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心里想法越多的人,自身的能量越少。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某天你心里很亂,想東想西,這天即便你什么都沒干,一天下來仍然會疲憊不堪,仿佛去工地扛了五百斤的磚頭。
這是因為,自我控制需要消耗資源,當資源不足時,個體即處于一種能量缺失的狀態(tài)。
腦子里念頭太多,一個接著一個,等你覺察到自己想太多的時候,能量已經被消耗了。
相反,遲鈍一點,少思少想,專注于手頭當下的事情,你才能始終活力滿滿。
英國心理醫(yī)生科莉諾曾講過一個案例。瑪麗是一位心思細膩的女孩,卻在剛工作那年就陷入抑郁狀態(tài)。
科莉諾仔細了解才發(fā)現,她的煩惱完全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
有一次,她出外勤回來,看到同事們都在喝咖啡?,旣愑X得同事買咖啡也不叫上自己,瞬間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她在心里臆測:原來大家都不喜歡我。
這件小事,讓她揣摩了好幾天,因思慮過度,腦袋昏昏沉沉。
有天下班的時候,同事們約她去聚餐。閑聊時她才得知,同事沒給她點咖啡是以為她出外勤還需要很久才回來。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作“過度投射”。簡言之,就是把個人的想法和情緒強加給他人。內心戲太多的人,敏感多疑,雞毛蒜皮的事都要反復咀嚼,自然每天過得疲憊不堪。
其實很多時候,你所想的并非他人所思。過度分析別人,不但徒勞無功,還會無端透支你的心力?;畹免g感一些,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可控的范圍內,如此你的能量才是充沛的,做起事來更能事半功倍。
就像《我的阿勒泰》中的張鳳俠。她從來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別人的看法、別人對她的態(tài)度,在她眼里都是虛頭巴腦的事情。她只關心自己的前途,開小賣部、賣木耳、倒騰肥皂,將生活經營得熱氣騰騰。
作家馮唐曾說:“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睋Q言之,幸福就是不多想。少猜別人的想法,才能走出自我消耗的怪圈,得到身心的安寧。
明明有個不錯的工作機會,你總擔心自己能力不夠,于是錯過了;明明稍微踮腳就能夠到的事,你總糾結猶豫,導致事情始終沒有進展。
過度思慮、猶豫不決會分散你的能量,導致你停滯不前。到最后,那些比你敢想敢做的人,把只想不做的你遠遠甩開了一大截。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很多時候,你之所以不行動,并沒有一個真實的困難在阻礙你,你只是被你內心的想象拖住了腳步而已。”
不預設結果,你才有足夠的心力去應付眼 前 的 困 境, 做 成 你想 做 的 事, 成 為 你 想成為的人。
(火箭熊摘自微信公眾號“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