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10.021
語文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極大提升了語文學習的目的性與集中性。一方面,驅(qū)動性任務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明確的方向。教師依據(jù)學情與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設定任務,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有指向性和驅(qū)動力。另一方面,“群”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閱讀教學或?qū)懽鹘虒W,而是融合閱讀與寫作的多元化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構建。從現(xiàn)階段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課堂的落實情況來看,依然存在任務形式單一、內(nèi)容簡單,學生認同感不強、興致不高等各種情況?;诖耍P者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興趣,就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有效應用展開如下論述。
一、深入研究學情,設計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方向
依據(jù)學習任務群的理念與要求,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首先應研深入研究學情,了解當前本班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明確任務群目標,設計更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任務群,如此,學生通過完成語文學習任務明確語文學習目標與學習方向,感受任務群的指向性與目的性。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12課《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的教學為例,在融入學習任務群理念教學前,教師首先應掌握學生對《清明上河圖》的了解情況,在充分把握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明確學習任務群的目標,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指明方向。
(一)分析學情
學情分析是第一步。教師可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興趣、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難點等方面切人。具體來說,其一,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絕大多數(shù)三年級的學生能夠讀寫簡單的漢字,但是他們對于歷史知識以及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知識和內(nèi)容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清明上河圖》是什么。其二,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來看,很多學生對概念性、理論性等層面的知識,如歷史知識、藝術概念的學習興趣不高,相反,對于多樣的傳統(tǒng)藝術表現(xiàn)形式則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其三,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對正處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而言,他們能夠查字典掃清閱讀障礙,而且很多學生也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總結段落大意,這是該年級段學生所掌握的基本語文學習方法。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也要盡量符合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他們能夠應用自身所掌握的語文學習方法開展語文探索或其他語文實踐活動,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其四,學習難點分析?;谏鲜鰧W生學習興趣的把握,了解到學生對概念、歷史文化方面的學習興趣不高,理解較為淺顯,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樣的學習資料,幫助學生學習。
(二)設計目標
在學情研究基礎上,教師要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目標,指導學生在欣賞《清明上河圖》,使其循序漸進地感受它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價值:1.學生能夠掃清閱讀障礙,讀準字音,積累字詞,分析詞匯、句子;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分析《清明上河圖》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觀察能力;要求學生構建學習小組,互相交流分享《清明上河圖》中的生活場景,鍛煉交流協(xié)作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分析探究能力;通過閱讀,深入理解《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價值和文化魅力。2.要求學生概括《清明上河圖》的細節(jié),鍛煉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深入理解《清明上河圖》的藝術特色、歷史意義,培養(yǎng)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不難看出,學習任務群目標的設定涵蓋了基礎知識、能力培養(yǎng)、素養(yǎng)形成等不同層面,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了具體指引。
二、立足單元教學,編排學習任務群,促進高效學習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分單元組織編排,這為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落實提供了契機。教師也可根據(jù)單元教學內(nèi)容,設計單元學習任務群,幫助學生理清單元學習思路,提升學習效果。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編排了四篇課文,包括《習作:我的家人》與《語文園地》等內(nèi)容,本單元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記錄整理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單元語文要素為“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寫一個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寫出來”。通過剖析單元內(nèi)容、語文要素,將其落實在語文學習任務群中,讓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
(一)編排學習任務群
本單元的單元導語引用了陸九淵的名言“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旨在要求學生根據(jù)單元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勤于提問、敢于提問的意識,根據(jù)“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任務群內(nèi)容與要求,設計和編排本單元的學習任務群內(nèi)容:1.《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要求學生描述五粒豆“行蹤”,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結合自身的閱讀體會畫出表格,編寫故事;2.《夜間飛行的秘密》要求學生在小組中就課文內(nèi)容提出問題,從生活視角闡述動物、飛機夜間飛行的原理;3.《呼風喚雨的世界》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閱讀相關材料,了解我國科技的發(fā)展歷程,總結科學成果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闡述自己的見解和看法;4.《蝴蝶的家》要求學生就蝴蝶的生活習性與外形特點提出相關問題并交流解答;要求學生結合文本內(nèi)容,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和常識設想蝴蝶的生活環(huán)境,以簡短的語言表述,或?qū)⑵鋵懗啥涛?、詩歌?.《習作:我的家人》要求學生選擇一位熟悉的家人,抓住其特點,并在小組內(nèi)分享交流,投票選出本組最優(yōu)秀的作文在班級上展示;6.《語文園地》要求學生分享對提問的認識,總結提問方法,梳理學到的提問策略以及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的好處,知道在閱讀中要自覺運用提問策略;朗讀背誦有關提問的名句。每篇課文都有對應的學習任務,在單元主題引導之下,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將閱讀所獲運用在寫作之中,提升學習任務群的應用效果。
(二)確定應用思路
為順利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要明確任務群的應用思路,在適當?shù)臅r機呈現(xiàn)任務,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在預習或者課前導人環(huán)節(jié)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完成閱讀任務,提高閱讀效率。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將閱讀與寫作順利銜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質(zhì)量。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先為學生呈現(xiàn)學習任務群設計中的前四項內(nèi)容,為學生指明閱讀學習的方向,讓他們深入文本,把握課文主旨與作者情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接下來,教師為學生提供相應的例文,順理成章地銜接閱讀環(huán)節(jié)與寫作環(huán)節(jié),讓他們在造句、寫話、寫作文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最后,在語文園地板塊,讓學生暢所欲言分享單元學習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態(tài)度、學習成果等方面進行評價,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提供正確的學習指引。
