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莫斯科,剛出機場,你肯定會被一群“熱情”的男子圍住,他們一面口中不停地念叨“塔克西、塔克西”,一面會主動地幫你搬行李。這時候,你千萬不要上當,當你上車后,這些所謂的“出租車司機”肯定會把你這個初來乍到的土老帽“宰”得找不著北。
大街上很難看到出租車
在莫斯科打的,你可別奢望能攔到一輛貨真價實的出租車。否則,你就是等上一天,恐怕也難看到一輛車頂有“TAXI”標志的出租車。
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此時,你只要把手一伸,不出一分鐘,準會有一輛汽車停在你的身邊,而且最后收費比國家規(guī)定的出租車價格便宜很多。這就是莫斯科——街頭看不到出租車,但路上跑的又全都是“出租車”。
不過,說莫斯科沒有出租車,這話有點太絕對了。莫斯科也有許多家出租車公司,只不過與滿街跑的“潛在”的出租車相比,它們的數(shù)量實在太少了。
出租車不打表
一般來說,無論是正式的出租車,還是潛在的百姓出租車,都是不打表的,正式出租車上也多沒有表,上車后都要和司機砍價。
在莫斯科打的遇到最多的就是百姓的私車了。一上路,不管有沒有發(fā)現(xiàn)出租車,你都可以把手伸出去,肯定沒有人說你神經不正常,莫斯科百姓都是這樣打的。
看到奔馳、寶馬等好車,也不必不好意思,如果司機想順路掙點外塊的話,他們是不會拒絕客戶的,而且價格絕對不會比伏爾加、拉達車高。“出租車面前一律平等”,好車叫高價在此是違反常規(guī)的。莫斯科也有用公車掙外塊的,只要不耽誤工作,也沒人太計較。
前不久,我們和幾個學生一塊上街,看也沒看就習慣性地把手伸了出去。突然,一輛警車“嘎”地一聲停在面前,當我們心神未定,同行的一個學生正想向警察出示學生證時,警察反倒疑惑了,問道:“你們不是打出租嗎?去哪里”?我們忙回答說:“去火車站”。警察二話沒說,上車。我們一路乘著警車到了火車站。
下車后,我們忙不迭地說“謝謝,謝謝”,警察回答:“謝謝不敢當,付30盧布就可以了”。這可以說是我們在莫斯科打的最安全的一次車了。
還有一次,我們深夜去火車站,行李一大堆,街頭上的車已經很稀少。正當我們伸著手無可奈何之際,一輛公共汽車停了下來。
司機說,他跑的是末班車,線路上已沒什么人,可以送我們去火車站。我們七手八腳地把行李搬上車,直奔車站而去。結帳時,公共汽車的要價并不比其他車高多少。這可以說是我們打的最風光的一次車了。
蘇聯(lián)解體后,大部分出租車公司都散了伙,沒散的也多把車包給司機,交五年份錢后,車就屬于個人了。一次,我還真打到了一個正規(guī)的出租車,但上車后發(fā)現(xiàn)里程表早就被卸掉了。
司機說,現(xiàn)在沒人跑表,國家規(guī)定的價格要比他們最后向顧客實際收取的價格高幾倍,按表跑,早就沒人坐了。他說,在俄羅斯開出租車是很辛苦的,因為,莫斯科市民只要有車,誰都可以跑出租,沒任何限制,這樣一來,反倒苦了他們這些職業(yè)司機,生意遠遠不夠。
戈爾巴喬夫的司機也干私活
在物價飛漲、工資上調幅度遠遠落后于物價上漲幅度的今天,許多俄羅斯百姓就是靠自己的車養(yǎng)家糊口。不久前,我們打了一個的,上車后才知道開車的是原蘇聯(lián)總統(tǒng)戈爾巴喬夫的司機,名叫謝爾蓋。
他抱怨說,現(xiàn)在在戈爾巴喬夫基金會工作,每月工資還不到100美元,實在難以為繼。他請求我們幫他打聽一下,如果有哪個中國公司愿雇司機,薪水只要比基金會高,他便立馬辭職下海。他拍著胸脯對我們說,他已開了30多年的車了,職業(yè)技能沒的說。
蘇聯(lián)時期,他是戈爾巴喬夫的專職司機,近些年多為戈爾巴喬夫的夫人賴莎開車。跑得多了,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全在他心里裝著。謝爾蓋還給我們留了他家里的電話號碼,但考慮到戈爾巴喬夫雖然已不再是俄總統(tǒng),但勢力猶存,還是不得罪他為好,所以為謝爾蓋找工作的事也就作罷。
莫斯科的司機大軍中不乏專門從郊區(qū)趕來首都拉活的。
一位住在莫斯科市郊的司機對我們說,他每天一大早便來到莫斯科,碰到攔車的就拉上一程,傍晚下班,風雨不誤,比上班掙得多多了。
他的“拉達”車已經破得不像樣子,除喇叭不響外,車體上下響成一團,扔到大街上恐怕都沒人要。但這輛破車竟然是他們全家生活的唯一來源。
出租車沒有發(fā)票
莫斯科的“百姓出租”確實方便了群眾,大街上到處都是車,不怕打不著。價格也隨行就市,可高可低,若碰上哪位司機大發(fā)慈悲,白拉顧客一程的也大有人在(本人就有類似的經歷)。有時與司機聊得高興,下車給錢,他反倒覺得你見外了,一氣之下,說不定會把你再拉回去。
不過,乘坐俄羅斯這種無章法的出租車有時也很危險。莫斯科私家車十分普及,司機的水平也就參差不齊,有行車幾十年無事故的老司機,也有初出茅廬,想弄瓶酒喝的生手。因此,發(fā)生交通事故在所難免。
司機也有好有壞,如果你身揣巨款,最好不要打出租車,特別是不要打年輕人開的車,否則,錢財被搶不說,弄不好還會把小命搭上。
對俄羅斯政府來說,百姓出租也是國家財政的一大損失。司機和乘客一手交錢,一手提供服務,從來沒有任何票據,國家一分錢的稅也別想收到。中國人在國內早就養(yǎng)成了乘車要發(fā)票的習慣,在莫斯科也想如法炮制。俄羅斯司機一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發(fā)票?什么發(fā)票?從來沒有聽說過?!边@就是俄羅斯,一切都在無序中運行。如果你認死理,想在這里尋個章法,那你最好別來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