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499(2025)04-0022-06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of Spring Fertilization of Camella oleifera
QUHuafen FANG Zhi TANGLidan SONG Ziruo HUANGXinchen HU ZhaohuiHU Yuling LEI Huimin TANG Li** (College o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Hunan Changde415000)
AbstractObjectI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echniques on the growth of Camella oleiferatreeandspring shoot,andto provide basisforthefertilization techniquesofCamelloleifera in spring.【MethodsJUsing Xianglin 210,an excellent variety of camellia oleifera,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a multi-factor and multi-level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L9(34)) was used to carry out The objective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varying levels of organic,compound,and mixed fertilizers oncrop yieldon8acamellia oleifera in spring,and then the indexes of spring shoots,leaves and flower buds were measured at the end of spring shoots.【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of
Camella oleifera treewasbestwhen 200g compound fertilizer, 2000g organic fertilizer, 1000g compound fertilizer +1000g organic fertilizer was applied on March11.On March11,a total of 2,500 grams of fertilizer wasapplied,comprising10o gramsofcompound fertilizer,1,0o gramsoforganic fertilizer,anda 1:1 mixture of the two.This result in vigorous growth of the spring shoots ofCamellia oleifera.On April 1,a total of3,500 gramsoffertilizer was applied,comprising 100 gramsofcompound fertilizer,2,0o gramsof organic fertilizer,anda1:2 mixtureofthe two.Thisresult inoptimal leaf growthofCamelia camellia.The leaf growth of Camellia japonica was the most robustwhen 100g of organic fertilizer was applied on April 1st. On April 20th,the application of 100g of compound fertilizer in conjunction with 4000g of organic fertilizer yielded the greatest number offlower buds on spring shoots of Camellia oleifera.【ConclusionJIn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a fertilizer treatment comprising 200g of a compound fertilizer, 2000g of anorganic fertilize, 1000g ofacompound fertilizer in combination with 1000g ofan organic fertilize on the 11th ofMarch proved an effective means of promoting the growth ofthe Camella oleiferatree and that of its spring shoots,thus facilitat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lower buds.
