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
- 汪曾祺《釋迦牟尼》對傳統(tǒng)佛陀傳記的創(chuàng)造性改編
材專著——《釋迦牟尼》。通過對《釋迦牟尼》和汪曾祺在創(chuàng)作時參考的經(jīng)典佛陀傳記進行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汪曾祺在著傳時選取了個性化、非信徒的言說立場,并以文學性、科普性為目的對所參考的佛學經(jīng)典進行了有意識的取舍、補充和創(chuàng)造性改編,使《釋迦牟尼》呈現(xiàn)出輕神性、重人性,輕信仰性、重學理性,輕宗教性、重文學性的特征。同時汪曾祺也將自己的文學觀、美學觀寄予其中。佛學是汪曾祺人生哲學與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重要精神資源。他的如《受戒》《復仇》等不少作品都涉及佛家旨趣,也作有許多佛教題材書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23年1期2023-04-06
- 從“老子化胡”說佛道之爭(一)
角力。佛教以釋迦牟尼立教,給中國傳統(tǒng)信仰造成的第一個沖擊波就是教主的絕對權(quán)威問題。道教成立后,儒、佛、道三教并立的局面便已初見雛形;而三教之中,由于官方統(tǒng)治思想歷來就以儒學為主,因此,已被讖緯神學化的儒學—儒教也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三教之首,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使得道教寬慰的是,孔子曾問禮于老子,老子比孔子年長,孔子是老子的學生——這一點史有明文(參見《史記·老子列傳》),儒、道之間彼此有底,也是毋須爭辯的。可是令道士們憤憤不平的是,初來乍到的和尚們頌揚他們
文史雜志 2023年1期2023-03-22
- 孔子與釋迦牟尼教育哲學思想之比較 *
哲”中孔子和釋迦牟尼同為東方人,并且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他們分別成為東方兩大文明古國的文化巨人,影響東方文明至今??鬃雍?span id="eywc0yq" class="hl">釋迦牟尼的教育哲學思想具有共融共通之處,也存明著明顯的差異。對二者進行比較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精神,也有利于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精髓。一、孔子和釋迦牟尼思想背景之比較孔子和釋迦牟尼生活在同一時代,釋迦牟尼比孔子早出生14年。當時中國處于春秋時代,戰(zhàn)亂不斷,孔子形容為“禮崩樂壞”。釋迦牟尼生活的北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是今天尼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1年5期2021-12-06
- 雕版印刷《金剛經(jīng)》
園”,主題為釋迦牟尼在舍衛(wèi)國祗樹給孤獨園向四眾弟子宣說《金剛經(jīng)》。扉畫中央的釋迦牟尼身著通肩袈裟,正結(jié)跏趺坐在蓮花筌蹄上說法。上有天蓋,配以翠葉,或為“祗樹”之意,左右有護法金剛。前有一桌,蓋布垂地,中鋪長條花氈,桌上放置香爐等供養(yǎng)物,地鋪方格七葉圖案地毯。桌前一比丘脫鞋胡跪于尼師壇,正雙手合十問法,旁作榜書“長老須菩提”。釋迦牟尼兩側(cè)有四眾弟子16 人,分別為國王、大臣、女眾、僧人、菩薩,除僧人身著袈裟,其余均著華裝。諸人合十恭立,肅默聽法。上有兩天女散
教學考試(高考歷史) 2020年3期2020-12-30
- Transference of Things Remote:Constraints and Creativ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Jin Ping Mei
ha,is 釋迦牟尼 (Shijiamouni) in Chinese; therefore,Buddhists in China are usually surnamed 釋 (Shi)after him.A monk surnamed Yüeh is simply a cultural fallacy.Other than that,the English version reads smooth,but without notes and other
翻譯界 2020年2期2020-12-17
