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洲
敘事研究是近幾年頗受我國教育界關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教師以研究者身份從事的敘事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敘事(包括教學敘事)可以理解為一種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作為行動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敘事,既指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用敘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簡短的記錄,也指教師在研究中采用敘事方法雖現的研究成果。
一
敘事長期而又廣泛地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特別是文化藝術作品(如小說、詩歌、繪畫和影視)常以敘事形式呈現。它是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人們基本的生活方式。它陳述的是人、動物、宇宙空間各種生命事物身上已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是人們將各種經驗組織成有現實意義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簡單地講,敘事就是“講故事”,講述敘事者親身經歷的事件。
教育敘事尤其是教師所寫的教育敘事,陳述的是教師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教改實踐活動中曾經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師本人撰寫的個人傳記、個人經驗總結等各類文本。這些“故事”樣式的實踐記錄是具體的、情景性的,活靈活現地描繪出教師的經驗世界,是教師心靈成長的軌跡,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真情實感。
教師自己敘述教育教學故事,既不是為了檢驗某種已有的教育理論,也不是為了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理論,更不是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師敘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并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
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而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因而教育敘事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敘述的故事是已經過去或正在發(fā)生的教育事件。它所報告的內容是實際發(fā)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師的主觀想象。它十分重視教師個人的處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教師的個人生活史和個人生活實踐的重要意義。在教育敘事研究中,教師既是說故事的人,也是他們自己故事里或別人故事中的角色。
第二,敘述的故事中包含有與事件密切相關的具體人物。教育敘事研究特別關注教師的親身經歷,不僅把教師自己置于事件的場景之中,而且注重對個人或學生的行為作出解釋和合理說明。
第三,敘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節(jié)。敘事談論的是特別的人和特別的沖突、問題或使生活變得復雜的任何東西,所以敘事不是記流水賬,而是記述有情節(jié)、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
教育敘事研究非常重視教師的日常生活故事及故事的細節(jié),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號替代教育生活中鮮活生動的情節(jié),不以蒼白的語言來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實。這種研究方式和成果表達形式對教師來說有著顯而易見的優(yōu)點,同時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顯的。
教育敘事的優(yōu)點:
●易于理解
●接近日常生活與思維方式
●可幫助讀者在多個側面和維度上認識教育實踐
●使讀者有親近感,具有人文氣息,更能吸引讀者
●能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事件場景和過程
●給讀者帶來一定的想象空間
教育敘事的局限性:
●一旦與傳統(tǒng)的研究方式混淆,容易遺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太容易與故事的線索相吻合
●讀者容易忽略對故事敘述重點問題的把握
●難以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局內人”感覺
●結果常常不清晰明確
三
教育敘事有著多種角度和立場,教師在研究中可以根據需要加以選擇和運用。下面提供的僅是常見的幾種敘事類型。
1.照事件發(fā)展的時間順序逐個陳述,注重突出其關鍵部分。
實例1今天我獲悉將要擔任初二(4)班的班主任,感到很驚訝。這個班我曾經做過一學期的任課老師,班風不太好?!按箝l蟹”一大串,班內嚴重陰陽失調,23個男孩+7個假小子=5個小女孩。全班各門功課成績在年級倒數,全班總分第一名的學生位于全年級第15名。
下班的路上,遇到了這班的原班主任,王老師一見我就說:“我終于脫離苦海了!本想把古冰留下去,他的成績全年級倒數第一,讓你好輕松點,可是這學期學校取消了留級制度,沒辦法,你只好繼續(xù)拖著這包袱了。唉!這個留級生,自從他留到我班就攪得班里不得安寧……”看到王老師提起古冰時那無可奈何的神情,我心里不覺一沉。我感謝了她的好意,同時轉移了話題,因為我不想帶著任何偏見跨進這個班級。
連續(xù)幾天返校,古冰都沒來。為了確保9月1日班級的出勤率,我按照學籍卡上的聯系地址找到了古冰家。開門的是一位矮個兒的中年男人,自稱是古冰的繼父,他請我進屋,但我一見他,一種無名的恐懼感不禁而起,心中拂過絲絲寒意。沒多久,古冰的母親出現了,她一站在我面前,我腦海里就不覺聯想到電影、電視中時常出現的“癮君子”畫面。
“我是古冰同學的新班主任,這兩天他沒返校,是不是病了?我來看看。”
“古冰現在不住在我這兒,他去他父親那兒了?!?/p>
“那他父親住哪兒?”
