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正宗》言:“郁怒傷肝,思慮傷脾,憂思郁結(jié)……積聚成塊?!敝嗅t(yī)認為,腫瘤的形成與情緒密不可分,情緒會影響人體的氣機,氣郁結(jié)或過極都會加重患者病勢。不同情緒有不同的體質(zhì)證型,該如何根據(jù)證型選用合適的藥茶和穴位呢?
該類人群易暴躁易怒、低落、焦慮,常感到脅肋脹痛或竄痛,或有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噯氣、反酸等不適感,女性有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需要疏肝解郁。
選用玫瑰3 克,陳皮2 克,甘草2 克,開水沖泡或煮成茶飲用。
玫瑰、陳皮皆具疏肝理氣之功,甘草調(diào)和,同煮性溫和,歸肝經(jīng)以解郁結(jié),故能治肝氣郁結(jié)證。如食欲不振,大便偏稀,則可在原方基礎(chǔ)上另加茯苓3 克、葛根2 克沖泡飲用。
太沖穴可瀉肝火。建議在泡腳15 分鐘后,按壓太沖穴。每次按壓保持7~8 秒,并緩慢呼氣,重復(fù)操作約10 次。
此類人群常見心煩意亂、易怒、失眠、頭痛、口舌生瘡等不適,喜歡辛辣刺激的食物。需要清心降火。
選用夏枯草3 克,蓮子心1 克,無花果2 克,開水沖泡或煮成茶飲用。夏枯草、蓮子心皆苦寒,入心經(jīng)以清心火,無花果和胃,三藥合煮成茶,治心肝火旺。如眼睛干燥不適,可加枸杞2 克、菊花2 克;如失眠嚴(yán)重,可加炒酸棗仁3 克。
行間穴可清肝瀉火,涌泉穴可滋陰降火??稍谂菽_約15 分鐘后,手指搓熱,用手旋轉(zhuǎn)揉搓行間穴與涌泉穴20~30 分鐘,每次按壓有酸脹和發(fā)熱為宜。
身體某些部位會有固定不移的刺痛感或腫塊,肢體麻木、沉重,較胖,面色多晦暗,可能有胸悶、咳嗽、痰多,舌質(zhì)多紫暗或有瘀斑,舌苔厚膩,脈象多弦澀。需要祛痰化瘀。
選用桃仁3 克,三七花2 克,炒萊菔子2 克,開水沖泡或煮成茶飲用。桃仁、三七花共組“ 化痰瘀茶”,行氣化痰活血化瘀。如食欲不振,可加入山楂3 克。
足三里穴可燥化脾濕,血海穴可活血化瘀。建議每天按摩3~5分鐘,按至穴位微微發(fā)脹,再進行藥物穴位敷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多做積極正能量的事情,如練習(xí)書法、看趣味書籍、適當(dāng)鍛煉、游山玩水,讓愛好與習(xí)慣在潛移默化中幫助我們擁抱積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