- 云岡石窟獅子雕刻的特征
一)雙獅位于釋迦牟尼佛須彌座旁1.雙獅蹲踞于釋迦牟尼佛須彌座旁邊雙獅尾部與須彌座相連,雙獅側(cè)面相背蹲踞于須彌座兩旁。雙獅沖天高呼,寓意佛主講經(jīng)說法普度眾生時,毫無畏懼,猶如獅子吼。2.雙獅側(cè)面蹲踞于釋迦牟尼佛龕下方的供養(yǎng)人行列兩側(cè)在十三窟東壁南側(cè)上排南側(cè)龕中釋迦牟尼佛座下方中間為雕刻銘記,兩側(cè)為供養(yǎng)人,最外側(cè)為一對側(cè)面蹲踞的獅子。3.雙獅直立站在釋迦牟尼須彌座兩側(cè)釋迦牟尼佛須彌座下方中間為供養(yǎng)人,兩側(cè)為雙獅直立站立,雙獅扭頭相顧(圖2九窟前室西壁第三層)。
魅力中國 2020年32期2020-10-10
- 過了臘八就是年
稱如來佛祖為釋迦牟尼,他本來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相傳在頓悟成佛前苦苦修行了六年。一天,釋迦牟尼因為饑餓勞累暈倒在河邊,正巧被一位牧羊女發(fā)現(xiàn)了。 牧羊女把釋迦牟尼救起,還用五谷雜糧加牛奶熬成粥給他吃。釋迦牟尼得救后,覺得這粥香甜可口,吃完神清氣爽。 然后,他盤坐在菩(pú)提樹下,沉思了七天七夜,頓悟成佛。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后來,佛門弟子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就在每年臘月初八這天煮粥送給需要的人,所以臘八節(jié)也叫“佛成道節(jié)”。 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有在臘八節(jié)
雪豆月讀·中年級 2020年12期2020-09-10
-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jīng)》中的釋迦佛金面研究
三昧經(jīng)》闡明釋迦牟尼佛給予伅真陀羅王成佛授決以前,在發(fā)自佛口又入佛頭頂?shù)墓饷饔骋r下,釋迦牟尼佛金面比釋迦牟尼佛金身其他部位更加顯著,反映2世紀后期釋迦牟尼佛金面的教義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傳入漢地,為釋迦牟尼佛像金面提供教義依據(jù),揭示釋迦牟尼佛金面與大乘佛教成佛授決教義相關(guān),釋迦牟尼佛像金面有成佛授決的寓意,可謂大乘佛教成佛授決教義的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斗鹫f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jīng)》中釋迦牟尼佛金面的教義可與不晚于北魏的譚副造像中的釋迦牟尼佛金面進行經(jīng)像互證,對于佛造像
人物畫報 2020年3期2020-01-06
- 十二月節(jié)令殊勝之釋迦牟尼佛知者無窮無盡惜乎悟者云稀
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釋迦牟尼(?ākyamuni),本名喬達摩·悉達多(Gautama Siddhārtha),生于喜馬拉雅山麓迦毗羅衛(wèi)國的藍毗尼園(今尼泊爾境內(nèi)),他出身于古印度的釋迦族,屬剎帝利種姓。關(guān)于其生卒年代目前仍有爭議,不過多數(shù)人認為其誕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卒于公元前四八六年。釋迦牟尼是其成佛后世人對他的尊稱,意為「釋迦族的圣人」,此外亦有薄伽梵、世尊等稱謂。他宣稱覺悟真理,自稱佛陀(buddha,意即覺悟者),由他所創(chuàng)立的佛教也由此
紫禁城 2019年1期2019-12-17
- 《花開見佛,佛照我心》玉雕系列
之意。傳說,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修道時,菩提樹用樹葉為釋迦牟尼遮風擋雨,保護他專心悟道。所以,佛教認為在菩提樹下修煉可得證大道。六祖慧能大師寫過一首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據(jù)記載,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領(lǐng)悟正覺后,大梵天也來為他祝賀。寓意釋迦牟尼即將大道得證,佛性加持,佛在其心中。所以,在玉雕創(chuàng)新方面,筆者選用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就佛陀的場景,來釋義“佛照我心”。(二)取料在選取原料方面,注重選取純色、較凈的料。例如,青玉、白