“我不清楚地址,他房子是租的,大概在老西門附近,我只有他的手機號碼?!?/p>
“麻煩你給我電話號碼,同時也幫我通知一下古冰,明天8點準時上學?!?/p>
我起身告辭。走了沒多遠,后面就有人叫住我,說是古冰繼父的母親。她告訴我:“你們學校的治保老師有他爸的地址?!?/p>
我匆匆趕回學校,找到治保老師,他開玩笑地說:“這下你不愁沒事干了!”言談間,我了解到古冰從小就父母離異,母親與后來的繼父相繼于去年因吸毒被強制進過戒毒所,他只好投奔親生父親。治保老師還告訴我,古冰上學期經常逃學,軋壞道,他與王老師三天兩頭去居委會尋求支援,協(xié)同工作。
終于打通了古冰父親的電話,他倒挺客氣,約好9月3日見面。
今天古冰來了,滑著滑板車來上學的,一看那身打扮,就明白不是個容易對付的主兒。在我多次要求下,他終于戴上了我為他準備的紅領巾,總算是給面子???分鐘后紅領巾就不見了,他是空著手來學校的(不帶任何學習用品和暑假作業(yè)),又是輕輕松松空手而歸(新發(fā)的書本,塞滿了他的課桌抽屜),于是我叫住了他。
“古冰,昨天通知你帶一張一寸的體檢照,帶了嗎?”
“帶了!”他順手從衣兜里拿出給我,我一看禁不住笑出聲來。那分明是一張幼兒照,象是剛滿周歲的樣子,一看便知是從哪兒剪下來的,倒與他現在的模樣挺接近。
“古冰,是不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告訴老師,你很可愛。老師知道你過去很可愛,現在也一樣。你放心好了,我喜歡你就像喜歡其他學生一樣。不過……”
“我家里沒別的照片,就這一張,一張惟一和父母合影的照片,可惜給剪了……”
我一聽,心中一酸,我相信這話是真的。
我們有說有笑地向照相館走去……
(上海市三好中學宋瑾撰寫。)這個敘事是按時間順序進行陳述的,看上去像流水賬一樣,實際上寫作者始終關注的是事件的核心人物——古冰,敘述的是自己與古冰的家人和古冰本人交往的經歷,線索清晰,重點突出,關鍵問題一直在寫作者的注意范圍內。
2.著重強調教師個人對問題的認識,夾敘夾議地陳述事件全過程。
實例2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備課怎么備”、“教學設計如何設計”、“寫教案如何寫”之類的問題。在大學讀書時,教《教育學》的老師在講到“如何備課”這一節(jié)時,苦口婆心地強調要“備教材”、“備學生”,以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學情”作為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的依據。記得期末考試的考題就是“怎樣備課”。
自己做了教師之后,我一直按“備教材”、“備學生”這兩個要求來設計自己的教學。后來我發(fā)現,“備教材”、“備學生”其實是合而為一的事情而并非分開的兩個要求或兩個程序。我將它理解為“根據學生的學情梳理教材的知識結構”。
有一段時間,我很為自己的這個想法和做法得意。學校曾在全校范圍內檢查教師的教案,我寫的教案作為優(yōu)秀教案受到學校領導的認可和贊賞。
但做教師的時間長了,我感覺我的教案越來越沒有個性、越來越沒有生機。像周圍其他老師一樣,我發(fā)現我的教案不過是在不斷“重復”昨天的、過去的故事。教案也越來越簡單,有時甚至懶得做教學設計,懶得寫教案。
我開始為教案的問題感到困惑。
前兩天接到學校通知,說有大學的專家來聽我的語文課。學校領導提醒我“要注意教學設計專家可能要看教案的”。
我對這樣的任務并不陌生,我已經習慣于上所謂的“公開課”了。
但是,在為這節(jié)“公開課”準備教案的過程中,在我自己提醒自己“要注意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開始反思我自己以往的“公開課”的得意與失意。我意識到我所有的得意與失意,似乎都與“教案”、“教學設計”相關。而且關鍵的問題似乎還不在“上課前”我如何設計教案,關鍵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狀況調整我原先設計好的“教案”。如果這樣來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課之前設計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學之后。
