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一個軍人家庭,同時也是一個黨員家庭。作為母親,我始終堅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風(fēng)是融入血脈的信仰,而紅色基因的傳承,是我們能給予孩子的寶貴精神財富。
孩子6歲之前,我們一直住在部隊大院。部隊作息時間非常規(guī)律,每天早上六點,響亮的起床號便會喚醒熟睡的女兒,剛開始她有些不理解,一臉疑惑地問:“爸爸,天還黑著呢,為什么每天這么早就吹號呢?”爸爸告訴她:“在戰(zhàn)爭年代,軍號是沖鋒號,是戰(zhàn)斗的號角,它鼓舞戰(zhàn)士們奮勇殺敵;在和平時期,在軍營里,它可以規(guī)范部隊官兵日常作息,提振士氣,也是軍隊文化的傳承……”那時候,她大概也就兩歲半,但是全程聽得很認真。從那以后,只要聽到吹號聲,她便會學(xué)著爸爸,快速地洗漱完畢。久而久之,孩子的時間觀念在無形中得到了提升。
那時大院里還住著一些離退休軍人,他們閑暇之余,經(jīng)常會給大院里的孩子講故事,每次女兒總是會捧著小下巴聽得出神,久久不愿離開。
孩子6歲那年,她去看望爺爺奶奶,發(fā)現(xiàn)爺爺在搗鼓一個帶著天線的“老古董”,按下開關(guān)不僅能播放新聞,還有故事和歌曲。她好奇地問爺爺:“這是什么寶貝呀?”爺爺說:“這叫收音機,可不能小瞧它,在以前電視、手機沒有普及的時候,它的作用可大了。時代楷模王繼才在我們連云港的開山島上,就是通過它了解外界信息,及時聆聽黨的聲音,增強守島信心。32年,王繼才夫婦足足用壞了22臺收音機……”女兒很感動,小心翼翼地摸著收音機,認真地聽爺爺講王繼才的故事。
從小就愛聽紅色故事的她,在心中也慢慢種下一顆紅色的種子。
二年級暑假,孩子得知連云港市博物館在招小講解員,回家后便纏著我為她報名。當時我覺得她年齡小,背不了兩三千字的講解詞,不能勝任講解任務(wù),勸她過兩年再參加。可她不愿意放棄,說自己通過努力可以做到。博物館的講解詞涉及很多文物名稱,對于二年級孩子來說,背稿確實有難度。考核前一天,我?guī)陴^中模擬考核,剛開始還算順利,突然一群參觀群眾涌了進來,她就有些慌亂,緊張得滿臉通紅以致忘詞。孩子很難過,回家后我陪她看了紅軍長征的電影,對她說:“你看當年紅軍面對槍林彈雨都沒退縮,這點困難算什么?”最終,通過不懈努力,女兒在眾多高年級學(xué)生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考核第2名的好成績。后來,她又加入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小推車志愿者、柚子姐姐讀書會“星火兒童團”等紅色文化宣傳隊伍,紅色宣講之路正式開啟。
為了講好紅色故事,女兒積極閱讀相關(guān)書籍,利用節(jié)假日尋訪時代楷模王仕花、黨的二十大代表、參戰(zhàn)老兵和“雷鋒車”車組,收集素材創(chuàng)作紅色故事。2022年,我認識了柚子姐姐讀書會的徐建紅老師,徐老師是一名優(yōu)秀的紅色文化推廣人,她告訴孩子:“一名優(yōu)秀的講解員不僅要會背稿,還要從情感、手勢、表情、臨場應(yīng)變等多維度提升能力。你講的故事必須是鮮活的,是自己的真情流露,只有做到這樣才算是成功。”就這樣,孩子在徐老師的指導(dǎo)下,獲得了連云港市“十佳紅色小講解員”稱號。后來,她講解的《不朽》《一雙不能讓媽媽看見的手》等紅色故事,先后獲省市、國家級多個獎項。
就這樣,在紅色家風(fēng)的熏陶下,女兒不斷成長著。她熱衷公益活動,用自己的零花錢資助困難兒童,還在柚子姐姐讀書會的帶領(lǐng)下,走進駐地部隊、社區(qū)、學(xué)校、鄉(xiāng)村,為留守、特殊兒童講述家鄉(xiāng)紅色故事。
如今,在孩子的影響帶動下,她身邊很多同學(xué)、朋友陸續(xù)加入紅色宣講的隊伍中,我也于去年加入了紅色志愿宣講團,成為一名紅色文化推廣人。每當看到孩子們聆聽故事時的閃亮眼睛,我就覺得這件事很有價值。今后,我將和孩子共同努力,一起為大家講家鄉(xiāng)故事,讓紅色記憶永不褪色。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東籬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