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滿子覺得,他這個家,像個鳥籠,他好比一只被關(guān)在籠子里的柳葉翠鳥;他又覺得,這個家像一只麥稈編成的蛔蛔簍兒,他好比被捉進(jìn)簍里的小綠蛔蛔。
四面是柳枝籬笆,籬笆上爬滿了豆角秧,豆角秧里還夾雜著喇叭花藤蘿,像密封的四堵墻。墻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杏樹、桃樹、山楂樹、花紅果子樹,墻外是楊、柳、榆、槐、桑、棗、杜梨樹,就好像給這四堵墻鑲上兩道鐵框,打上兩道緊箍。奶奶連巴掌大的地塊也不空著,院子里還搭了幾鋪黃瓜架;而且不但占地,還要占天,累累連連的南瓜秧爬上了三間泥棚茅舍的屋頂,石硤子大的南瓜,橫七豎八地躺在屋頂上,再長個兒,就該把屋頂壓塌了。
天氣越來越熱,沒有一絲風(fēng),小院子悶得像扣上了籠屜。雖然葡萄架綠蔭如蓋,何滿子又赤條精光,可是還陣陣出汗;他看了看拴在腳踝上的繩索,解也解不開,掙也掙不脫,急得滿頭冒火星子,汗下如雨。
忽然,隔墻花影動,從東籬笆上的豆角秧和喇叭花藤蘿里,露出一張俊俏的臉兒,輕輕地叫了一聲:“滿子!”
何滿子一抬頭,原來是望日蓮姑姑,救命星光臨了。
“蓮姑!\"何滿子一肚子委屈,好容易盼來了親人,哇的一聲哭了。
坐在外屋的一丈青大娘,聽見哭聲,扔下手里的牛拐骨,走了出來,問道:“滿子,怎么啦?”
何滿子一聽奶奶的口氣,明明是帶著心疼的意味,于是便演出了他的拿手好戲,扯著嗓子大哭起來。
籬墻外,一串脆笑,望日蓮問 道:“干娘,滿子犯了多大的家規(guī), 披枷戴鎖的打算刺配滄州呀?
何滿子哭得一聲更比一聲高。
“那個老殺千刀的,撞了黑煞,一進(jìn)門就瞧著我們娘兒倆扎眼;打算先勒死小的,再逼死老的,好接那個口外的野娘兒們來占窩兒!”
一丈青大娘破口大罵起何大學(xué)問。
北房東屋土炕上,發(fā)出一聲虎嘯,何大學(xué)問怒吼著沖出屋門。他光著膀子,赤著兩腳,只穿一條肥大短褲,宅挲著根根松針?biāo)频暮?,喊噻道:“不是你這個長舌頭娘兒們挑三窩四,我就舍得拴起滿子來啦?”
“是我叫你拴的呀?”一丈青大娘的嗓門兒,壓倒了何滿子的哭聲和何大學(xué)問的吼聲,“我不過是叫你嚇唬嚇唬他,誰想你卻黑心下毒手!”
我并沒有真捆滿子呀!”
‘哎喲,拴賊的扣兒,勒得孩子快斷了氣兒!”一丈青大娘拍得巴掌山響。
‘我割下你這個娘兒們的長舌頭!”何大學(xué)問大步走到葡萄架下,伸出一個指頭,抖摟了一下那圈套圈兒、環(huán)套環(huán)兒的繩索,嘩啦散開了,“瞧,這是真捆他嗎?”
望日蓮背著大筐跑進(jìn)來,笑道:“干爹,您可真會玩花活兒。
這叫兵不厭詐,空繩計!”何大學(xué)問得意地呵呵笑道,“可這一來,我的花活露了餡兒,滿子的賊膽子就更大了。
“您還是進(jìn)屋睡回籠覺去吧,滿子陪我到河灘上打青柴。”望日蓮說。
等一等!”何大學(xué)問說,“讓他奶奶給孩子做口吃的?!?/p>
“我不管!”一丈青大娘還在跟老頭子賭氣。
‘不敢有勞王母娘娘的大駕!”何大學(xué)問嘆了口氣,“我給何家的這個小祖宗兒當(dāng)大腳老媽子。”
“我不吃!”何滿子一甩胳膊,把掛在西屋墻上的那一串打鳥夾子給我拿來,我打鳥去。\"
“得令!\"何大學(xué)問高聲答應(yīng),瞧我孫子的孝心多大,給爺爺打野味,晚上下酒。\"說罷,一溜小跑進(jìn)屋去。
何滿子從爺爺手里接過一大串打鳥夾子,牽著望日蓮的手走出柴門,眼睫毛上還掛著淚珠兒,就嘬起嘴唇學(xué)了一聲布谷鳥叫:“咕咕,咕咕!”
你也是我的小祖宗兒?!蓖丈徴f,“來,我背著你?!?/p>
望日蓮找個土坡,半蹲下身子,大筐靠在土坡上,何滿子坐進(jìn)去,望日蓮直起腰,背著他奔河邊去了。
(選自《蒲柳人家》,長江文藝出版社)
點(diǎn)讀
劉紹棠的《蒲柳人家》描寫作家的故鄉(xiāng)一 一冀東運(yùn)河灘上的風(fēng)土人情和抗日故事。最顯著的特色莫過于字里行間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比如選段在景物描寫上,作者運(yùn)用比喻、排比、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勾畫出蒲柳人家的屋舍圖:院落柳枝籬笆“爬滿了豆角秧”,墻里墻外種滿各樣果樹給院子“鑲上兩道鐵框”,“巴掌大的地塊”見縫插針搭上黃瓜架,還有“躺在屋頂上”的南瓜既妙趣橫生地展現(xiàn)了當(dāng)?shù)氐奶飯@風(fēng)味、老百姓的勤勞能干,又體現(xiàn)了何滿子被爺爺拴住,處處受限制的憋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