藝術(shù)家 2019年5期2019-12-16
- 人生只在呼吸之間
有一天,釋迦牟尼靜坐默思,探索生命的奧義。他心有所悟。便問身邊的弟子:“人生幾何?”一弟子出口便答:“幾十年吧?!?span id="omk0msa" class="hl">釋迦牟尼搖了搖頭。另一弟子思考片刻,輕聲答道:“真正稱得上人生的只有幾年吧。”釋迦牟尼又搖了搖頭。二位弟子疑惑了,便問:“依您之見呢?”釋迦牟尼沉沉答道:“人生只在呼吸之間。”佛祖的徹悟,在常人之上。人之一生,猶如一呼一吸,生和死,只是瞬間的轉(zhuǎn)化。了悟這點,方能做到努力把握每一刻、每一秒。須務,生命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新陳代謝的過程。人在每呼吸一瞬
閱讀與作文(高中版) 2019年9期2019-11-06
- 活著是日常
人。她說:“釋迦牟尼有一名弟子叫提婆達多。這個人總是給釋迦牟尼制造各種困擾,甚至想要釋迦牟尼的命,釋迦牟尼為此相當煩惱。有一天,釋迦牟尼頓悟,提婆達多正是為了令自己獲得醒悟,而作為困難制造者存在的?!蹦切╇y以制衡的存在正是映照自己的一面鏡子。樹木希林身體里的癌和生命中的男人都是難以制衡的存在,都是她的提婆達多。所以,樹木希林說:“我已經(jīng)邂逅許許多多的提婆達多了,不用說我自己也有成為提婆達多的時候,但我并不因此屈服,而是接受它。一旦你開始接受,就會看到許多不
愛你·健康讀本 2019年2期2019-06-11
- 神話中的釋迦牟尼
早期的佛典對釋迦牟尼的生平多僅作片段式的平實記述。受到希臘文化的浸染,約形成于部派佛教晚期、大乘佛教初期。其時開始有系統(tǒng)描述釋迦牟尼生平事跡的佛傳,其內(nèi)容多以釋迦牟尼“八相成道”為總線索,結(jié)合印度民間有關(guān)諸神佛跡等神話傳說,敘述釋迦牟尼充滿豐富意蘊的一生事跡,是釋迦牟尼事跡敘事文學的文本載體。最初的佛傳圖像是從印度民間崇拜的諸神像轉(zhuǎn)化而來,僅以標記性符號象征釋迦牟尼。后汲取希臘式雕像和浮雕藝術(shù)特色,創(chuàng)制佛像與佛傳故事浮雕,形成獨具特色的犍陀羅風格藝術(shù),并與
新民周刊 2019年20期2019-05-29
- 西藏珍寶
的佛陀造像,釋迦牟尼城市立像是諸多造像中較為程式化的佛像造型。此造像根據(jù)釋迦牟尼佛在芒噶達城化緣的形象塑造。釋迦牟尼佛藍發(fā)高髻,雙耳下垂,面部慈祥,彎眉細目,鼻梁隆起。眉間飾白毫,身著通肩式寬袖袈裟,右手當胸向上提衣袖,左手自然下垂施與愿印,長衣角呈波浪狀并鏨刻有花紋,赤足直立,造型古樸,大氣,材質(zhì)精良,通體施熱鍍金,工藝精湛,是一件13-14世紀尼泊爾風格的上乘佛像。
西藏人文地理 2019年2期2019-03-26
- 活著是日常
人。她說:“釋迦牟尼有一名弟子叫提婆達多。這個人總是給釋迦牟尼制造各種困擾,甚至想要釋迦牟尼的命,釋迦牟尼為此相當煩惱。有一天,釋迦牟尼頓悟,提婆達多正是為了令自己獲得醒悟,而作為困難制造者存在的?!蹦切╇y以制衡的存在正是映照自己的一面鏡子。樹木希林身體里的癌和生命中的男人都是難以制衡的存在,都是她的提婆達多。所以,樹木希林說:“我已經(jīng)邂逅許許多多的提婆達多了,不用說我自己也有成為提婆達多的時候,但我并不因此屈服,而是接受它。一旦你開始接受,就會看到許多不
愛你 2019年5期2019-03-09
- 義外之“空”
言說方式上。釋迦牟尼在《金剛經(jīng)》中樹立了話語權(quán)威,但又在言說中表現(xiàn)出反權(quán)威的傾向,自立自破,暗合“空”義。眾生之間、眾生與釋迦牟尼之間、處在不同階段的修行者之間是有差別的,以不同方式布施所獲得的福德也是有差別的,但在修行與成佛的視野下看來,他們又是無差別的,這種有差別與無差別也體現(xiàn)出“空”的內(nèi)蘊?!督饎偨?jīng)》中提及的釋迦牟尼、然燈佛、須菩提等人物,在修行狀態(tài)上表現(xiàn)出來相對固定的特性,但在本質(zhì)上又具有不定性?!胺鹫f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的句式也表現(xiàn)出事物本
貴州文史叢刊 2018年4期2018-12-11
- 釋迦牟尼與僧伽教育
心奉養(yǎng)。佛祖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轉(zhuǎn)法輪,就是一場教育,五比丘就是教育的結(jié)果,從此,佛教開始了它傳奇的一生。關(guān)鍵詞:佛教 釋迦牟尼 僧伽教育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眾多,距今已經(jīng)有兩千五百多年。佛,在梵語中有“佛陀”之意,在漢語中一方面指釋迦牟尼佛,一方面指佛教;在佛教中,佛象征著“覺悟”,有“覺者”之意。釋迦牟尼佛開悟后說的第一句話是:“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由此可見,從釋迦牟尼佛頓悟開始,教育就