三、構建真實情境,融入學習任務,增強學習體驗
情境是落實學習任務群的重要抓手,對提升任務群教學質(zhì)量也有很重要的影響。教師應盡量考慮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將其與語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構建真實、熟悉、可靠的任務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調(diào)動他們的語文學習主觀能動性,提升語文學習體驗。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4課《京劇趣談》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xiàn)京劇演員在表演時所穿的服裝,并將其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服裝做對比,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他們對京劇服飾的關注。然后,引出文本《京劇趣談》,讓學生體會京劇的演唱技巧、表演方式。最后,讓學生以創(chuàng)作者的形式閱讀《四郎探母》的京劇劇本:距演出還有半天時間,京劇大師梅蘭芳還未到演出后臺。此時,你要先閱讀劇本,了解其他演員的“走場”,體會京劇的特點。教師以構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形式,將劇本閱讀與課文閱讀相結合,先為學生提供有關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相關素材,讓他們在閱讀中了解梅蘭芳先生,對其有一定程度的認知。然后,再結合文本內(nèi)容,要求學生分析歸納京劇這一表演形式的特點,從表演技巧、服裝、情感呈現(xiàn)方式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理解,并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選段模擬或自行設計一段簡單的京劇表演。這一形式將語文學習與實踐活動有效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另外,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課下閱讀相關材料,了解京劇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感受國粹的藝術地位與重要價值。最后,教師綜合學生的閱讀學習情況、表演情況,開展全方位與綜合性的評價。
四、組織實踐活動,開展小組合作,鍛煉學習能力
任務是學習任務群的重要內(nèi)容,借以情境或?qū)嵺`活動呈現(xiàn)。基于此,教師可以設計多樣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小組中完成。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為學生科學分組,明確活動的目的和內(nèi)容,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鍛煉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課《落花生》的教學為例,本文是一篇敘事性兼具哲理性的散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的過程,借物喻人,揭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由此可見,本文的教學主要以引導學生感悟文本道理、明晰作者情感為主。對此,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既要結合學習任務群的要求,又要使其符合小組合作的學習需求:其一,合作預習:組建學習小組,梳理文中的生僻字,查字典弄懂讀音,總結段落大意,設計課文學習的思維導圖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分析。其二,合作分析:抓住重點段落,揭示主題與情感,了解借物喻人的好處。其三,運用拓展:結合課文的敘述形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物品,揭示其品格,表達自己的情感。其四,成果展示與反思:展示分享閱讀成果,進行成果評比。以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形式,既有效落實了學習任務群,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不僅如此,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與表達交流。教師要明確這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教師必須要深入到學生群體中,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搭建學生與文本溝通的有效橋梁,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主題,把握主旨。
五、優(yōu)化評價體系,達成進階目標,提高任務群 效能
評價任務是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與落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它也是教學活動與學習目標的重要橋梁。教師要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依據(jù)學情、學習目標設計相應的評價體系,反饋教學效果,助推學生的語文學習,提高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多維共評
評價同樣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結果都不是唯一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在不同維度設計與之相契合的評價量表,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效,提升核心素養(yǎng)。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4課《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為例,教師可通過設計學習活動“我是景點推薦員”,以制作評價量表的形式,讓學生在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的過程中針對介紹內(nèi)容、介紹方式、介紹技巧等不同維度開展評價。具體來說,1.介紹內(nèi)容:把看到的景物介紹清楚,把心中的感受介紹具體;2.介紹方式:自主介紹、小組合作;3.介紹技巧:表達流暢,溫和親切,配合適當?shù)谋砬榕c動作。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整體性評價。
(二)以終為始
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案之前,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明確學生應該學會什么,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可操作性且具體的要求,為評價提供依據(jù)。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2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根據(jù)學習任務設計評價標準:學習任務一“追尋革命足跡”,評價內(nèi)容—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式搜集有關周恩來的生平資料,歸納總結后與他人分享交流,談自己對周恩來的印象和看法;重點學習和理解帶有文言色彩的詞語,積累并學會運用。學習任務二“探尋革命成因”,評價內(nèi)容—學生能夠理清主要人物與事件,歸納總結影響周恩來成長的三件事,概括《吳玉章奮勇掛國旗》的主要內(nèi)容,依據(jù)關鍵詞句思辨“中華不振”的情況,并查閱相關資料總結“中華不振”的原因。學習任務三“弘揚革命精神”,評價內(nèi)容一梳理人物相關事件,感受周恩來的革命情懷,總結歸納讀書的目的、理由,在小組中交流討論,感悟生命的價值。通過參加實踐活動,繼承發(fā)揚革命精神。通過評價內(nèi)容,助推學生學習任務的達成。
簡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落實學習任務群理念必須要著眼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即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形成與發(fā)展服務。教師要把握學情與語文教學要求,清楚地認識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要求,摸索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落實方式,明確學習目標,設計與之相匹配的學習任務,有層次地促進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轉(zhuǎn)化,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水平,以多元、生動、有趣、鮮活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紅《基于情境教學的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與實施策略》,《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年第12期。
[2]楊靜《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研究的回顧,現(xiàn)狀及反思》,《教學與管理》2023年第27期。
[3]謝楠《“學習任務群”輻射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新樣態(tài)一一以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六下第二單元為例》,《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