我不知道我這個想法是否正確,但我很愿意按照這個想法來展開這次的“公開課”。
(任英:《教案:下課之后才完成的故事》,《人民教育》2002年第12期。)
上述敘事沒有簡單地陳述事件經過,而是著重將自己的心理感受包括對一些事物的看法融入對事件的展現之中,敘述與評析相結合,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可以了解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也可以了解教師本人對問題的看法以及心理活動過程。
3.從學生的角度陳述故事,注意使用學生的語言和文化。
實例3???? 《天山景物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處處洋溢著濃郁的詩情。我先用一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鑒賞品味、互動感悟,然后再用一課時教學生依文“對”、“歌”(作對聯、寫詩歌)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第二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上課伊始,我就用飽含激情的語調說:“同學們,著名作家碧野同志用一枝點染江山的彩筆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旖旎溫柔、艷麗迷人的天山自然風光,前兩個小標題下的景物更是美不勝收。祖國的名山勝水多佳聯妙對,文人墨客的題詩歌詠更為之增色添輝。今天我們依據這兩部分的內容學寫對聯,為天山增添一道文化景觀,如何?”學生的眼睛亮亮的,一下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復習了對聯的特點和寫作要領后,我提出訓練要求:可獨立撰寫,也可合作完成,并請寫在投影片上準備“發(fā)表”。
10分鐘后,思維敏捷、素有“才子”之稱的張聞宇同學率先舉手:“我擬了兩聯。一聯是‘戈壁沙灘,赤日炎炎,暑氣溽溽;天山雪峰,白云朵朵,溪流潺潺。另一聯是‘紅鱗映清流詩情一片,藍天襯雪峰畫意無窮?!蓖瑢W們報以熱烈的掌聲,但也指出“無窮”與對應詞“一片”結構不同,對仗不工,可以改為“幾重”。女“詩人”季莉敏也不甘落后:“林海浩瀚,推出萬重浪;雪峰矗立,插入千層云?!庇质且魂囌坡?。一向靦腆的趙云同學站了起來:“青青藍藍,綠草毯上野花點點;重重疊疊,塔松傘下日影斑斑?!钡玫酵瑢W們的一致贊同。徐亮說我仿趙云句式寫了一聯‘隱隱約約,山石鼓上水聲陣陣;蜿蜿蜒蜒,密林深處鳥鳴聲聲?!蔽彝兑再澰S的目光,并指出“蜿蜒”是連綿詞,不可隨便拆開隨意增加音節(jié),可以改為“清清幽幽”。
武俠小說迷鄭楓遞來他寫在投影片上的:“巍峨天山入云霄峰擎玉臂,氤氳紫氣繞太虛竹展翠枝?!薄懊?!妙!”同學們擊掌贊嘆。原來聯語巧妙嵌進了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兩個人名:蕭峰與虛竹。的確很可玩味。得了鼓勵的他又補充說:“我還有一句下聯‘壯麗瀑布瀉斷崖水開白蓮,這與課文意境更相合些?!蓖瑢W們點頭稱是。這時,錢虎斌同學念出他的上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夕陽無限好?!辈⒄\征下聯。課代表翟玲燕略作思考后說:“牧馬奔騰野花絢爛草原風情濃?!卞X虎斌同學巧妙點化古人詩句,不露痕跡,既顯得典雅又與牧場黃昏的情境相合,真是不錯。
同學們還興致勃勃地交流了他們合作完成的對聯,出現了諸如“牧羊似玉珠點綴草場,森林似青幔遮蓋群峰”;“風臨氈包弦音裊娜溢笑語,月灑牧場草色朦朧引遐思”等精彩聯語。課堂氣氛空前活躍。
離下課還有十多分鐘,我因勢利導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學寫詩歌。
我說:“同學們,聯語就是詩語,特別是律詩,要講究平仄,中聯兩聯要求——”“對仗!”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皩Α偛磐瑢W們以凝煉的聯語已經很好地概括了課文的內容,下面能否再進一步,把有關“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的聯語加以組織,串連成一首能概括這部分內容的律詩呢?除每句最后一字必須注意平仄外,其余的可不計較?!?/p>