Key wordsCamelia oleifera; fertilization technique in spring;tree body and spring shoot growth;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油茶,作為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植物之一,在我國南方地區(qū)廣泛種植,尤其是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的栽培面積最為龐大[1]。近年來,我國的油茶產業(yè)不斷發(fā)展,種植面積不斷增長[2-3]。然而,當土壤肥力較低時,油茶容易出現落花落果現象,導致產量下降。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了油茶的經濟效益,還嚴重制約了油茶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4]。針對這一問題,胡冬南等[5認為通過合理施肥,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品質和產量,從而推動油茶產業(yè)的繁榮。而如何對油茶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已經成為生產中重點關注的問題。春季是油茶施肥的一個重要時期,同時也是油茶春梢生長的時期,油茶春稍是當年的結果部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健壯的春梢,花芽分化率高[6。油茶春稍的好壞一般取決于土壤養(yǎng)分的供應,若土壤肥力低會直接影響到油茶春梢的生長。目前,油茶施肥技術是研究的熱點,有研究表明在4月份施氮、磷可以促進樹體的生長[4]。
綜上所述,在油茶春季施肥技術中并無明確指出施肥類型與施肥時間,本研究基于現有油茶施肥技術以及生產實際中待解決的問題[8],通過在“湘林210\"油茶林中開展試驗,探討不同施肥時間及不同肥料類型對油茶樹體以及春梢生長的影響,旨在明確油茶春季施肥技術,實現油茶高產技術。
1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qū)大湖路校內油茶基地,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平原地貌,海拔 -80m ,平均氣溫 16.7% ,年降水量 1 200~1 900mm ,無霜期272天,全年總日照實數 1713.1h ,嚴寒期短,暑熱期長,雨量充沛,土壤類型為黃壤土,土層深厚肥沃。
1.2試驗設計與材料
選擇立地條件一致,樹體和冠幅大致相近的8a湘林210油茶優(yōu)良無性系。按表1進行試驗實施,共9個處理,每個處理6株油茶樹,分別選取春梢生長的三個不同時間段,即2023年3月11日、2023年4月1日 、2023 年4月20日進行施肥,有機肥、復合肥以及復合肥與有機肥混合的施肥方法為灑施,然后對春稍相關指標進行測定。
1.3測量指標與方法
試驗開始前,于施肥當天(2023年3月11日,2023年4月1日,2023年4月20日)測量油茶的樹高和冠幅(使用有刻度的標桿),采用游標卡尺測定油茶地徑。施肥后,2023年10月20日,在油茶植株的東、南、西、北4個方位,使用葉綠素儀測定葉片SPAD值,使用人工數數方式計數葉片數與花芽數,用卷尺測量春稍的頂稍與側稍長度(即對試驗地的植株油茶,挑選三個不一致的方向的春梢,并且將每株油茶的任意三個方向枝的主梢,將其含有的三支側枝從上至下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再用試驗前的方式再次測量油茶的樹高、冠幅以及油茶地徑,將數據前后比較,并求平均值。
1. 4 數據分析
應用Excel2016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分析,應用DPS12.1對數據進行方差和極差的分析以及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樹體生長的影響
2.2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春梢生長的影響
2.1.1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地徑增長的影響 2.2.1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頂梢生長的影響
方差分析結果(表2)表明,油茶地徑的增長效果在4種因素的處理下均不顯著,極差分析結果則表明,油茶地徑的影響權重大小在各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時間 gt; 混合肥 gt; 有機肥 gt; 復合肥。處理2油茶地徑的增長最多,達到了 5.59mm ,處理5表現較差,僅 1.03mm (表3)。
2.1.2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株高增長的影響
油茶株高的增長效果在4種因素的處理下均不顯著,極差分析結果則表明,油茶株高的影響權重大小在各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時間 gt; 混合肥 gt; 有機肥 gt; 復合肥(表2)。處理2油茶株高的增長最多,達到了 0.51m ,處理5表現較差,僅有 0.28m (表3)。
2.1.3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冠幅增長的影響
由表2可知,油茶冠幅的增長效果在4種因素處理下均不顯著,極差分析結果則表明,油茶東西冠幅的影響權重大小在各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混合肥 σ=σ 有機肥 gt; 時間 gt; 復合肥,同時各因素對油茶南北冠幅的影響依次為:有機肥 gt; 時間 gt; 復合肥 gt; 混合肥。從表3可以看出,處理1油茶東西冠幅增長最多,達到了 0.44m ;處理5表現較差,僅有 0.17m 處理2油茶南北冠幅增長最多,達到了 0.57m ;處理6表現較差,僅有 0.23m 。
頂稍長度在復合肥的處理下有顯著( )影響(表4),方差分析結果(表6)表明,頂稍直徑在時間的處理下有極顯著(
)影響。極差分析結果(表4)則表明,頂梢長度的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因素處理下依次為:復合肥 gt; 有機肥 gt; 時間 gt; 混合肥。頂稍長度的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時間 gt; 有機肥 gt; 復合肥 Σ=Σ 混合肥。處理1油茶頂梢長度最長,達 186.06mm ,而處理9表現較差,僅 129.89mm (表5)。從表7可以看出,處理1油茶直徑最長,達到 3.36mm ,處理7表現較差,僅 2.46mm?
