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保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故事發(fā)生在漢末建安年間,是一首流傳很久、膾炙人口的好詩。但由于內(nèi)容背景和成詩年代距今比較久遠,學生自然會遇到一系列文字上的障礙和內(nèi)容理解上的困難。以語言而論,雖說《孔雀東南飛》接近漢末到六朝時期的民間語言,比較通俗易懂,但其中有些語句含義不十分清楚,以今天學生的古漢語水平來說,要消化這些詩句是很困難的。以內(nèi)容而論,涉及古代的一系列的職官、名物、禮儀、習俗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對當時的封建家長制度、婚姻制度、習俗習慣,學生所知甚少,甚至對詩中所寫的男女主角的行為舉動理解上也有難度。下面對詩句中的難點作以分析。
1.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兼用了比興手法。用這兩句引起下邊的故事,同時漢代詩歌常用鴻鵠徘徊比喻夫婦惜別,這里用孔雀也是此意。詩句以孔雀比喻劉蘭芝,可見作者贊嘆之盛?!皷|南”是朝陽初升的地方,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薄拔謇铩北硎敬篌w的地段?!芭腔病豹q豫不前,心懷悱惻,這一句既寫了蘭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詩的主題。
2.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這番話是蘭芝對仲卿說的。教材注釋:13歲就能織精美的白絹。其實這里的數(shù)字除了“十七”以外,都可以看作虛指,是互文手法,即蘭芝在13~16歲四年中學了織布、裁衣、彈琴,也學了經(jīng)書和禮儀幾方面的知識。
3.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三”表示少,而不表示多?!叭庇泻芏啾硎旧俚模纭笆縿e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國志·吳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史記·項羽本紀》)。“五”則表示多數(shù),如“五光徘徊,十色陸離”(江淹《麗色賦》)。此句強調(diào)很短的時間里做了很多事情。
4.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
“二三年”是虛言夫婦共同生活的時間短暫,從而有力地刻畫相愛至切的心理。下文有“未至二三里”,也是這個意思。而且,強調(diào)時間短的還有下文“始爾未為久”,其強調(diào)恩愛夫妻情深意切,益感時日之短,動人心腑!
5.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qū)遣,小姑如我長。
教材注釋:“始扶床,剛能扶著床走。按:蘭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長這么快。這是夸張的寫法,極言時光過得快?!边@里有兩個問題,一是“二三年”只是為時不久,并非實指。二是“床”是坐臥具。看來“始扶床”是開始干一點侍奉長輩的小事兒,并非一定指有床那樣高。
6.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
“何”音義同“啊”,二者都從“可”得聲。教材注釋:“隱隱、甸甸,都是車聲,何,何等?!薄半[隱”解作“不分明”更確切,主語是“馬”,新婦坐在被帷幕遮蓋的車里,隱約可見府吏的馬影?!暗榈椤钡闹髡Z是車,以“馬”“車”代替夫婦雙方,睹物思人,難舍難分。
7.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并列復句,對仗工整。黃昏和人定是古代兩個時段,不用贅述。但教材注釋“靜悄悄的,人們開始安歇了”并不妥當,只有“人”和“定”組合在一起才能與上句的黃昏相對應。
8.寡婦起彷徨。
寡婦,一說是死了丈夫,一說是獨居守候丈夫的婦女。陳琳《飲馬長城窟行》:“邊城多健少,內(nèi)舍多寡婦。作書與舍內(nèi),便嫁莫留住。”看來第二種說法比較好。
9.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兼語句。“謝”,《說文》:“辭去也。”引申為“不受而離開”,“說辭別離開的話”,如上文“謝家來貴門”。辭別必有言語,又引申為“勸告”或“告訴”,本句即是。
(作者單位:大慶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