西部論叢 2018年12期2018-11-28
- 西藏珍寶
合金嵌銀錯銅釋迦牟尼坐像釋迦牟尼佛,出身釋迦王族,父親為凈飯王,母親是摩耶王妃,于金猴年四月七日誕生于藍毗尼園。釋尊在少年時代就精通世間六十四種技藝,迎娶果耶等妃子并主持國政。二十九歲時逃離王宮出家,獨往凈塔下自然領(lǐng)受近圓比丘戒,在尼連禪河岸邊苦行六年,于三十五歲的木馬年四月十五日清晨證得圓滿正等正覺成佛。之后,在印度境內(nèi)波羅奈斯城、王舍城、靈鷲山等地先后三次轉(zhuǎn)法輪傳授佛法,高壽八十一歲時在拘尸那城涅槃。佛陀涅槃后,在佛教興盛地區(qū)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的佛陀造像。
西藏人文地理 2018年5期2018-09-25
- 乳鴿
王本生》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行菩薩道當中,受到忉利天王的測試。測試釋迦牟尼佛是不是真的在行菩薩道,是不是真的有布施心。所以他就化為老鷹追趕一只鴿子,鴿子驚慌飛跑,逃進釋迦牟尼佛的懷抱。因為釋迦牟尼佛發(fā)心行菩薩道,內(nèi)心充滿著對眾生的慈悲,沒有對眾生嗔恨、傷害的念頭,那種心念所散發(fā)出來的心波,能夠感動到動物,使動物一看到他的身相,接觸到他的影子,就有一種安慰的、無懼的感覺。所以,這只小鴿子投進了釋迦牟尼佛的懷抱,感覺到生命的被救與安穩(wěn)。這時追趕過來的老鷹就跟釋
飲食保健 2018年15期2018-08-17
- 面對辱罵的上策
”。還有一個釋迦牟尼面對辱罵的故事。有那么一段時間,釋迦牟尼經(jīng)常遭到一個人的嫉妒和謾罵。對此,他心平氣和,沉默不語,不動聲色,我行我素,專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一次,當那個人罵累了以后,釋迦牟尼微笑著問:“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接受,那么,這個東西是屬于誰的呢?”那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送東西的人自己的了?!?span id="00w0wcg" class="hl">釋迦牟尼說:“那就對了。到今天為止,你一直在罵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么謾罵又屬于誰呢?”從此,他再也不敢辱罵釋迦牟尼了
風流一代·經(jīng)典文摘 2018年2期2018-02-26
- 平常見深刻
佛祖釋迦牟尼有個弟子叫般特,他生性遲鈍,學習起來特別吃力。一天,佛祖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詩偈:“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般特翻來覆去地就學這首詩偈,終于體悟出其中的禪理。有一天,佛祖派般特去給附近的僧尼講經(jīng)說法。那些僧尼對般特的愚笨早有所聞,所以都很不服氣,私下說:“這樣愚鈍的人也會講經(jīng)說法???”但他們表面上仍然很有禮貌地接待般特。般特慚愧而謙虛地對僧尼們說:“我生來愚鈍,只學到一個詩偈,現(xiàn)在講給大家聽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小學版 2018年45期2018-01-18
- 微笑的境界
段時間,佛祖釋迦牟尼常常遭到一個人的嫉妒和謾罵,對此他始終心平氣和,面對那人總是一如既往地輕輕一笑。直到有一天那人終于罵累了,釋迦牟尼才微笑著問他:“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可別人不接受時,這東西是屬于誰的呢?”“當然還屬于送東西的人自己啊?!蹦侨瞬患偎妓鞯鼗卮?。釋迦牟尼接著又問:“那么,如果那個東西是謾罵,它又該屬于誰呢?”聞聽此言,那人立刻明白了,一時語塞。面對誹謗和指責,釋迦牟尼不為所動,他不理睬,也不還擊,不想因為自己的沖動而給別人繼續(xù)謾罵以可乘之機,
金秋 2017年16期2017-11-21
- 潭柘寺臘八節(jié)舍粥