2.2.2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一級側梢生長的影響
由表4可知,一級側梢長度在4種因素的處理下均無顯著影響,其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有機肥 gt; 時間 gt; 復合肥 gt; 混合肥。從表6可以看出,時間與有機肥均對一級側梢直徑有極顯著( Ω'R?0.01 )影響,其中,時間對一級側梢的極顯著影響大于有機肥,復合肥與混合肥均對一級側梢直徑有顯著( 影響,其中,混合肥對一級側梢的顯著影響略大于復合肥。一級側梢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時間 gt; 有機肥 gt; 復合肥 gt; 混合肥(表6)。處理1油茶一級側梢長度最長,達 117.22mm ,處理7表現較差,僅 86.73mm (表5)。處理2油茶直徑最長,達 2.67mm ,處理7表現較差,僅 1.47mm (表7)。
2.2.3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的二級側梢生長的影響
復合肥與時間均對二級側梢長度有顯著( P? 0.05)影響,其中復合肥的顯著影響略大于時間的顯著影響(表4)。二級側稍直徑在時間因素的處理下有極顯著( P?0.01 )影響,二級側稍直徑在有機肥的處理下有顯著( 影響(表6)。二級側稍長度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因素處理下依次為:復合肥 gt; 時間 gt; 有機肥 gt; 混合肥。從表5可以看出,處理1油茶二級側稍長度最長,達 124.78mm ,處理9表現較差,僅有 66.41mm? 。頂梢長度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時間 gt; 有機肥 gt; 復合肥 gt; 混合肥。從表7可以看出,處理2油茶直徑最長,達2.55mm ,處理7表現較差,僅有 1.47mm 。
2.2.4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三級側梢生長的影響
由表4可知,復合肥與時間對三級側梢長度有極顯著( )影響,其中復合肥的極顯著影響略大于時間的極顯著影響,三級側稍直徑在時間因素處理下有極顯著(
)影響,三級側稍直徑在有機肥處理下有顯著(
)影響(表6)。三級側梢長度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因素處理下依次為:復合肥 gt; 時間 gt; 有機肥 gt; 混合肥。處理1油茶三級側梢長度最長,達 101.11mm ,處理9表現較差,僅有56.83mm (表5)。頂稍長度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時間 gt; 有機肥 gt; 復合肥 gt; 混合肥。處理1油茶直徑最長,達 2.32mm ,處理9表現則較差,僅 1.38mm (表7)。
2.4不同施肥處理對春稍葉片相關指標的影響
2.4.1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頂梢葉片數的影響
頂梢葉片數在時間因素處理下有極顯著( P? 0.01影響,頂稍葉片數在復合肥處理下有顯著( P? 0.05)影響,而極差分析結果則表明,頂稍葉片數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時間 gt; 有機肥 gt; 復合肥 gt; 混合肥(表8)。從表9可以看出,處理2油茶葉片數最多,達到8.17片,處理5表現較差,僅有5.72片。
2.4.2不同施肥處理對一級側梢葉片數的影響
一級側梢葉片數在時間因素處理下有顯著( P?0.05. 影響,而極差分析結果則表明,一級側稍葉片數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時間 gt; 有機肥 gt; 復合肥 gt; 混合肥(表8)。處理2油茶葉片數最多,達到6.39片,處理7表現較差,僅有4.5片(表9)。
2.4.3不同施肥處理對二級側梢葉片數的影響
二級側梢葉片數在復合肥處理下有顯著( P? 0.05)影響,而極差分析結果則表明,二級側稍葉片數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復合肥 gt; 時間 gt; 有機肥 gt; 混合肥(表8)。
2.4.4不同施肥處理對三級側梢葉片數的影響 2.6.3不同施肥處理對二級側梢花芽數的影響
