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秦觀是宋朝詞壇一顆耀眼的明星,他以深厚的感情、高超的創(chuàng)作技巧著稱于世。他的作品以《滿庭芳·山抹微云》最為突出,顯示出其集小令的簡潔、慢詞的舒緩之妙于一身的才情。秦觀把“小令”和“慢詞”的結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新的詞風。他在對景物的細致描繪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情景交融的美。秦觀在用詞方面十分講究,運用韻律和節(jié)奏的變化。這些技巧的綜合使用,使得《滿庭芳·山抹微云》成為宋代詞苑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本文以《滿庭芳·山抹微云》為研究對象,從秦觀的小令入慢詞這一藝術手法入手,來探究它在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史上所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 秦觀" 《滿庭芳·山抹微云》" 小令" 慢詞" 藝術手法
[中圖分類號] I2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5)12-0086-04
小令與慢詞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主要詞作體裁,各有其藝術風格和特色。小令又稱短調,是一種具有篇幅短小、結構緊湊特點的文學體裁。它以不多的文字,精致的意象,將情感或生活景象表達出來,宛如一幅精美的圖畫,讓人一見難忘。小令一般節(jié)奏比較活潑,適于表達歡樂、明快等情緒。慢詞,也就是長調,它的特點是篇幅長、結構寬廣,適于表達感情的深厚悠長[1]。慢詞字數(shù)多、節(jié)奏輕緩,能在冗長的篇幅中將感情層層推進,將角色的內心起伏、錯綜復雜的境況刻畫得細致入微。所以,慢詞具有綿延不絕的意境感與抒情性。秦觀的這首《滿庭芳·山抹微云》,則是將“小令”的簡潔與“慢詞”的“舒緩”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結構美感,為宋詞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內涵。
一、《滿庭芳》詞調溯源
溯源《滿庭芳》的詞調,首先要對其的名字來源進行考辨,這是了解其韻味的前提?!皾M庭芳”這一詞名的由來,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出自唐朝吳融的“滿庭芳草易黃昏”,另一種觀點認為是出自唐朝柳宗元的“偶地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筆者經(jīng)考證,認為后者的說法比較可信。柳宗元詩歌中所蘊含的不只是山水之情,還有人生哲理。他用“滿庭芳草積”來表現(xiàn)自然生長的大地生機,而這正是《滿庭芳》詞調中常用的描寫手法。此詞調多用來表現(xiàn)一種平靜、多層次的感情,正符合“芳草積”的意境。吳融的詩句雖也富有詩情,但他的著眼點是“易黃昏”,多了幾分感傷、惆悵,這與《滿庭芳》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的閑適情調大不相同[2]。所以,柳宗元的詩歌與此詞調的意蘊與意境特點更為相符。
《滿庭芳》在宋代詞史上具有極高的價值和地位,它的別名也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此詞調的別名較多,包括“鎖陽臺”“滿庭霜”等,其產生并非單純的文字之變,而是在不同的語境、不同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下所作出的不同詮釋。詞調別名的出現(xiàn)與詞體的題材、意境和詞人的個性表現(xiàn)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宋朝,詞作為一種兼具音樂與文學雙重屬性的藝術,它經(jīng)常要在不同場合、情境下進行演繹。于是,詞調的別稱就成了詞人們靈活創(chuàng)作的一種方法,它不僅保持了原來詞調的音樂結構,而且還利用了別名,賦予了作品新的感情色彩與表現(xiàn)空間[3]。通過對詞調別名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詞人是怎樣在特定的文化、社會環(huán)境中,通過詞調的變體,實現(xiàn)其豐富、多樣、靈活的藝術創(chuàng)作。
二、小令與慢詞的對比分析
宋代小令與慢詞是詞體的兩大主要體裁,各有特色,在文學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小令與慢詞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篇幅、結構兩個方面。小令一般篇幅短小精練、語句簡潔、結構嚴密,往往能在很少的文字中傳達出豐富的感情與意象。全詞以一段為主體,不分段落,一氣呵成,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筆畫,線條簡練有力。小令的短而精的特點,使得它特別善于表達即時的情緒起伏與細膩情感[4]。而慢詞的篇幅和結構則要復雜得多,一般都是由上、下兩片組成,有時甚至會有三四片之分。慢詞的這種多片式結構,使得它可以在較長的篇幅內進行敘述或抒情,并能容納更多的情緒層次以及更豐富的意象組合。
