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艾迪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提高學生參與現(xiàn)代社會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性課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如何,不僅影響到每個學生的未來,而且關系到國家的發(fā)展。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和高中生成長的需要,思想政治課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增強針對性,時效性和主動性,切實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當前,我國正在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思想政治課教學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這種現(xiàn)象令人欣慰。但是總體狀況還存在各種問題,如教學方法的陳舊、授課內容大而空、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學評價的不健全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主要從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內容、有效的教學設計、和諧的師生關系等幾個方面探討如何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
一、有效的教學方法
1.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入了知識經濟的時代,這對教育來說既是一個機遇,同時也是提出了許多挑戰(zhàn)。在高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在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要緊跟時代潮流的步伐,同樣地,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決不能落伍,要學會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媒體的最大作用是存儲和傳播信息。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學習時間,使學生獲得更有效的指導。多媒體教學給教育界帶來了嶄新的視野。
2.倡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
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這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科學課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的轉變,教師認真的鉆研,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讓學生在思考中學、在游戲中學習、在參與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并通過體驗、感悟、發(fā)現(xiàn)和掌握更好的學習方式,也潛移默化的改變了學生學習的習慣。
二、有效的教學內容
1.《經濟生活》
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對教學內容有所改進。對于理論化的內容老師用自己的話來解釋讓學生們聽得懂,以學生身邊的例子情景出發(fā),由此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引領學生入門。通過基于案例、基于問題、引領學生感悟內容目標的意義。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2.《政治生活》
在政治生活這門課程中處理教科書時,也不必局限于給定的內容和結構,教師完全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重新選擇和組織相關的教學內容,加以變動、修改或補充。特別是政治課具有時代性強的特點,教師可將生活中可用的時政材料帶入課堂,取代那些較老的素材,增強政治課的時代感。要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以政治生活為基礎安排教材內容,并不是在教材中簡單隨意地列舉學生的政治生活現(xiàn)象,而是要求對現(xiàn)實的政治生活內容進行歸納提煉,使之升華為具有一定內容的生活主題。更關注學生的政治生活實踐,貼近學生生活來組織教材內容,例如,如“政府職能”一課,書中用的是“非典”期間政府的作為,來表現(xiàn)政府的職能,那我們可以將其更換為在南方遇雪災時政府的作為。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增強了教學內容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文化課學起來容易理解。但是授課內容一定要豐富,如授課時講授專家點評、相關鏈接、文化名人和語錄聯(lián)系等等這些資料?!皩<尹c評”是對疑難問題的解析和拓展性說明;“相關鏈接”是對事例、資料、數(shù)據(jù)的引證和表述;此外,“文化名人”以及一些富有哲理和教育意義的經典語錄,可使教材更富于文化氣息。既豐富教材的信息量,又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既增強教學內容的可讀性,又關照不同學生的差異?!段幕睢酚行ж瀼亍叭N近”原則,以學科課程為載體、較為系統(tǒng)地講授內容時要講有關文化生活的內容,勢在以提高學生參與文化生活能力為旨歸,以提高學生文化鑒別、文化賞析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為目的,引導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和價值觀的思想政治課程。
4.《生活與哲學》
對哲學問題的追溯和思考離不開人類的生活。授課內容要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從實踐出發(fā),以探究性活動為主導,通過案例考察、問題辨析、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習,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fā)展,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激發(fā)我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了哲學,懂得了宇宙的奧妙,把握了人生的真意,我們的生活將會更美好、更精彩。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1.尊師愛生的教育關系
學生充分尊重彼此的差異性,盡力實現(xiàn)地位平等公正,在相互的需要與協(xié)作的過程中經歷互敬互愛的情感體驗,進行雙向的心靈溝通,這是一種具有持久的精神魅力的關系。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對教育帶來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很完美的教師。
2.教學相長的伙伴關系
教師與學生進行個性化接觸,以自己的方式和風格去理解并傳授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萌發(fā)學生的思想,增長學生的才干,完善學生的人格。同樣,學生也以特別的新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索和探究,使學生獲得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形成一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教學相長的良好的循環(huán)關系。教師只有轉變觀念,與學生互動溝通,傳達教師想要傳達的知識,也獲得學生所想所知的,進而幫助教師制定更好的更高校的有針對的教學計劃。知己知彼,確立教學相長的觀念,才能在教學中得到提升。
思想政治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實現(xiàn)政治課的有效教學意義重大,對于改變思想政治課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有效教學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