由表8可知,三級側梢葉片數在4種因素處理下均未有影響,而極差分析結果則表明,三級側梢葉片數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復合肥 gt; 時間 |gt; 有機肥 gt; 混合肥。處理1油茶葉片數最多,達到5.72片,處理9表現較差,僅有4.11片(表9)。
2.5不同施肥處理對春梢葉片SPAD值的影響
時間、混合肥、有機肥均對頂梢葉片SPAD值有極顯著( )影響,其中,時間 Σ=Σ 混合肥 gt; 有機肥,而極差分析結果則表明,頂梢葉片數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混合 gt; 時間gt; 有機肥 gt; 復合肥(表8)。由表9可知,處理4對油茶葉片SPAD值影響最大,達到37.07,處理2對油茶葉片SPAD值影響則較差,僅16.33。
2.6不同施肥處理對春梢花芽的影響
2.6.1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頂梢花芽數的影響
頂梢花芽數在4種因素處理下均無顯著影響,極差分析結果(表10)表明,頂稍花芽數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時間 gt; 復合肥 gt; 混合肥 gt; 有機肥。處理4的油茶花芽數最多,達到3.69個,處理2表現較差,僅有1.56個(表11)。
2.6.2不同施肥處理對一級側梢花芽數的影響
一級側梢花芽數在4種因素處理下均無顯著影響,其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時間 gt; 有機肥 gt; 混合肥 gt; 復合肥(表10)。處理6的油茶花芽數最多,達到2.72個,處理2表現較差僅有1.56個(表11)。
4種因素對二級側梢花芽數均無顯著影響,二級側梢花芽數影響權重大小在4種施肥因素處理下依次為:有機肥 gt; 時間 gt; 混合肥 gt; 復合肥(表10)。處理7油茶花芽數最多,達到2.78個,處理1與處理8表現較差,僅有1.89個(表11)。
2.6.4不同施肥處理對三級側梢花芽數的影響
4種因素對三級側梢花芽數均無顯著影響,4種因素對二級側稍花芽數影響權重大小依次為:有機肥 gt; 混合肥、復合肥 ∣gt; 時間(表10)。處理8的油茶花芽數最多,可達到2.11個,處理2表現較差,僅0.78個(表11)。
3結論與討論
3.1不同施肥對油茶樹體生長的影響
肥料種類、施用量、施用方式和施肥時間等都屬于施肥因素,是樹體生長受影響的最重要因素之二[9]。因此,對油茶進行施肥處理時可以促進樹體的生長,并且合理的施肥處理方法可以促進樹體對養(yǎng)分的吸收,促進油茶各方面的生長,以提高油茶果的品質及產量[10-11],本研究表明,施肥時間對油茶樹高和地徑影響權重最大,有機肥對油茶冠幅影響權重最大,綜上所述,處理2的油茶樹體生長最好,為最佳處理方法。
3.2不同施肥對油茶春梢生長的影響
油茶當年著生的部位是春稍,其盛花期在 10~ 11月,幼果在授粉后于樹上越冬,次年10月,果實成熟[2],春梢還是果實承載體,其花芽數以及健壯程度決定開花數量和坐果率[13]。判斷油茶春梢生長好壞的指標主要有春梢長度以及春梢的直徑,通常來說春梢長度越長,直徑越長,花芽數越多,花芽分化率越高。本試驗結果表明,施肥時間對三級側梢長度影響極顯著,對二級側梢影響顯著,施用復合肥對三級側稍影響極顯著,對頂稍和二級側稍影響顯著;施肥時間對春稍直徑影響極顯著,施用復合肥對一級側稍直徑影響顯著,施用有機肥對一級側梢直徑影響極顯著,對二、三級側梢直徑影響顯著;施用混合肥對一級側稍直徑影響顯著。施用復合肥對頂梢長度和二、三級側梢長度影響權重最大,施用有機肥對一級側稍長度影響權重最大。綜上所述,處理1的油茶春梢生長最健壯,為最佳處理方法。
3.3不同施肥對油茶葉片數以及SPAD值的影響
葉片相關指標可以用來衡量施肥效果,因此葉片營養(yǎng)診斷可以用來說明施肥效果,也可以用來指導施肥方法[14,15]。頂梢葉片數在施肥時間因素處理下影響為極顯著,而一級側稍葉片數影響為顯著。頂梢和二級側稍葉片數在施用復合肥處理下影響為顯著,頂梢葉片數在施用有機肥處理下影響為顯著;葉片SPAD值在施肥時間、施用有機肥和混合肥三大因素處理下影響為極顯著。頂稍和一級側稍葉片數影響權重在施肥時間因素處理下最大,施用復合肥對二、三級側梢葉片數影響權重最大,施用混合肥對葉片SPAD值影響權重最大。綜合評價,處理4的葉片相關指標較高,為最佳處理方法。
3.4不同施肥對油茶花芽數生長的影響