國佛教徒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風俗。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年輕時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麥一麻。后來發(fā)現(xiàn)一味苦行并非解脫之道,于是放棄苦行下山。這時一位牧女見到他虛弱不堪,便熬乳糜(奶與谷物共煮而成)供養(yǎng)他。釋迦牟尼的體力由此恢復,隨后于菩提樹下入定七日,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據(jù)此,漢地的佛
旅游 2016年12期2017-05-09
- 何為“臨時抱佛腳”
民眾都是信仰釋迦牟尼的佛教徒。有一次,一個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掙斷了鎖鏈和木枷越獄了。第二天清晨,官府發(fā)現(xiàn)后立即派兵丁差役四處追捕。那個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將近,他自知難以逃脫,便一頭闖進了一座古廟。這座廟宇里供著一座釋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無比。罪犯一見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著佛像的腳,號啕大哭起來,并不斷磕頭表示懺悔。這個罪犯一邊磕頭,一邊嘴里不停地說:“佛祖慈悲為懷,我自知有罪,請求剃度為僧,從今往后,再也不敢為非作歹!”不一會兒
農(nóng)家參謀 2017年7期2017-03-25
- 友分四品
一位信徒請教釋迦牟尼:“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釋迦牟尼說:“友有四品,不可不知?!薄澳乃钠纺兀俊毙磐絾?。“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是謂四品?!?span id="g08kgim" class="hl">釋迦牟尼說,“何謂如花?好時插頭,萎時捐棄,見富貴附,貧賤則棄,這是花友。何謂如秤?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這是秤友。何謂如山?壁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貴能榮人,富樂同歡,這是山友。何謂如地?百谷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yǎng)護,恩厚不薄,這是地友?!薄八姆N朋友,我們?nèi)绾芜x擇呢?
遼寧經(jīng)貿(mào)信息 2017年9期2017-03-10
- 河北靈壽幽居寺北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造像
寺北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首與博物院展出的佛身造像“金身合璧”正式展現(xiàn)在公眾面前,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guān)注。在河北博物院陽光大廳展出一個月后,6月1日正式移至“曲陽石雕”陳列展廳幽居寺文物專區(qū)進行展出。這尊釋迦牟尼佛造像,雕刻于我國北齊時期,質(zhì)地為漢白玉白石,高206厘米,寬95厘米,厚50厘米,重600多千克,其中佛首高47厘米,佛身造像高159厘米。釋迦牟尼佛像結(jié)跏趺坐在長方形須彌座上,佛首低平肉髻,面相渾圓豐滿,細眉長眼,神態(tài)安詳,和善親切,雙目垂瞼下視微啟
收藏界 2016年9期2016-11-30
- 面對辱罵
似,還有一個釋迦牟尼面對辱罵的故事。 有那么一段時間,釋迦牟尼經(jīng)常遭到一個人的嫉妒和謾罵。對此,他心平氣和,沉默不語,不動聲色,我行我素,專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一天,當那個人罵累了以后,釋迦牟尼微笑著問:“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接受時,那么,這個東西是屬于誰的呢?” 那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屬于送東西的人自己的了?!?釋迦牟尼說:“那就對了。到今天為止,你一直在罵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么謾罵又屬于誰呢?” 聽了釋迦牟尼充滿
作文評點報·中考版 2015年21期2015-12-23