5分鐘以后,一位男生大聲念了他的“作品天山腳下走,人在畫中游。藍天襯雪峰,紅鱗映清流。蹄響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駿馬行溪畔,野花過人頭?!蓖瑢W們報以更熱烈的掌聲。我十分欣喜,鼓勵同學們依文寫詩并不難,關鍵在于對語言的敏感和提煉。下面請同學們依據‘迷人的夏季牧場改寫一首體式更為自由的‘新詩?!蓖瑢W們立即興致盎然地進入了新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
下課前3分鐘,有兩位同學“發(fā)表”了他們的詩作。還有更多的同學來不及當堂發(fā)表,不無遺憾。我布置他們課后再作修改提高,并建議大家到校園網上發(fā)表自己的作品。同學們興奮極了。
《天山景物記》我用多種方法教過多遍。這節(jié)課我教學生“對”、“歌”,作品不免稚拙,但收到的效果確實很好。同學們品嘗了合作的快樂和創(chuàng)造的喜悅,得到了一次有益的寫作訓練;在充滿詩情的氛圍中受到一次美的熏陶,更使他們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江蘇張家港梁豐高中張?zhí)m芬撰寫。)
在事件的敘述中,寫作者更多地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陳述事件的原委,并且在敘述中,將自己作為學生中的一員,使用學生的文化特質描寫事件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種敘述方式的特點在于運用被研究對象的身份、語言、行為等,再現事件發(fā)生的場景。它少了一分旁觀者的冷漠,多了一分親歷者的熱情。
以上三種教育敘事的方式各有特點。第一種注重還原事件的原貌,使用的是“白描”的記敘手法,盡量原原本本地展現事件本身,但在記敘中,寫作者并不是面面俱到、事無巨細,而是始終關注事件的核心、問題的關鍵。第二種注重教師個人對事物的判斷,雖然它少了些第一種方式的客觀和平實,但寫作者密切關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感受,時時以一種反思的姿態(tài)拷問自己的認識,無形之中多了些自我反思意識和對事件的深層洞察。第三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教師自身的角色,是站在敘述對象的立場上記敘事件,讀來翔實、具體、生動、有感染力,它提示我們:多立場、多角度、多側面記敘教育事件,把握教育事件的每一個細節(jié),是使教育敘事成為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智慧手段的重要前提。教育敘事的方式有很多,除上述提到的三種類型外,也存在著許多其他的形式,如寫作者提供的故事有時就像一幅多彩的拼圖,可能有清晰的開始與結尾,可能沒有;敘述的故事可能從某一眾所周知的價值觀念和認識出發(fā),充滿解釋和思想的律動,也可能只陳述客觀事實,提供的是事件的某一或某些片段,等等。教育敘事的方式無好壞之分,重要的是要根據所敘述事件的情況加以選擇和運用。
四
教育敘事研究和寫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多向收集資料。
教育敘事的寫作離不開豐富的素材和詳細的原始記錄,而且,在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過程中,或許就會初步形成教育敘事報告的思路。
與資料收集密切相關的研究方法,通常是觀察、訪談和問卷。教育敘事研究作為一種質的研究,在收集資料中所使用的具體研究方法,主要是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在研究中,教師可以密切地接近被觀察者,細致地觀察研究對象的行為和神情;也可以與研究對象進行非結構性的、非常自由且較為深入的訪談,捕捉把握研究對象的深層信息。