花芽分化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油茶亦是如此。而營養(yǎng)元素不僅是植物的生長需要,還是花芽分化和花器發(fā)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6]。一般來說花芽數越多,花芽分化率越高,油茶產量越高。本試驗結果表明,施肥時間對頂稍和一級側稍花芽數影響權重最大,施用有機肥對二三級側稍花芽數影響權重最大。綜合分析,處理7油茶的花芽數最多。
綜上,不同的施肥處理對油茶樹體、春稍、葉片數與SPAD值還有花芽的影響權重不同。本試驗可見,不同的時間段中復合肥與有機肥的配施對各項指標均有促進作用,其中2023年3月11日,施復合肥 100g ,有機肥 1000g ,復合肥 + 有機肥 500g+ 500g 的組合和2023年4月20日,施復合肥 400g 機肥 4000g ,復合肥 + 有機肥 1500+2000g 的組合,更有利于促進油茶的各項指標生長,從而有望帶來產量的提升效果。
參考文獻
[1]莊瑞林.中國油茶[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8.
[2]張立偉,王遼衛(wèi).我國油茶產業(yè)的發(fā)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油脂,2021,46(6):6-9,27.
[3]鄔定榮,王培娟,霍治國,等.中國普通油茶種植氣候適宜性區(qū)劃[J].生態(tài)學雜志,2021,40(5):1313-1323.
[4]胡玉玲,潘忠飛,龍雪燕,等.不同有機肥和大量及微量元素配比對油茶生長及產量相關指標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22(4): 148-160.
[5]胡冬南,牛德奎,張文元,等.鉀肥水平對油茶果實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研究,2015,28(2):243-248
[6]陳隆升,陳永忠,許彥明,等.油茶花、果及春梢生長相關性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8,38(1):1-5,54.
[7]姜佳艷,楊慧琴,歐陽文英,等.有機肥與氮磷鉀配施對油茶生長及經濟性狀的影響[J].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2022,40(1): 73-82+99
[8]胡玉玲,姜佳艷,王祖華,等.不同施肥技術對油茶樹體和春梢生長的影響[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21,42(1): 127- 134.
[9]HUANGWY,HEIFNERRG,TAYLORH. Timing nitrogenfertilizer application to reduce nitrogen losses to the environ-ment[J].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o0,14(1):35-38.
[10]衡圓圓,徐銳,賀俊,等.不同施肥方式對甘藍種植的影響及綜合效益評價[J].北方園藝,2021(3):99-106.
[11]童琪,李志輝,童方平,等.南酸棗幼林配方施肥及葉片氮磷鉀元素分布規(guī)律[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7,37(5):50-54.
[12]胡玉玲,姚小華,張山,等.油茶花器官形成過程花芽與葉片生理生化變化[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6,38(3):412-417.
[13]陳隆升,陳永忠,許彥明,等.油茶花、果及春梢生長相關性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8,38(1): 1-5+54
[14]朱麗麗,李井會,宋述堯.大白萊葉片SPAD值與葉綠素含量及含氮量的關系[J].北方園藝,2010(23):15-17.
[15]莫寶盈,易立諷,奚如春,等.油茶葉片營養(yǎng)診斷分析樣品適宜采集期研究[J].經濟林研究,2013,31(1):13-19.
[16]譚亞飛,胡蘭梯.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及水肥對油茶生長的影響研究[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22(11): 115-1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