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AI)技術迅猛發(fā)展,教育信息化也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根據(jù)教育部頒發(fā)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園語言教育課程的規(guī)劃,可以明確幼兒教師需要引領幼兒在語言情境中,通過人、事、物的交互過程,獲得與語言相關的全部表達經驗。AI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還能記錄幼兒原有的語言表達經驗,并提供新的教育指導方向,使教師更有目的地開展教育活動。因此,幼兒教師探索AI在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它將全面推動語言教育課程改革,助力教師實現(xiàn)更高質量的語言教育[1]
一、人工智能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價值闡述
(一)優(yōu)化語言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語言學習興趣
環(huán)境是影響幼兒語言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兒只有處于良好且適宜的語言環(huán)境中,大腦才會更為活躍,從而更好地調動語言系統(tǒng)進行表達。AI技術能為幼兒創(chuàng)設真實、交互性、沉浸式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AI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與幼兒對話,驅動幼兒思考,積極調動其語言表達系統(tǒng),實現(xiàn)不同場景下的語言交流。這為幼兒營造了新穎且有趣的語言表達環(huán)境,使其能在具體情境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開展一系列語言表達實踐,從而提升語言學習的參與度。同時,幼兒借助AI技術進行積極交互,也會產生各種新奇的語言交際效應,從而使其在語言表達方面保持持久且濃厚的興趣,充分彰顯其在語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2]
(二)提供語言遷移條件,促進幼兒深化語言建構
幼兒建構新的語言經驗需要基于對原有語言表達方式的不斷同化與順應,并打破固有的表達經驗。AI技術的運用恰恰能為幼兒提供語言遷移的條件。具體而言,在引導幼兒學習語言時,AI可以提供專業(yè)的指導意見,輔助幼兒更好地學習語言知識。隨后,通過拓展不同的語言表達情境,促使幼兒展開多維度的語言表達實踐,引領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遷移所學的語言新知識。這樣一來,幼兒便具備了語言遷移的良好條件,能在AI技術的引領下持續(xù)展開語言應用,最終實現(xiàn)更有意義的語言建構,完善語言知識儲備[3]。
(三)創(chuàng)造語言能力提升的契機,推動幼兒個性化表達
AI技術具有強大的數(shù)據(jù)記憶和數(shù)據(jù)處理功能,能創(chuàng)造語言能力逐漸提升的契機,推動幼兒的個性化表達。AI機器人可以與幼兒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對話。在與幼兒交流的過程中,AI機器人會收集幼兒的語言信息,如語氣、詞匯量、句式完整度等。通過對這些數(shù)據(jù)的分析,AI機器人能根據(jù)幼兒現(xiàn)有的語言表達水平與其對話。在下一次對話中,AI機器人還能調用之前儲備的數(shù)據(jù),繼續(xù)與該幼兒對話,層層引導,逐步完善幼兒的語言表達內容。同時,AI機器人豐富的語言庫能應對幼兒的各種語言表達,滿足幼兒天馬行空的表達欲望。在雙向互動中,AI技術能突破幼兒語言教育中存在的模式化、泛在化、低效化等問題,促使幼兒在個性化表達中層層深入,逐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4]。
二、人工智能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策略探究
(一)利用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說”的契機,促進幼兒語言表達
語言教育的基礎性活動是引導幼兒大膽且積極地表達。只有當幼兒大膽且積極地表達時,他們才能積累豐富的語言詞匯,進而進行有意義的語言表達[5]。幼兒教師應利用AI技術為幼兒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為幼兒的語言表達提供條件支持。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AI技術將故事內容生成動畫,讓幼幾進入情境,認真觀看。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提問,促進幼兒展開個性化的語言表達。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驅動幼兒實現(xiàn)更有意義的語言學習,為其提供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從而增強其語言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選擇《城里來了大恐龍》這一故事開展語言教育時,可以依據(jù)故事情節(jié),利用AI生成動畫,以情境化的方式呈現(xiàn)故事。豐富的畫面和鮮艷的色彩能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語言思維,使其更主動地參與語言學習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幼兒認真觀看,并從旁輔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語言詞匯。