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電視發(fā)展速度太快,難免浮躁,好像只能在改版中求生存。目的是沒有的,改版就是一切
新年伊始,北京和上海兩大航空母艦級的電視臺同時進行了頻道大整合。頻道重新定位,節(jié)目表大調整,許多原先的老牌欄目就地蒸發(fā),即使保住性命也大都換了時段、位置,不少還改了樣式,換了主持人。各地電視臺的情況也差不多。春節(jié)前后這一段時間里,觀眾吃驚地發(fā)現,他們原來熟悉的一些頻道已經不復存在,在原來的頻道位置上的,是相當陌生又似曾相識的一堆東西。
對于剛剛完成集團化改組的北京、上海兩家電視臺和正在進行有線無線合并的其他地方電視臺來說,這似乎是勢在必行。組織結構發(fā)生了變化,自然要體現到頻道節(jié)目內容上來。但觀眾卻難免有些迷惑,原來已經養(yǎng)成的收視習慣被打亂了,要再重新養(yǎng)成一套收視習慣,需要一段時間;而在一般情況下,這段間隔總會伴隨著收視率的下降和廣告收入的減少。
似乎也有例外。據報道:“《娛樂現場》節(jié)目調整前一直在北京臺二套19:05~19:35播出。此次節(jié)目調整,北京臺領導果斷地將節(jié)目調整到北京四套影視頻道同時間段播出。當時編輯人員還擔心如此會斷送節(jié)目的收視,播出兩周后,央視索福瑞和AC尼爾森的收視調查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娛樂現場》收視率不降反升,由原來平均3.5%上升到了7%。北京臺其他當家節(jié)目的收視率也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比如《音樂風云榜》節(jié)目由原來北京五套13:20~13:40播出,改在了北京二套18:25~18:55播出,收視率由原來的平均0.6%一躍升為平均2.2%左右,上升幅度之高,令人驚嘆?!?/p>
但仔細分析起來,可能就不那么令人驚嘆了?!秺蕵番F場》由原來“妾身未分明”的北京二套轉移至以電視劇為主的四套,改善了頻道環(huán)境,找準了自己的陣地,又同它前面的《影視沙龍》、《明星檔案》等娛樂組合及后面的熱檔電視劇配合成為一個整體,用國外節(jié)目編排行話來說,是處于一個最佳的“吊床”位置,收視率上升自有其必然性。換個說法,如果一個節(jié)目前后各有高收視率節(jié)目保駕,卻還是沒多少人看,那才真是出了大問題。而《音樂風云榜》從一個弱勢頻道(五套)的午間時段轉移到強勢頻道(二套)的準黃金時段,收視率長一個多點實在不足以驚喜。俗話說“出水才看兩腿泥”,一個電視臺節(jié)目大調整,成果如何需要看所有頻道的平均收視率?,F在用兩個節(jié)目的個例來說事,未免樂觀得太早了點,而且有炒作之嫌。
不過從這則報道的字里行間,也能看出另一層含義,就是在改版之前,電視臺的上上下下其實已經意識到,改版難免會蒙受收視率下降造成的經濟損失,所以有一兩個不降反升的節(jié)目才會讓他們驚嘆不已。明知有損失還要干,對于體制上已經基本上實行企業(yè)化的中國電視行業(yè),涉及的當然不僅僅是勇氣問題。
首先有一個心態(tài)方面的原因。國外成熟的電視體系中有些“不老松”式的經典欄目,幾十年如一日,很少變動。如美國CBS的《60分鐘》新聞雜志,從1968年創(chuàng)刊,基本模式始終如一,幾位主持人當年還算風華正茂,現在都是七老八十了,仍然堅守陣地。英國一個欄目化的電視肥皂劇《加冕街》連續(xù)播出了近40年,劇中原來的小孩子現在成了爺爺奶奶,但觀眾看到的還是那個《加冕街》。如果一個節(jié)目收視率不夠標準,他們寧愿去掉這個節(jié)目,而很少費心思改版。對于整個頻道的節(jié)目單,雖然也會在新演季到來時有所變動,但總是慎之又慎,盡量不改變大的格局。這是一種成熟心態(tài)。
我們的電視發(fā)展速度太快,難免浮躁,因此改版成為一種永不滿足的沖動。近年來,電視人見面打招呼,先問“你們改了嗎?”一個欄目如果一年沒有重要改動,領導和劇組成員都會忐忑不安,好像只能在改版中求生存。目的是沒有的,改版就是一切。但銳意求新未必總有好的效果,《東方時空》去年的大改版可以說是大失敗;而兩年前北京臺三個無線頻道重新洗牌,也曾蒙受過不小的經濟損失。
至于此外的原因有點“說不好”,或“不好說”。我們各級電視臺的領導更換頻率頗高,每位新臺長自然要把改換節(jié)目面貌當成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至于那些更大的領導,他們的“三把火”往往表現為對機構和體制的翻新,那當然會引起更大的震蕩。所以電視節(jié)目的大整合、大改版,常常是形勢使然,不得不為。好在老百姓總要看電視,新的收視習慣總會慢慢重新建立起來,前進過程中走點彎路,本來沒什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