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老師說:“我太太定的家規(guī)是,服務(wù)員上菜,一定要對他說謝謝;快遞員送貨,一定要對他說辛苦了;司機把我們送回家,一定要對他行注目禮,車開走了才進門。”
這些舉動看起來尊重的是別人,其實表現(xiàn)的是自己的教養(yǎng)。
和有教養(yǎng)的人相處,是怎樣的體驗?
我第一次參加高考沒考上理想的大學(xué),回到高中復(fù)讀,發(fā)現(xiàn)有幾本參考書自己沒有,于是向已經(jīng)考上大學(xué)的同學(xué)借。
同學(xué)特意把書帶到我家,問:“我可不可以把這幾本書送給你呢?”
這句話和當時的場景讓我特別感動,假如她說“給你吧,反正我要上大學(xué)了,也用不上”,其實我也不會覺得很丟面子,但是她的話讓被贈予的我心里更舒服。她在給我東西的時候非常照顧我的感受,沒有把“贈予”做得像高人一等,甚至是施舍一樣。
李鴻章有一次到南京處理公務(wù),路過家鄉(xiāng),準備拜訪從前的老師徐子苓。當他身穿官服,一身威嚴地到達老師門外時,門倌一見這副派頭,趕緊準備稟報,李鴻章馬上叫住,讓門倌不要著急通報,而是換了一身普通衣服,整理完畢之后才讓門倌稟報老師。
隨從納悶說:“別人讀書中榜都以衣錦還鄉(xiāng)為榮,您這么做是為什么啊?”
李 鴻 章 回 答:“ 如果穿著這身官服去見老師,恩師恐怕要對我行官民之禮。這不僅會讓他難堪,也違背了我來看望他的本意。便服相見,我們都比較舒服?!?/p>
某咖啡店曾有個面試問題:當顧客點了熱拿鐵,并且告訴店員不加糖,你若是店員,該怎么回答?
獲贊最高的答案是——只要回答:好的。
店員不需要向顧客解釋“拿鐵本來就不加糖”,這是為了避免顧客的尷尬。
教養(yǎng)是什么呢?它可能就是一兩句體貼的話,可能是一本書,也可能是一次平等的交流,還有可能是不揭穿的善意。
我很喜歡英國哲學(xué)家約翰·洛克的表達:“在缺乏教養(yǎng)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xué)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zhì)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張秋偉摘自《自在》中信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