- 故宮舊藏勉塘派《菩薩本生如意藤》唐卡探析
圖1:白綾簽釋迦牟尼佛本生與佛傳故事是佛教典籍中重要內(nèi)容,也是漢藏佛教繪畫雕塑藝術(shù)的常見題材。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兩套唐卡組畫,生動描繪了釋迦牟尼佛本生與佛傳故事,一套三十一幅、一套四十一幅。清朝皇帝崇奉藏傳佛教,紫禁城中遍布藏傳佛殿,供奉著豐富多彩的佛像、佛塔、唐卡、法器,按三世章嘉國師的話說,“凡是西藏有的,這里一應俱全”。數(shù)以千計的各類唐卡是清宮藏傳佛教文物中重要的一項。來源于蒙藏地區(qū)的貢獻和宮廷畫師的作品。宮廷唐卡除掛供在佛堂壁上者外,還大量唐卡長期供
中國民族博覽 2015年4期2015-12-12
- 發(fā)現(xiàn)佛寺遺跡 釋迦牟尼誕辰或提早2個世紀
為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公元前6世紀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佛教寺院的遺跡。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大多是口頭傳承,幾乎沒有找到過實物例證。這次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釋迦牟尼生活的年代比以往大家認為的時間提早了2個世紀。英國杜倫大學等挖掘考察團隊在建造于阿育王時代、公元前3世紀的寺院下,發(fā)現(xiàn)了曾樹立過木質(zhì)柱子的痕跡,其尺寸、形狀與公元前3世紀的寺院大致相同。之后,通過對木柱遺跡的木炭、砂子的化驗,證實寺院下的遺跡來自公元前6世紀。而且,在遺跡的中間部分還發(fā)現(xiàn)了已經(jīng)石
奧秘 2015年2期2015-09-10
- 笑的境界
有一段時期,釋迦牟尼經(jīng)常遭到一個人的嫉妒和謾罵。對此,他并沒有惡語相向,也沒與這個人展開針鋒相對的競爭。他心平氣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這個人終于罵累了,釋迦牟尼才微笑著問他:“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接受時,那么這個東西屬于誰呢?”這個人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屬于送東西的人自己了。”釋迦牟尼又問:“那么謾罵又屬于誰呢?”這個人聞聽此言,一時語塞。此時,他再也不敢謾罵釋迦牟尼了。只是他一直想不明白,釋迦牟尼怎么會有這么好的氣度與修養(yǎng)。面對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 2014年3期2014-09-10
- 薩嘎達瓦節(jié)
鷹相傳四月是釋迦牟尼佛誕生、得道和圓寂月。佛說:“此月行一善事,有行萬善之功德。”因此僧俗人民不殺生、不食肉食、放生牛羊、朝佛供佛。四月十五日這一天,拉薩人很早就會起來轉(zhuǎn)經(jīng),即轉(zhuǎn)帕廓、朗廓、孜廓和林廓。帕廓就是轉(zhuǎn)大昭寺;朗廓就是拜大昭寺里供奉的釋迦牟尼12歲童身像;孜廓是轉(zhuǎn)布達拉宮;林廓就是繞拉薩的轉(zhuǎn)經(jīng)路走一圈,而最多的就是轉(zhuǎn)林廓。人潮一波接著一波向前涌動,各種轉(zhuǎn)經(jīng)筒反射出千萬道弧光,誦念六字經(jīng)的聲音此起彼伏……漫漫轉(zhuǎn)經(jīng)路上經(jīng)幡飄飛,兩旁有刻嘛呢石的,有念
焦點 2014年8期2014-08-27
- 友分四品
一位信徒請教釋迦牟尼:“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釋迦牟尼說:“友有四品,不可不知?!薄澳乃钠纺兀俊毙磐絾?。“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是謂四品?!?span id="8oa0ae0" class="hl">釋迦牟尼說,“何謂如花?好時插頭,萎時捐棄,見富貴附,貧賤則棄,這是花友。何謂如秤?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近,無與則慢,這是秤友。何謂如山?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貴能榮人,富樂同歡,這是山友。何謂如地?百谷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yǎng)護,恩厚不薄,這是地友?!薄八姆N朋友,我們?nèi)绾芜x擇呢?
