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笙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具有豐富的音色,能夠營造出深邃悠遠的音樂意境。在笙演奏中,氣息調控是重要的演奏技巧。演奏者若能科學合理地運用氣息調控技巧,則能有效控制音量和音色,進而呈現良好的演奏效果。因此,對笙演奏者而言,提升氣息調控能力是提高演奏水平的關鍵所在。鑒于此,本文從笙演奏中氣息調控技巧的作用入手,深入探究氣息調控的有效技巧以及具體運用路徑,旨在為笙樂器演奏者與愛好者提供切實可行的演奏參考。
二、笙演奏中氣息調控的作用
(一)夯實發(fā)聲基礎
從發(fā)聲機制看,笙是依靠演奏者向笙斗內吹氣或吸氣,使簧片在氣流作用下振動,再結合笙苗的共鳴而發(fā)出聲音的。在這一過程中,氣息控制精準與否,直接關乎笙能否發(fā)出純凈、飽滿的聲音。[1]氣息的流量大小對笙的發(fā)聲有著重要影響。當演奏者演奏時精準控制氣息流量,使用均勻輕柔的呼吸力度時,簧片的振動頻率較低,發(fā)出的聲音十分柔和。然而,若氣息流量過小,簧片無法產生強烈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會十分微弱,難以展現出樂曲應有的韻味。而當演奏旋律激昂、豪邁的樂段時,演奏者要加大氣息流量,使簧片振動幅度增大,從而發(fā)出高亢的聲音。若此時氣息流量不足,聲音將缺乏力量感和穿透力,無法將樂曲中的磅礴氣勢展現出來。
(二)精準控制音色和音準
音色是笙演奏中表達情感、塑造意境的重要元素。一方面,演奏過程中,氣息的長短、快慢變換,或嘴唇、口腔的形狀,均會影響音色效果。有效的氣息控制,可以使笙發(fā)出的聲音更為純凈、飽滿,避免出現虛音和雜音。[2]另一方面,氣息調控技巧還可以起到控制音準的作用。笙的高低音是通過氣息的強弱和流速快慢來調節(jié)的,演奏者通過加快氣息流速、增加氣息力度來演奏高音,通過放緩氣息的流速以及減小氣息力度來演奏低音。
(三)提升音樂表現力
在笙演奏過程中,演奏者若能靈活且精準地運用氣息技巧,便能有效提升音樂的表現力。[3]以笙演奏中增強表現力的典型技法氣顫音技巧為例,演奏者通過有意識地控制腹部肌肉進行規(guī)律性顫動,帶動氣息產生相應的波動,這種波動作用于笙的簧片,使簧片的振動產生微妙變化,進而令發(fā)出的聲音形成周期性的強弱起伏。當運用這一技巧演繹特定樂段時,能模擬出水中群鵝嬉戲的場景,音高的變化如同不同的鵝鳴聲,生動地展現出鵝群靈動活潑的姿態(tài),讓聽眾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三、笙演奏中的氣息調控技巧
(一)掌握正確的口型與口風
掌握正確的口型與口風是笙演奏過程中的一項基礎氣息調控技巧。一方面,演奏者要保持自然松弛的口型,雙唇微張保持橢圓形,上下嘴唇避免過度擠壓,使氣息從橢圓形氣孔中流出;口腔保持半開放狀態(tài),舌尖輕抵下齒齦,下頜控制氣息流動通道的大小。演奏強音時,演奏者要適當地收縮唇部肌肉;反之,演奏弱音時則放松唇部肌肉群,保持唇部肌肉的自然收縮變化,避免肌肉過于僵硬從而影響音準。[4]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口風的調節(jié)控制??陲L指呼吸與口型配合形成的氣流,主要有寬口風、窄口風、漸變口風三種類型。寬口風使氣流截面變大,適合演奏低音,配合腹部加壓發(fā)出渾厚、飽滿的音色;窄口風使氣流截面變小,適合演奏高音,要根據演奏情況動態(tài)調整氣流速度;漸變口風是在演奏滑音時的口風,借助演奏者唇部肌肉變化實現音色自然過渡。對許多初學者而言,演奏笙時容易出現唇部肌肉僵硬或是鼓腮漏氣等問題,可以采用對著鏡子觀察口型變化的方式,或是通過吹紙條感受氣息流動的方式進行練習,使氣息輸出更為集中,提高唇部肌肉控制能力。
(二)靈活運用不同的呼吸方式
1.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屬于笙演奏的基礎呼吸方式,呼吸時應保持腹部肌肉自然放松,吸氣時氣息自然下沉到腹部,使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肌肉緩慢收縮,均勻地呼出氣流。此種呼吸方式可以增加吸氣量,為笙的演奏提供持續(xù)的氣息支持,適合演奏長樂句或持續(xù)樂句,使樂句保持連貫、平穩(wěn)。長期練習腹部呼吸方法,氣息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度將大幅度提升,從而能夠在演奏中更加自如地控制氣息。[5]
