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繼霞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小小的乳牙已經不能適應長大的頜骨和日益增強的咀嚼力。孩子從6歲左右起,乳牙陸續(xù)發(fā)生脫落,到12歲左右,全部為恒牙所代替。
換牙,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作為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牙齒的發(fā)育情況,使孩子順利度過換牙期,長出一口健美的牙齒。
有些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新生的恒牙是松動的,由此感到不安與疑慮。實際上這是因為剛萌出的牙齒,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牙髓腔和根尖孔均很大,根尖部牙骨質很薄所造成的。這個時期,一旦受到外傷及感染,牙根根尖部發(fā)炎,根尖孔就不能再閉合,治療起來就十分麻煩。孩子換牙的年齡正是活潑好動的時期,很容易在奔跑、嬉戲、打鬧中突然發(fā)生碰撞、摔跌等意外情況,導致頜面部外傷,其中上前牙是特別容易受損的部位。所以在這個時期家長要注意孩子避免受損傷。
有些家長發(fā)現(xiàn)小兒新長出的兩顆門牙之間出現(xiàn)空隙,有的甚至呈八字形,為此擔心孩子的門牙不好看。其實,恒牙的萌出是有一定的時間和次序的。上前中切牙(俗稱門牙)萌出的時間是 6~9歲,側切牙(俗稱犬牙)為7~11歲。所以在7~ 11歲時,孩子的兩顆門牙間會出現(xiàn)空隙,只要等到側切牙萌出后,間隙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兩顆門牙之間存在著多生牙,從而造成兩顆門牙間的空隙時,可通過X線攝片檢查確定后,拔除多生牙,使間隙關閉。
在乳恒牙交換的次序上,尖牙的萌出要晚于第一雙尖牙,由于尖牙萌出時,前牙區(qū)牙槽骨的地盤被其他牙齒占滿了,只能偏唇側長出,所以有一部分小兒的尖牙常常向唇側突出,形成“虎牙”。有的家長嫌此牙難看,要求醫(yī)生拔除,這是非常錯誤的。尖牙是牙齒中牙根最長、最粗壯的一顆牙,它撕裂食物的作用是其他牙齒不能替代的,倘若喪失,往往會造成小兒無法“啃甘蔗”、“吃排骨”,也影響咀嚼力。如果一定要矯正,醫(yī)生也是通過拔除第一或第二雙尖牙來達到矯治目的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乳恒牙交替時期,牙齒的排列常常是錯雜的,有的甚至是零亂不堪,醫(yī)學上稱為“暫性錯牙合”。有些家長為此十分擔憂,要求醫(yī)生盡早矯治。其實,人體牙齒有排列整齊的潛在傾向,在乳恒牙交替時,牙齒排列旁有自行調整的可能。在乳恒牙交替未完成前,不必急于矯治,應觀察隨訪,有些孩子的恒牙會慢慢排列整齊的。即使需要矯正,也應在乳恒牙交替完成后進行,通常在13~15歲。此時恒牙萌出達到了一定高度,各種矯治器的制作和佩戴才能準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