幼兒觀看完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復述整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述恐龍來到城里后經歷的事情以及最后的歸宿。幼兒在觀看的過程中,會基于自身的理解對不同的情節(jié)和內容產生不同的印象,因此,他們復述的內容也會有差異。在復述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其他幼兒對比自己看到的內容,加以補充或糾正,從而促使幼兒圍繞故事內容展開多元化的語言交流。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AI技術生成一個“恐龍”的形象,然后通過電腦向幼兒展示,并向幼兒提問,以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表達興趣。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小朋友們知道恐龍來到城里后,為什么會造成交通擁堵嗎?2.小朋友們知道恐龍為什么喜歡城市這個地方嗎?3.如果小朋友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恐龍,是否會像故事里的小朋友一樣給它撒青草吃呢?這樣一來,整個語言教育課堂充滿童趣,幼兒便能在AI技術創(chuàng)造的“說”的機會下,實現(xiàn)多元化的語言表達,完成語言詞匯的積累與建構。
(二)利用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演”的契機,促進幼兒語言轉化
演是說的進階與深化,是幼兒將語言理解外顯為行為動作的一種方式,更是幼兒進行語言轉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幼兒教師要利用AI技術創(chuàng)建真實、生動、有趣的表演場景,激發(fā)幼兒天馬行空的聯(lián)想與想象,使其在表演中自由表達情感與想法,實現(xiàn)對已有語言知識的多維轉化,豐富自身的語言運用經驗。在利用AI技術創(chuàng)建表演場景時,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利用場景培養(yǎng)幼兒的預測、判斷、思考與情感等素養(yǎng),讓其實現(xiàn)更有意義的語言輸出。
例如,教師以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為藍本開展語言教育活動時,可以利用AI技術為幼兒創(chuàng)造表演的契機,引領幼兒進行繪本表演,實現(xiàn)更具個性化的語言表達,以促進幼兒落實語言轉化。首先,在帶領幼兒完成繪本閱讀之后,教師可以利用AI技術創(chuàng)建繪本場景,將繪本中的2D圖像,如雞舍、梨子樹下的大釘耙、池塘、干草堆、磨坊、籬笆邊的手推車、蜂房等,生成完整的3D世界,呈現(xiàn)場景細節(jié),營造較為真實的繪本氛圍。這可以激活幼兒思維,使其在腦海中構想繪本內容,并在每一個場景中設想狐貍將要發(fā)生的事情,經歷語言預測與行為判斷的過程。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基于具體場景,進行表演。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AI機器人帶領幼兒合作完成表演,并在幼兒表演過程中為其提供語言指導,使幼兒的語言表達更為豐富且完整,與繪本內容緊密契合。這種以AI技術為引領的表演活動能極大地滿足幼兒個性化語言表達的需求,激發(fā)幼兒進行表演的興趣,使幼兒實現(xiàn)更為豐富的語言輸出。最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利用AI機器人與幼兒展開個性化交流。在幼兒表演過程中,機器人會記錄幼兒的表達內容。教師可以讓機器人與幼兒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對話,聚焦繪本內容,引導幼兒展開更深入的表達。例如,機器人提問:“小朋友們在表演中都說小狐貍很笨,為什么呢?”以此促進幼兒交流討論,使其結合自身的表演經驗完成個性化語言輸出,更好地實現(xiàn)繪本語言的轉化,從而提升語言學習能力。
(三)利用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評”的契機,促進幼兒語言能力深化
教師需要對幼兒的語言學習實施客觀科學的評價,才能進一步了解其優(yōu)勢與不足,進而有目的地調整AI技術的運用,更好地助力幼兒學習語言,使其語言思維逐層深化。為此,幼兒教師要善用AI技術,賦能自身實現(xiàn)科學、精準、全面且動態(tài)的評價,獲得更為豐富的評價結果,助力自身實現(xiàn)更具個性
化的語言教育。
例如,教師針對《母雞蘿絲去散步》這一繪本的表演活動設計評價內容時,可以利用AI系統(tǒng),從語言表達的流暢度、完整度及音準、韻律、聲調、語速等六個方面制訂評價標準。在幼兒進行繪本表演時,他們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表達。教師可以收集幼兒的語言表達信息,讓AI進行分析后給出個性化的評價結果,從而使整個評價更具動態(tài)性、精準性與全面性。教師可以先從整體出發(fā),將這些評價結果匯總,總結出全班幼兒在語言表達中的不足之處,然后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回顧繪本,展開語言學習。之后,教師再從個體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幼兒存在的問題,給出個性化的指導意見。