2.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借助肋間肌群的舒張和收縮完成呼吸過程,吸氣時胸廓擴張,擴大胸腔容積,呼氣時胸部回縮,排出氣體。此種呼吸方式氣息量較小、呼吸頻率快,適合演奏急促、頻繁換氣的樂段。但要注意的是,胸式呼吸法提供的氣息較淺,長時間采用此種呼吸法容易感到疲勞,因此要結合具體演奏要求運用合適的呼吸方式。
3.胸腹式聯合呼吸法
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有機整合了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各自的優(yōu)勢,也是目前笙演奏中廣泛應用的一種呼吸方式。吸氣過程中保持胸腔和腹部同步擴張,充分吸氣;呼氣時胸部、腹部同時將空氣呼出。使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演奏旋律激昂的快板曲目,能夠幫助演奏者靈活調整氣息,讓氣息過渡得更加平穩(wěn),從而提升演奏表現力與感染力。[6]
(三)做到氣息與指法的巧妙配合
在笙演奏中,氣息與指法的巧妙配合是進行音樂表達、實現藝術效果的關鍵。具體而言,笙的演奏常涉及快速的音階跑動與復雜的節(jié)奏組合,這對氣息的穩(wěn)定性與指法的敏捷性提出了極高要求。其一,在演奏快速音階時,氣息要保持均勻、持續(xù)的輸出,平穩(wěn)貫穿整個演奏過程,為手指的快速運動提供穩(wěn)定的節(jié)奏支持。[7]手指要以極快的速度和高精準度進行音孔的依次開合,且每個動作都要與氣息的流動完美契合。若氣息出現波動,如中途換氣不當導致氣息中斷或吹奏力度不均,手指的運動節(jié)奏便會受到干擾,出現音階銜接不流暢、音符缺失等問題;反之,若手指動作遲緩或開合不準確,氣息便無法有效轉化為正確的音高,導致演奏出現音準偏差或節(jié)奏混亂。其二,在處理復雜節(jié)奏時,氣息與指法的配合還要根據節(jié)奏特點進行靈活調整。例如,在演奏切分節(jié)奏時,演奏者要通過氣息的強弱變化突出重音部分,同時手指在重音音孔上的按壓力度與停留時間要相應增加,以強化節(jié)奏的律動感;而在演奏連續(xù)的附點音符時,氣息與指法要緊密配合,準確把握每個音符的時值比例,通過氣息的短暫停頓與手指的快速動作,將附點節(jié)奏的獨特韻味生動展現出來。
四、氣息調控技巧在笙演奏中的應用
(一)不同音樂風格中的氣息運用
演奏者應結合不同音樂作品風格和審美取向,精準調整演奏過程中氣息的速度、力度,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風格音樂作品的演奏需要。
1.江南音樂
江南樂曲具有雅致的風格特點,運用笙演奏這類音樂時要注重氣息的輕柔、連貫,配合打音、顫音等技巧,塑造出更加婉轉的音色。[8]例如,演奏者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尋找明確、穩(wěn)定的呼吸支點,吸氣時橫膈膜下沉形成氣柱,呼氣時則借助腹部肌肉的收縮控制氣流輸出速度、流量,產生更為飽滿的音色。在演奏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樂段時,演奏者還應在保證演奏過程連貫的同時,運用“偷氣法”快速補充氣息,為聽眾呈現流暢的音樂效果。
2.北方音樂
北方的音樂作品大多風格豪邁,在演奏時,演奏者要運用多種氣息調控技巧。演奏主旋律時采用較為飽滿的直吹氣息,演奏持續(xù)音時借助鼻腔共鳴以合理控制氣流走向,演奏和聲部分時則采用交替呼吸法,通過多種氣息調控技巧令單一樂器的音色效果更具空間感、層次感。[9]以樂曲《冬獵》的演奏為例,其對演奏過程的氣息調控要求較高,演奏者應采用雙吐技法,借助喉部肌肉彈性,配合舌尖爆發(fā)運動,在不影響聲音清晰度和飽滿度的前提下,按照每秒12~14次的速度快速吐音,并配合橫膈膜發(fā)力,使每個音符的起振能量均勻、充足。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在靈活運用氣息控制技巧的同時,也要注意其與指法技巧的協(xié)同運用?!抖C》中存在大量的音階跑動、快速吐音等樂段,演奏者要快速完成換氣,頻繁、快速切換指法,在氣息支撐下增加每個音符的演奏力度,并通過靈活的指法提升樂曲整體的連貫性。