在表現(xiàn)手法上,宋朝小令與慢詞在語言使用方面也存在著差異。小令具有鮮明的語言風格,能以簡單的文字勾畫出鮮明的形象,表達強烈的感情。小令因篇幅限制,往往要求作者在限定的字數(shù)之內準確傳達出自己的意圖,因而,煉字煉句就成了小令的一大特色。作者用極其簡單的筆觸,讓人瞬間進入一種特殊的意境之中,往往會帶來一種久久不散的藝術享受。慢詞在語言使用上要比小令更綿密和細膩,所選用的字詞也更豐富、更多樣化。因為慢詞的篇幅較長,所以在選詞上可以更為從容、細致,使詞人能夠反復地咀嚼、深化某種感情或意境。慢詞往往采用重章疊句、層層遞進的技巧,把感情逐漸推至高潮,使感情的表現(xiàn)更為深沉、立體。同時,慢詞在語言的韻律、節(jié)奏等方面也有較高的要求,往往采用長短句相結合的方法,形成了一種具有韻律感的樂曲特質。
在表現(xiàn)內容方面,小令、慢詞也有顯著區(qū)別。小令一般是選擇生活中某個特殊的時刻或感覺的片段來描寫,它的內容大多是在特殊情況下的即興抒發(fā),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和即時性。小令以短小的篇幅直入主題,能夠很快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慢詞對生活、自然、歷史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表現(xiàn)出了內容的多變性和寬泛性。慢詞既能抒發(fā)個體的情緒與經(jīng)歷,又能在冗長的敘述與描寫中,呈現(xiàn)出更加紛繁復雜的社會景象與人生哲學[5]。在慢詞中,詞人往往借景抒情,或以詠史為題,表現(xiàn)出對人生的深切思索和獨到體悟。慢詞在內容上的深度與廣度,使得慢詞所承載的思想內涵更加深刻,文化底蘊更加豐厚。
三、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的創(chuàng)作背景解析
秦觀,字少游,號淮海居士,是北宋詞壇上一位杰出的婉約派詞人,其創(chuàng)作風格細膩柔婉,感情真摯,《滿庭芳·山抹微云》是他的代表作品。在中國詞史上,北宋詞人秦觀向來以婉約風格獨樹一幟。其詞清麗婉約,辭情相稱,誦之回腸蕩氣,被人贊為“詞中上品”?!稘M庭芳·山抹微云》作為他的著名代表作,尤其為人們所稱道。前人論詞、選詞莫不涉及此篇,然而論點各異,迄無定見。要對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進行研究,就必須將其置于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大環(huán)境之中,探究當時的環(huán)境對秦觀的藝術風格和情感表現(xiàn)的影響。秦觀所處的年代是北宋哲宗年間,政治、黨派之爭十分激烈。哲宗時期,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沖突愈演愈烈,秦觀作為舊黨(保守派)代表人物,在這場斗爭中屢屢被貶。特別是在元祐黨禁時期,秦觀因為卷入了政治斗爭,被貶至杭州、郴州、雷州一帶。人生的大起大落,讓他時常感嘆自己的命運。在此大背景之下,秦觀的詞作中始終彌漫著一股憂郁、焦慮的情緒,這些情緒既是個體生活的寫照,也是那個時期文人們共同的心理狀態(tài)。但是秦觀并沒有就此消沉,他從困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將感情寄托在山水之間,這也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在北宋時期,文人雅士深受理學思潮的影響,追求心靈的清靜和超脫。秦觀雖然深陷政治旋渦之中,卻始終追求著一種超然物外的心靈境界,他的作品中經(jīng)常流露出對山水之美的感慨以及對生命哲學的思索?!稘M庭芳·山抹微云》就是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寫成的。秦觀以山水為引,抒發(fā)了他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對生命短暫的悲嘆。同時,秦觀的文學創(chuàng)作又受到了宋朝的“文人雅集”文化的熏陶[6]。北宋時期,文人雅集盛行,文人聚會吟詩作賦,暢談思想。秦觀和蘇軾、黃庭堅等人有著深厚的友誼,他們不但在文學上互相學習,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互相幫助。秦觀就是在這種文化環(huán)境下,發(fā)展出了兼具蘇軾的曠達豪邁與柳永的婉約細膩的獨特風格。
四、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小令入慢詞的藝術手法
1.秦觀小令與慢詞的應用對比
