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世紀巴黎美術學院的教學體系
19世紀中后期的巴黎作為無可爭議的歐洲文化之都,更是世界藝術中心,吸引著全球各地的學子。這里既有傳統的學院派教學體系,又有以杜蘭為代表的著名畫家創(chuàng)辦的私人畫室。巴黎美術學院作為法國官方教育的最高殿堂,其教學理念根植于古希臘、古羅馬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典范。素描被認為是絕對的基礎,線條優(yōu)先于色彩。學生必須遵循一套嚴格訓練路徑,即臨摹版畫、蝕刻畫,描繪古典雕塑的石膏像,人體模特寫生。此外,學生還要學習解剖學、透視學、衣紋學、歷史學等知識。
油畫教學需要在學生的素描能力達標后才能進行。學生在進行油畫創(chuàng)作之前,被要求進行大量的準備性習作,包括素描稿和油畫色稿,在作品的表現上推崇光滑、不著痕跡的筆觸,對色調的處理要精心控制、自然過渡,要求油畫作品呈現出拋光般的效果。
二、卡洛斯·杜蘭的教學理念
杜蘭的教學理念與傳統的美術學院教學有所區(qū)別。在題材上,學院派更加熱衷于描繪歷史和神話主題,而19世紀40年代以來,受到以庫爾貝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與以德拉克洛瓦為代表的浪漫主義的影響,杜蘭更加關注當時的人物和社會,他的核心教學理念強調對事物的直接觀察。他經常告誡學生,要畫你看到的,而不是你知道的。這種樸素、重視觀察的思路,構成了杜蘭教學方法的基礎。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印象主義在巴黎藝術界大行其道,以莫奈、畢沙羅等人為代表的印象派畫家致力于表現轉瞬即逝的視覺印象,尤其關注色彩和光線的影響。受印象派的影響,杜蘭也更加注重色彩的表現,他認為觀察和運用色彩是核心,要求學生通過用眼睛仔細觀賞,提升色彩觀察力,盡可能地還原色彩,從而直接繪制體塊和平面,用具有表現力的筆觸塑造作品。薩金特在進入巴黎美術學院前有機會在杜蘭的畫室學習,這對于其后續(xù)的學院派學習絕不是一種拓寬視野的補充,而是一種內外兼修的豐富。
在光源的選擇上,傳統的學院派常常使用強烈的單一光源,這樣有利于制造戲劇化的陰影,從而使形體更好描繪,而杜蘭喜歡將模特充分展示在光源下,他認為強烈的光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陰影。充足的光線可以將人物的真實色彩在環(huán)境中如實反映,這樣對于繪畫過程中色彩的還原非常有利。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光線和陰影,并準確處理它們的關系,使得學生必須依靠平面和明暗,通過微妙的變化來表現形體,迫使學生進行極為細致的觀察。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建立基于明暗的形體理解,而不是簡單將陰影理解成形狀。杜蘭很注重對畫面背景顏色的處理,他認為背景色與模特服裝的色彩關系會影響觀者的色彩感知,通過背景顏色與畫中其他顏色的互動,可以控制畫面的深度,使畫面更加和諧、有深度。
在構圖理念上,杜蘭力求簡潔,在有限的色彩范圍內避免過多無關的事物,以免喧賓奪主。在具體刻畫上,要求有取舍,對于不重要的細節(jié)不必過分描繪,避免如照片一般面面俱到。杜蘭的作品對于服裝和飾品質感的描繪尤為出色,所有的細節(jié)刻畫都是以突出人物為中心。這種簡約的取舍理念,幾乎在薩金特所有的肖像畫中都有體現。薩金特的作品也從不追求色彩繁雜、物件贅余,只求人物美感,從這一點可見杜蘭對其的影響尤為顯著。
三、卡洛斯·杜蘭的作畫流程
杜蘭在作畫過程中偏愛利用事物本身的體塊和色彩,并且遵循著一定的流程。
(一)提前繪制不同色階
杜蘭十分推崇委拉斯開茲的作品,也受到了歐洲古典大師們有限調色板的影響,他的常用色包括黑色、翠綠、生赭、鈷藍、普魯士藍、土紅、朱紅、那不勒斯黃和鉛白等。鉛白這種顏色一直被藝術家稱為“永恒的白”,其能與其他油畫顏料混合成不同色度的皮膚顏色。杜蘭在教學中要求他的學生在正式作畫之前,預先混合出畫面關鍵顏色的不同色階,這樣既能簡化繪畫的過程,又能相對容易地控制畫面的色調。
這種對調色板和預調色階的要求,迫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思考畫面的整體結構、色調以及具體的明暗關系。在預設的體系內處理明暗關系,將注意力集中在明暗處理上,這樣有助于對學生色調敏感性的培養(yǎng),可以提高學生觀察與調色的紀律性。
(二)色塊鋪陳
