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事兒是觀課議課。只要學校有公開課,我都會樂意參加?!霸囌n”,可以看到預案與生成的各種沖突,于“阻梗”處找路徑;“磨課”,可以經(jīng)歷思路越辯越明的過程,于“焦點”處得創(chuàng)意;“展課”,可以享受集體智慧碰撞后的驚艷,于“高潮”處找價值。即使是效果平平的“家常課”,也能促進對“問題出在哪里”和“假如是我上課”的反思與改進,學會規(guī)避類似問題。
要改變觀課議課的“偏見”。觀課,并非為“評課”,也不是為他人,而是為自己,為成長?!俺砷L至上,課以成人”,這是新的觀課理念。觀課議課的目標不在“評價”一節(jié)課和某個人,而在引領(lǐng)、影響和成全一群人。這樣,既打消了上課人“害怕上課,排斥聽課”的顧慮,又能糾正觀課人“事不關(guān)己,完成任務(wù)”的冷漠態(tài)度。無關(guān)課的優(yōu)劣,只為人的成長。當教師不愿參與觀課議課,甚至抱怨觀課議課增加負擔時,“成長至上”是最有說服力的行動宣言。
要把握觀課議課的“原則”。一是相互尊重,理解第一?!白鹬亟處煛笔堑谝辉瓌t,“理解教師”是第一立場。教師的專業(yè)背景、為人性格、教學經(jīng)歷和教學對象共同決定了一節(jié)公開課的不同樣態(tài),這就是對授課者的“理解”。觀課者要去掉自己的固有觀念,把自己置身于上課人的教學場景中去觀察和思考,設(shè)身處地,感同身受;議課時,不要將自己的觀念、思想和方案強加于授課人,只能幫助和建設(shè),尋找更多可能。二是同在共行,建設(shè)課堂。與授課人同頻,在開放中對話,在對話中理解,和而不同,多元思維。不要妄自評價、絕對評價、固執(zhí)評價、挾私評價。在議課時,一定要注意“兩大忌諱”,一忌把自己當課堂教學的專家,二忌不給對方解釋課堂教學的機會。
黃華斌
筆名山梔子,現(xiàn)任松滋市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高級教師。新教育“十佳智慧校長”《中國教師報》2024年“十大思想力校長”;多家
主流媒體特約評論員。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湖北教育》《教育家》《德育報》等公開發(fā)表文章300多篇。
要用好觀課議課的“策略”。避免觀評課形式化和表層化,要走向“以學論教”。“以學論教”的觀課議課,背后的邏輯是“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一是把自己置于“學習發(fā)生的地方”。離學生最近,才能洞察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立場感應教師的教學設(shè)計,觀察學生的學習準備、學習基礎(chǔ)、學習困難、學習方式、學習狀態(tài)、學習成效。二是用好具體的“觀課工具”。包括:學生課堂習慣養(yǎng)成度、對教師的指令響應度、對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的理解與突破度、合作學習的真實度與有效度、學生的存在感與獲得感。三是形成課后反思和重構(gòu)課堂的習慣。發(fā)揮教學洞察力研究課堂,包括發(fā)現(xiàn)教學效果與學習過程的關(guān)系、教學行為背后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追求,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等。發(fā)揮教學想象力重構(gòu)課堂。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是否還有更好的策略和方法?有價值的觀課議課,可能會生成一個好的“故事”或“案例”,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細節(jié),也要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和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一名教師的心中一定要有新課標,沒有這個基礎(chǔ),教師就很難有洞察課堂的“敏感\(zhòng)"和“表達”。
觀課有了質(zhì)量,議課也就有了深度。議課不在評“課”,而在成“人”。議課內(nèi)容要指向描述現(xiàn)象、提出問題、提供思想、共同建設(shè)。普通教師當主持,人人都是學習者,專家只是觀察員。所有的意見只是一種“信息”,供每一名教師根據(jù)自身的理解和能力進行信息篩選和再加工,足矣?!凹偃缥襾斫獭焙汀凹偃邕@樣教”的表達,成為議課研討的新標識。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