在《滿庭芳·山抹微云》中,秦觀用他特有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把小令的簡潔和慢詞的舒緩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別具一格的結構美感。小令素簡,意蘊深遠;慢詞篇幅長,敘事綿長。秦觀在《滿庭芳·山抹微云》的創(chuàng)作中,巧妙地融合了這兩種體裁,使全詩兼具了小令的精致優(yōu)美,同時也保留了慢詞的悠長韻味。秦觀開頭寫“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一句三景,用寥寥數(shù)句話,就勾勒出一幅遼闊蒼涼的景象,顯現(xiàn)出小令的簡潔優(yōu)點;而“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的描寫,更是用綿長的筆法,把慢詞的舒緩之美表現(xiàn)出來,突出了景物的層次與空間。這樣的結構對比和組合,使詞體在節(jié)奏上顯得輕松自如,給人一種瞬時的畫面感,同時也帶給讀者綿延不絕的歷史感。秦觀用簡單的筆觸,描繪出了這一刻的場景,用慢詞的緩慢旋律,將整首詩的情緒都給渲染了出來。這樣的反差和交融,不但豐富了詞體的表達形式,而且使《滿庭芳·山抹微云》的藝術境界更上一層樓。秦觀正是以這樣一種特殊的結構方式,把小令的瞬時之美和慢詞的綿長之情完美地結合起來,使《滿庭芳·山抹微云》成為詞壇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2.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云》通過對景物的細致描繪,營造出一種“情與景交融”的意境,讓人在鑒賞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深意。詞中的“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不但給人一種蒼涼之感,而且借此意象,將詞人心中的寂寥與哀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山水”不再只是“景”,而是詞人情感的載體,通過自然景物表現(xiàn)出詞人內心的凄涼和無奈。接著,“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一句更是把情景交融推向了高潮。日暮西山,寒鴉寥落,孤村繞水而行,這一切的描寫,都是要表現(xiàn)出詞人心中的凄涼和哀愁。秦觀用這種情境描寫,不但使詞有了很強的意境,而且讓人在欣賞的時候,也能感受到詞人內心的情感波動。由于情景交融的運用,秦觀使《滿庭芳·山抹微云》不再只是一件靜態(tài)的作品,而是一件富有生命與感情的藝術作品。秦觀把山水之景和他自己的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的詞在意境上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3.用詞的精巧與意境的營造
《滿庭芳·山抹微云》的下片中,秦觀以精妙的辭藻,更添深意。特別是“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一句,以“銷魂”“暗解”“輕分”,刻畫了含蓄細膩的感情。這些詞語不但描繪出了詞人內心細微的轉變,而且給人以一種意味深長的感覺,頗具情感張力。“銷魂”一詞表達了詞人深沉的情感,仿佛除了內心的感受之外,什么都不重要了;而“香囊暗解,羅帶輕分”又以對細微之處的描寫,將這一情緒具現(xiàn)化。這樣細膩的描寫,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能真切地體會到人物內心的波瀾起伏。接下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用“謾贏得”一詞,抒發(fā)了秦觀對自己當前的名聲和地位的無力和自嘲。這種選詞既表現(xiàn)出詞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無奈和迷惘,又賦予了全詞深刻的反省意義?!按巳ズ螘r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一句,借“空惹啼痕”這一細節(jié),形象地表現(xiàn)了離別愁緒,使詞的感情更為深刻。最后的“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一句,秦觀用“望斷”和“黃昏”等詞,營造一種時光流逝、空間阻隔的感覺。高城“望斷”意為希望渺茫,而“黃昏”“燈火”是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一種詮釋。秦觀通過對這幾個詞的巧妙使用,既把作品的感情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又在短短的篇幅里,寫出了無限的意蘊。秦觀憑借用詞的技巧,將《滿庭芳·山抹微云》演繹成了情感與理性的結合,不但在宋詞中獨樹一幟,更是為后世的文人墨客詮釋了如何通過精妙用詞創(chuàng)造出深刻的意境。
4.音韻與節(jié)奏的巧妙結合