在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及時地作一些記錄,而一旦教師形成了記錄的習慣,這些記錄也可以被看成“教育日志”。實例1其實就是教師在“教育日志”的基礎上寫成的。通常而言,撰寫教育敘事報告需要積累大量的第一手的記錄,除教師自己的記錄外,還應包括學生的周記、各種活動的圖片、相關的文件等。
2.把握事件主線。
對收集的各種材料進行仔細比較、篩選和辨別,從中發(fā)現可用之處,是撰寫教育敘事報告的第一步,接下來的一步需要根據故事內容安排的需要將材料連貫起來。而一個完整的故事,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這個“主題”應體現相關的教育教學理念,一定是從某個或一連串教育教學事件中產生,從事件中梳理出線索,而不是將某個理論與幾個教育教學事例嫁接在一起,即采用“觀點+材料”或“事實+總結”的模式。實例3記敘了一堂課的教學場景,在記敘中,體現的是教師進行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理念,所有事件材料的取舍也是從個性化教學這一主題出發(fā)的。
教師在講故事的時候還需要展現真實的自我,展示出具體的、獨特的、情景化的日常教育生活。這樣才會使講述的故事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緊緊地吸引讀者的眼球,深深地打動讀者的心,并引起讀者的共鳴,而避免落入慣常的經驗總結套路,使用大眾化的話語生產出“千篇一律”的文章。
3.注重事件細節(jié)。
教育敘事的對象就是教師自己和學生(師生都同時參與并生活在教學事件之中),所“敘”之“事”就是教學事件和生活事件。事件在教育敘事報告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教育敘事報告就是由一系列事件和事件細節(jié)組成的。因而,撰寫教育敘事報告必須時刻注意回到事件本身,用“事件”來說話,來講故事。
對事件細節(jié)的關注和描繪,本身就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意義生成空間。以電影中的敘事方法為例,“電影畫面既有一種明顯內容,也有一種潛在內容(或者可以說,一種解釋性內容和一種提示性內容),第一種內容是直接的,可以鮮明地看到,而第二種內容(虛擬的)則由導演有意賦予畫面或觀眾自己從中看到的
—種象征意義所組成((法)馬賽爾·馬爾丹著、何振淦譯:《電影語言》,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版,第70頁。)同樣地,在教育敘事報告中,對事件細節(jié)部分的精雕細刻,除了能使讀者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外,還能提供給讀者隱藏在由細節(jié)組成的畫面之中的潛在含義。如此一來,教師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敘述教育事件,描繪事件細節(jié),本身就能顯現出某種有價值的成分,甚至不需要過多地用理論來闡釋事件的意義。
4.關注事件的分析闡釋。
毫無疑問,教育敘事的寫作以敘述為主,否則,便不能稱之為教育敘事。但是,對所敘之“事”進行分析與解釋,在很多情況下是必不可少的。從研究成果的表達形式來看,教育敘事報告既有對故事細致入微的描述,又有洞悉教育事件的深刻闡釋;既要把日常的教育現象詳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為讀者創(chuàng)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又要解析隱藏在教育現象背后的教育本質,使平凡的教育故事蘊藏不平凡的教育智慧。實例2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
與教育日志一樣,教育敘事是教師用自己的語言記敘身邊的事情,雖然它沒有抽象的概念、專業(yè)化的詞匯,似乎顯得“理論性不強”,但正是在鮮活的語言和生動的事例中,教師在自我成長和發(fā)展著。而這也正是我們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