領(lǐng)導文萃 2014年11期2014-06-20
- 面對辱罵的上策
”。還有一個釋迦牟尼面對辱罵的故事。有那么一段時間,釋迦牟尼經(jīng)常遭到一個人的嫉妒和謾罵。對此,他心平氣和,沉默不語,不動聲色,我行我素,專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一次,當那個人罵累了以后,釋迦牟尼微笑著問:“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接受,那么,這個東西是屬于誰的呢?”那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送東西的人自己的了。”釋迦牟尼說:“那就對了。到今天為止,你一直在罵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么謾罵又屬于誰呢?”從此,他再也不敢辱罵釋迦牟尼了
思維與智慧·下半月 2014年12期2014-02-11
- 阿富汗發(fā)現(xiàn)“釋迦牟尼碗”
,古董珍品“釋迦牟尼碗”近日在阿富汗首都出現(xiàn),引起了印度考古專家的極大興趣。印度考古研究所正試圖獲得印度當局批準,派遣一支專家隊伍去阿富汗進行甄別鑒定,并取回這件珍品。然而,考慮到安全等因素,印度官方目前尚未批準。報道稱,這件古董對全印度意義非凡,它能為歷史學家提供有關(guān)佛祖釋迦牟尼僧侶生活的珍貴資料。印度媒體稱,這個碗原本被收藏在該國比哈爾邦瓦伊沙利地區(qū)的一家寺廟,后因歷史原因流失。印度考古研究所擬申請獲得該國文化部許可,派遣一支專家隊伍前赴阿富汗對這件物
環(huán)球時報 2014-01-152014-01-15
- 友有四品
一位信徒請教釋迦牟尼:“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釋迦牟尼說:“友有四品,不可不知。”“哪四品呢?”信徒問?!坝杏讶缁?,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是謂四品?!?span id="eks8ewo" class="hl">釋迦牟尼說,“何謂如花?好時插頭,萎時捐棄,見富貴附,貧賤則棄,這是花友。何謂如秤?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這是秤友。何謂如山?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貴能榮人,富樂同歡,這是山友。何謂如地?百谷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yǎng)護,恩厚不薄,這是地友?!薄八姆N朋友,我們?nèi)绾芜x擇呢?
視野 2014年2期2014-01-09
- 友分四品
一位信徒請教釋迦牟尼:“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釋迦牟尼說:“友有四品,不可不知。”“哪四品呢?”信徒問?!坝杏讶缁ǎ杏讶绯?,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是謂四品?!?span id="cu0k0qu" class="hl">釋迦牟尼說,“何謂如花?好時插頭,萎時捐棄,見富貴附,貧賤則棄,這是花友。何謂如秤?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這是秤友。何謂如山?壁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貴能榮人,富樂同歡,這是山友。何謂如地?百谷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yǎng)護,恩厚不薄,這是地友?!薄八姆N朋友,我們?nèi)绾芜x擇呢?
讀者 2013年18期2013-12-21
- 西游前傳 曇無竭取經(jīng)
我是這樣聽(釋迦牟尼)說的”。那么,釋迦牟尼的原話是什么?有沒有他親自書寫的經(jīng)典?曇無竭想知道,但他在中國找不到答案,答案在遙遠的天竺。曇無竭把自己想去天竺的想法和師兄弟說了,師兄弟都笑他,說,生逢亂世當個和尚不用參軍打仗,平平安安的活著就不錯了,要是戰(zhàn)爭結(jié)束了,再還俗成個家過日子,取的哪門子經(jīng),況且西天那么遠,你也不會飛,沒到就死了。曇無竭啞口無言,師兄弟前面說的話自己可以不顧,但后面說的則合情合理,西天多遠自己也不知道,也許這是普通人根本無法完成的路程
今日遼寧 2013年3期2013-10-08
- 四個老婆
釋迦牟尼在一次法會上說了個故事:有個富商討有四個老婆。第一個老婆伶俐可愛,整天寸步不離;第二個老婆是搶來的,是個大美人;第三個老婆沉溺于生活瑣事,讓他過著安定的生活;第四個老婆工作勤奮,東奔西走,使丈夫根本忘記了她的存在。平日,商人一直很疼愛、重視前三個老婆,卻常常忽略了照顧第四個老婆。有一次,商人要出遠門,為免除長途旅行時的寂寞,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四個老婆,希望有人能陪同他一起前往。第一個老婆說:“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呢!”第二個老婆說:“我是被你