例如,某一幼兒的評價結果顯示其“‘蘿絲’‘釘耙’‘吱’等字發(fā)音不準”,那么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反復練習,讓幼兒先聽一聽繪本中的原句,再復述,幫助幼兒突破語言學習的難點,深化語言學習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AI技術實現(xiàn)個性化評價。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AI生成一個幼兒十分喜歡的動漫形象,然后讓幼兒對著這個動漫形象進行表達。在幼兒完成一輪語言表達之后,AI給出個性化的評價,充分激發(fā)幼兒持續(xù)表達的興趣與能動性。例如,在“聽一聽、說一說”的活動過程中,當幼兒讀準了“蘿絲”“釘耙”“吱”等字之后,AI會與幼兒互動:“小朋友,你真的很棒!可以再讀一下嗎?”這樣能激勵幼兒再次表達,持續(xù)深化訓練,以評價賦能幼兒的語言學習,使其臻于至善。
(四)利用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自學”契機,促進幼兒創(chuàng)意性表達
語言教育不應只局限于課內,還應拓展至課外,讓幼兒展開自主化、個性化的學習,促進其語言思維動態(tài)生長。因此,幼兒教師要利用AI技術為幼兒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契機,鼓勵家長利用AI工具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的語言表達更具創(chuàng)意化色彩。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開發(fā)AI產品,供幼兒在課后自主學習,延伸語言教育的時空,使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持續(xù)進階。
例如,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專門針對語言教育內容開發(fā)AI語言學習機器人,將不同學段的繪本內容及語言學習任務融入其中。幼兒在課后可以利用平板登錄機器人系統(tǒng),閱讀不同的繪本,完成“聽一聽”“講一講”“答一答”等學習任務;或與機器人對話,機器人根據(jù)接收到的幼兒語言表達信息進行教育引導,帶領幼兒開展自主化語言學習活動。條件有限的幼兒園則可以與家長協(xié)同教育,讓其利用生活中常見的AI工具,引領孩子展開自主化的語言表達訓練,并有針對性地給孩子提供指導。例如,生活中常見的AI工具有小愛同學、天貓精靈、手機Siri、小貝機器人、iPad語言互動App等。家長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利用不同的AI工具與孩子進行雙向互動對話。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教授家長正確的指導方法,即引導孩子在與機器人對話時,使用標準清晰的發(fā)音、適當?shù)恼Z速,并根據(jù)機器人的回答,給出正確的語言反饋。這樣一來,幼兒才能借助AI技術持續(xù)延伸語言學習的時空,在個性化學習中積累更為豐富的語言詞匯,并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語言表達。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jù)AI系統(tǒng)對幼兒語用能力的全過程跟蹤評估,及時更新系統(tǒng)或調整家長教育指導方案,使AI技術能更好地助力幼兒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讓幼兒從模仿語言表達轉向個性化語言表達和創(chuàng)意化語言表達,不斷提升語言運用素養(yǎng)。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于幼兒語言教育活動具有極高的契合性和可行性,能全力推動語言教育的變革,優(yōu)化語言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語言學習興趣,提供語言遷移的條件,促進幼兒深化語言建構,精準記錄幼兒的學習數(shù)據(jù),推動幼兒個性化表達。由此,教師應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yōu)化語言教育活動的實踐策略。本文從利用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說”的契機、“演”的契機、“評”的契機及“自學”契機等四個方面著手,探尋了實踐策略,以期促進幼幾的語言表達、語言轉化、語言能力深化及創(chuàng)意性表達,使幼兒的語言學習層層深入,讓其在更為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中獲得積極且深遠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謝云天,李家黎,金群,等.幼兒園教師的五種人工智能能力:基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報告[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5,41(1):69-77.
[2]張如珍.人工智能時代的幼兒教育:機遇與挑戰(zhàn)[J].知識文庫,2024,40(15):179-182.
[3]張靜.基于人工智能的幼兒語言發(fā)展策略分析[J].電子技術,2024,53(7):246-247.
[4]沈旻甜.幼兒教育中人工智能的應用研究[J].教育界,2024(14):122-124.
[5]邱婷婷.人工智能及其在幼兒雙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21(3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