窮人,改革開放以后才使實業(yè)界文化界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些先富起來的大款或富豪的發(fā)家史也不過20來年10來年時間。而他們當中有些人的精神財富卻沒有在同期同樣暴富起來,文化素質和道德品質提高嚴重滯后,成了精神貧困者,缺乏相應的精神文化面對巨富。這些人尚處在以人為本的低級階段,精神上需要扶貧。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都是建設以人為本的社會所必需的。
注釋
[1] 參見章怡和:《往事并不如煙》,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7—248頁。
[2][3][4][5][6][12][1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9;18;37;37;40;37;39頁。
[7][8][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3;626;649頁。
[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94頁。
[10]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00、923、927、937、938、939頁等。
[14][15][16]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30;2;347—348頁。
[17][18] 馬克思:《資本論》(郭王本)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95;313—314頁。
(本文作者: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