晚報文萃·開心版 2012年14期2012-12-06
- 蜘蛛絲
有一天,釋迦牟尼在西天極樂凈土的荷花池畔獨自溜達。池中荷花盛開,雪肪冰肌的花朵中,花蕊嬌黃點點。粉蕊浮起一種奇香瑞氣,它一陣陣暗渡池面,周圍溢滿了馨香。時間好像正值極樂凈土的清晨。過了一會兒,釋迦牟尼佇立于荷花池畔,并從浮蓋在綠水上的圓荷翠葉間,隨意地看著池下的情景。極樂凈土的這個荷花池恰好下承十八層地獄,所以透過水晶般清澈的池水,地獄中的三涂道、奈河和刀山劍樹的光景,仿佛看西洋鏡箱似的,一覽無遺。于是,和其他一些罪人一起,一個名叫犍陀多的男子在地獄底層不
意林 2011年10期2011-05-14
- 佛教的起源及其他
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這個尊稱以后非常流行,以致他的本名很少被提及了。每一種宗教的產(chǎn)生,都與當時的社會狀況有密切的關(guān)系。佛教的產(chǎn)生也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在公元前7世紀到前6世紀的古印度,存在著一百多個種族部落,相互之間發(fā)生連年不斷的戰(zhàn)爭。經(jīng)過一系列的兼并戰(zhàn)爭,眾多部落逐步聯(lián)合成一二十個獨立小國家,習慣上稱為“十六大國”。劇烈的社會動蕩,使古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也發(fā)生著變化。古印度有四大種姓,即婆羅門,主要以祭祀為業(yè),其上層具有宗教特
百科知識 2009年4期2009-03-07
- 一笑
有一段時期,釋迦牟尼經(jīng)常遭到一個人的嫉妒和謾罵。對此,他并沒有惡語相向,也沒與這個人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心平氣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這個人終于罵累了,釋迦牟尼才微笑著問他:“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接受時,那么這個東西屬于誰呢?”這個人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屬于送東西的人自己了?!?span id="k0akwcw" class="hl">釋迦牟尼又問:“那么謾罵又屬于誰呢?”這個人聞聽此言,一時語塞。從此,他再也不敢謾罵釋迦牟尼了。只是他一直想不明白,釋迦牟尼怎么會有這么好的氣度與修養(yǎng)。面對
意林 2009年12期2009-02-11
- 掃凈心塵
釋迦牟尼帶領(lǐng)眾弟子在林中修行。一日,他令一弟子打掃浴缸,準備凈身洗浴。弟子去后不久即返。釋迦牟尼問:“浴缸打掃干凈了嗎?”弟子恭敬地回答沒有。釋迦牟尼問何故,弟子回答說:“師傅教誨弟子不要殺生。浴缸中爬滿小蟲,若打掃必定殺生,故弟子前來聆聽教誨?!?span id="mu0mimg" class="hl">釋迦牟尼說:“你只管去打掃浴缸就行了,沒有讓你殺生?!钡茏宇I(lǐng)命而去,不久又回。說:“弟子只輕輕一掃,小蟲便紛紛斃命。弟子不敢殺生?!?span id="osq0ae0" class="hl">釋迦牟尼說:“師傅只讓你打掃浴缸,所以你只要一心一意將浴缸掃凈即可。你是在打掃浴
小小說月刊 2007年21期2007-05-14
- 佛教節(jié)的傳說
,是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誕生而設。在中國,漢族定為四月初八日,傣族定在清明節(jié)后十天。佛寺常在此日誦經(jīng),并用香水灌澆佛像,取法神話中“龍王以香水灌洗太子”的故事,以紀念佛的降生。涅槃節(jié),是紀念釋迦牟尼去世之日,屆時寺院皆舉行涅槃法會,以追念佛祖經(jīng)過長期“修行”而達到“最高境界”,能“寂滅”一切煩惱和“圓滿”一切“清凈功德”。成道節(jié),相傳釋迦牟尼成道前,曾修苦行多年,幸遇一牧女送乳糜而得救,后坐于菩提樹下沉思,在十二月八日成道,故中國漢族地區(qū)僧尼在十二月八日皆要以
知識窗 1998年2期1998-03-31
- 中國第一個赴“西天”的女子
雅附近。據(jù)傳釋迦牟尼成佛后,曾在此演法多年。二十世紀初,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流亡海外,曾一度寓居印度。當時康同璧年僅十九,受國內(nèi)親友委托,遠赴印度探望康有為??低惦m妙齡弱質(zhì),但不辭艱辛,終于到達“西天”。她與父親會面后,對異國風光頗感新奇,游興勃發(fā),要求其父攜游印度名勝古跡,她特意到比哈爾邦去朝拜名揚四海的靈鷲山釋迦牟尼圣地??低禐樽约撼蔀橹袊谝粋€赴“西天”的女子而自豪,遂寫了以上那首絕句。(摘自《羊城晚報》)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8期198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