(二)不同演奏場景下的氣息運用
1.獨奏場景
其一,在笙獨奏場景中,演奏者要著重把控氣息的動態(tài)變化,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在演奏應以強氣息支撐的樂段時,演奏者可運用爆發(fā)式呼吸法,吸氣時使橫膈膜瞬間強力下沉,使胸腔內形成高壓氣流,同時結合口腔共鳴技巧,讓聲音的穿透力得以顯著增強。而在進行弱奏時,則要放緩氣流速度并降低氣壓強度。此時,肺部應保留約三分之一的氣息,以維持哨片的持續(xù)振動。演奏者還要微微收攏口型,精準控制氣流速度,使其緩慢釋放,進而發(fā)出柔和的音色。[10]以現代獨奏曲《喚鳳》為例,演奏者應著力增加氣息運用的自由度,突破常規(guī)的4/4拍換氣模式。例如,在5/8 拍的復合節(jié)奏中巧妙設置跨小節(jié)呼吸點,并運用預儲氣技巧,即在弱拍位置預先儲備充足的氣量,確保復雜節(jié)奏型能夠連貫地呈現。
其二,為凸顯作品的獨特風格與藝術魅力,演奏者在獨奏過程中還要注重對氣口的修飾。在換氣的瞬間,演奏者可通過巧妙控制氣息,將可能產生的氣流雜音轉化為類似抽泣的音色效果,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引發(fā)聽眾的共鳴。當面對部分超長音型的獨奏樂段時,演奏者要采用口腔、鼻腔與喉腔聯動的呼吸方式??谇辉诖诉^程中承擔氣量儲存的功能,為當前音的持續(xù)振動提供穩(wěn)定的氣息支持;鼻腔則同步進行氣量補充,增加肺部氣息的儲備量;喉腔則借助肌肉的精準控制,靈活調節(jié)氣流的大小。通過這種循環(huán)呼吸法,演奏者能夠實現近乎完美的換氣效果,確保演奏的流暢性。
2.合奏場景
在合奏場景中,笙往往承擔和聲的角色,演奏者要依據音樂織體的特性靈活調整氣息。其一,當笙與弦樂聲部共同演繹抒情旋律時,笙演奏者應適當降低氣息強度,以柔和的音色襯托弦樂的歌唱性特質,讓弦樂悠揚的旋律特點更加突出,二者共同營造出和諧的音樂氛圍。其二,在與彈撥樂器合奏節(jié)奏明快的樂段時,笙演奏者則要適度增強氣息的爆發(fā)力,使笙發(fā)出清脆的音色,與彈撥樂器靈動跳躍的音色相互呼應,形成歡快的音樂效果,推動音樂情緒的高漲。其三,笙聲部在合奏中還要緊密結合交響樂隊的特點,對氣息量和共鳴位置進行精細調整。交響樂隊具有豐富的樂器組合和復雜的聲音層次,笙演奏者要通過調整氣息量的大小,控制聲音的強弱,還要通過巧妙改變共鳴位置,使笙的音色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能夠與交響樂隊龐大的聲音體系相融合,確保笙聲部在合奏中依然具備清晰可辨的音色特質,為樂隊增添獨特的音色魅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笙演奏中的氣息控制至關重要,關系到作品演奏的流暢性和完整性。演奏者應熟練掌握不同的呼吸方式,加強日常氣息訓練,提高自身的氣息技巧運用水平,在演奏不同樂曲時靈活調整自身的氣息,從而提升作品演奏效果,帶給觀眾良好的審美體驗。
參考文獻:
[1]陳仕海.笙演奏當中氣息的控制與運用[J].戲劇之家,2025(06):74-76.
[2]楊昌杰.淺談蘆笙演奏中氣息的控制與運用[J].參花,2024(15):101-103.
[3]丁宇男.笙演奏的口內技巧與腹顫音演奏[J].當代音樂,2024(05):101-103.
[4]王雅靜.論民族樂器笙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達[J].戲劇之家,2024(02):103-105.
[5]張宏發(fā).少數民族樂器蘆笙的藝術特征及其演奏技巧[J].藝術大觀,2023(36):103-105.
[6]秦婉麗,張智惠.少數民族樂器多管蘆笙的演奏技巧及練習方法[J].藝術評鑒,2023(20):7-13.
[7]王雅靜.論笙在樂隊合奏中的演奏技巧及應用[J].中國民族博覽,2023(16):151-153.
[8]萬金貴.淺談多管蘆笙的演奏技巧及練習方法[J].藝術評鑒,2022(09):101-104.
[9]劉鵬飛.淺談笙演奏技巧及舞臺藝術形式[J].藝術大觀,2022(14):15-17.
[10]馬煊.笙演奏與相關肌肉間的互動關系探究[D].天津音樂學院,2021.
(作者簡介:樊京,男,本科,無錫民族樂團,四級演奏員,研究方向:笙演奏)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