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云》,巧妙地安排音韻與節(jié)奏的變化,加強了詞作的抒情效果,使其在讀者的心靈上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詞作開篇寫“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以短而強的音節(jié)組合,營造了一種急迫、蒼涼的氣氛,與景物描寫的蒼涼意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通過拉長的音節(jié),產生一種悠長綿遠之感,使詞在韻律上呈現(xiàn)出一種自然的波動。這一聲一韻的組合,不但給人以極強的沖擊,而且產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秦觀利用這些音韻、節(jié)奏的變化,不但加強了詞作的抒情性,而且使詞作在表現(xiàn)力方面也有了質的飛躍。詞作的音韻結構,如一曲無聲的樂曲,在人的心頭徐徐流過,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滿庭芳·山抹微云》既是一部視聽藝術作品,又是一部動人的樂章。秦觀就是用這樣的技巧,把詞作的抒情表現(xiàn)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使其在形式和內涵上都達到了完美統(tǒng)一。
5.情感的遞進與層次感
秦觀在《滿庭芳·山抹微云》中運用了具有遞進性、層次感的情感表達手法,使全詞在感情的抒發(fā)上更加具有感染力,也更能觸動人的心靈。詞的開篇營造了凄涼的意境,為全詞的情感基調奠定了基礎。這一層面的情緒壓抑、深邃,好像有一種情緒在積聚,即將爆發(fā)。隨后的“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開始由景入情,展現(xiàn)了一種短暫停留、與友人共飲的離別愁緒,詞人的情緒也逐步由從開篇對宏大的景物的描繪,轉變?yōu)閭€體的細膩心靈體驗。隨著詞作的展開,“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不但描述了對過去的回憶和遺憾,而且還增添了一絲無奈和惆悵。在這里,情感的發(fā)展由對當下現(xiàn)實的感悟轉向對過去美好歲月的追憶,增強了作品的感情深度與復雜性。接著,“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更增添了一種寂寥之感,表達了詞人心中的寂寥之情?!颁N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把這種情緒推進到了一個更為私密、細膩的層面,表達了詞人在離別時那種由大天地走入小天地的感慨與無助。這種層層遞進的情感體驗,讓人在讀詞時,也會跟著詞人的情感波動而產生起伏之感。在情緒漸高之時,“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則表現(xiàn)出詞人對自己處境的自嘲與無奈,使情緒更加復雜。最后,“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把感情推到了高潮,表現(xiàn)了一種無奈的悲哀和迷惘。這樣層層遞進的感情表現(xiàn)方式,使讀者能與詞產生強烈的共鳴,似乎將詞人內心的痛苦一點點地展現(xiàn)出來。秦觀通過感情的遞進,不僅加強了詞的韻味,而且在詞的感情表現(xiàn)上,也變得更加立體和豐富。在情感的層層鋪墊中,他把自己的感受升華為普世的共鳴,從而使得《滿庭芳·山抹微云》成為一部有著深厚感情意蘊的經(jīng)典詞作。
五、結語
總之,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云》以小令入慢詞的方式,顯示出其獨到的藝術手法和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其詞既以結構簡潔、節(jié)奏舒緩為特點,在形式上進行了革新,又在意境、辭格、音韻美等方面實現(xiàn)了藝術統(tǒng)一。秦觀在對景色的細致描繪之下,把大自然的美麗和內在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了一種能引起人們強烈共鳴的、深沉而又深刻的意境。與此同時,詞情層層推進,使作品在情感的表現(xiàn)上有了更多的層次和更強的感染力。
參考文獻
[1] 趙博文,劉少坤.從詞體聲律角度看秦觀詞作風格[J].保定學院學報,2024(5).
[2] 周陳蕓,何佳惠.秦觀詞的風格嬗變詳究[J].漢字文化,2024(11).
[3] 應豪杰.文學地理學視域下秦觀貶謫詞的空間和心態(tài)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23(11).
[4] 傅利民,張敉雪.論曲牌屬性——以【滿庭芳】為例[J].音樂探索,2023(3).
[5] 陶友珍.傳承·闡釋·接納:秦觀詞在明代的傳播[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
[6] 池瑾璟.新歷史主義視閾下的【滿庭芳】研究[J].音樂探索,2020(4).
(特約編輯 紀" 飛)
作者簡介:張慧穎,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