在作畫的開始階段,杜蘭要求學生用大號的畫筆鋪色,將眼睛觀察到的物體運用準確的色彩和具有相關明度的色塊進行繪制,避免立即融合的邊緣線,用棱角分明的、色彩豐富的色塊表現不同的形體和平面。色塊鋪陳的重點在于把握每個平面的正確形態(tài)、位置和初步明暗。他強調每一筆都要有意義,力求簡潔,筆觸生動。
(三)從中間色調進行塑造
在鋪色階段結束后,進行塑造階段,杜蘭要求學生在色塊交界處從中間調開始逐步過渡,嚴禁采用將亮部的顏色輕輕刷入暗部或者將暗部顏色刷入亮部的方法調和色彩。從中間色調進行塑造,有助于正確處理色彩與光線的關系,使整個畫面關系和諧,不被極端條件下的光線和陰影所牽制,從而產生錯誤、混亂的畫面關系。杜蘭主張在作畫過程中大膽用筆,用具有表現力的筆觸來豐富作品;顏料的涂抹也通常較厚,正所謂顏料越厚,色彩越流動。這一繪畫方法對薩金特一生的繪畫實踐產生了重大影響。薩金特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常以灰色為底色,并逐步進行亮部和暗部的繪制,由此可見薩金特在杜蘭畫室學習時,杜蘭的這種從中間色調作畫的步驟對他影響極深。
四、薩金特的《卡洛斯·杜蘭肖像》
薩金特早年隨父母旅居佛羅倫薩,對風景畫產生了很大興趣,描繪了許多風景畫,對于人物肖像則很少涉及。薩金特18歲時進入杜蘭的工作室后,才開始了他正規(guī)專業(yè)的藝術學習之路。薩金特選擇杜蘭作為老師,原因在于杜蘭的教學思路和藝術理念與薩金特的藝術理念相一致。在杜蘭的教導影響下,薩金特的興趣逐漸由風景畫轉向肖像畫,并且進步斐然,二人之間也變得亦師亦友。1877年,能力超群的薩金特甚至已經可以與老師杜蘭合作完成盧森堡宮的天花板裝飾項目。
19世紀中后期的巴黎作為世界藝術文化中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熱愛藝術的畫家,而參加巴黎的沙龍展并一舉成名,是所有不知名的畫家迅速走紅的重要途徑。1877年,薩金特為朋友繪制的肖像畫在沙龍展出,其對人物的處理頗能展現杜蘭帶來的影響。1878年,他的印象主義風格作品《在康卡勒釣牡蠣》再次入選。1879年是薩金特整個藝術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年,因為他的油畫作品《卡洛斯·杜蘭肖像》(圖1)這幅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巴黎沙龍展出后獲得了榮譽獎。《卡洛斯·杜蘭肖像》以對薩金特頗具影響力的老師杜蘭為主角,并且完美沿襲了杜蘭的繪畫理念及繪畫方法。超高的技藝使薩金特一夜成名,并且收獲了大量的肖像畫訂單。
這幅作品是薩金特跟隨杜蘭學習五年后創(chuàng)作的,現藏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威廉斯頓的克拉克藝術中心,畫作縱116.8厘米,橫95.9厘米。值得注意的是,在畫作右上角,薩金特用法文題寫了“獻給我的朋友卡羅勒斯·杜蘭”,并自稱“深情的學生”。這段題詞不僅體現了薩金特對老師的致敬之意,而且暗示著他的師承門戶,以及兩人間亦師亦友的關系,甚至說,他已經有了和老師平起平坐的自信。
《卡洛斯·杜蘭肖像》是薩金特繪畫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從畫面直觀感受上看,薩金特充分學習了杜蘭運用光影來塑造形體的方法,畫中的杜蘭肢體動作考究,既有紳士的優(yōu)雅,又沒有肖像畫中模特刻意擺放姿態(tài)的僵硬,給觀者的感覺非常輕松。畫中杜蘭的右臂搭在腿上,褲子幾乎融于背景之中,褲子下面的沙發(fā)暗部似乎能看到,又似乎看不見,另一只手的手掌翻轉,戒指的高光閃動,仿佛真的在發(fā)光。這種虛處若隱若現、實處細節(jié)盡顯的處理手法,體現了杜蘭教學中的虛實理念,也體現了杜蘭注重模特衣服顏色和背景相輔相成的色彩理念。這種非正式的人物風格與卡洛斯·杜蘭本人的許多肖像畫非常相近。在衣褶和背景的處理上,筆法靈動,邊緣線處理極為瀟灑,將服裝的高光集中在衣領和兩個衣袖上,形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三角形。
杜蘭的油畫作品具有現實主義的特點,不僅能準確捕捉人物的外貌,而且側重于展現人物的內在氣質和精神狀態(tài)。其畫作往往充分反映人物的社會地位,作品本身充滿高貴感,薩金特作為他的學生,完美地繼承了以上特點。畫中杜蘭的姿態(tài)暗示了人物與觀者的積極互動,傳遞出杜蘭作為知名畫家由內而外散發(fā)的個性和自信。他的眼睛銳利地注視著觀眾,莊重卻又不帶絲毫壓迫,展現出這位老師強大的個人魅力。光線處理上,主要的亮點集中在前額、鼻子和手部,薩金特有意簡化并組織了皮膚和頭發(fā)的明度,并有意識地淡化了杜蘭的法令紋,將人物面部年輕化處理,與同時期拍攝的杜蘭面部肌肉略有松弛的照片相比(圖2),畫中人物的臉部充滿活力,似乎是薩金特想讓老師的青春在那一刻永恒定格。
杜蘭外套的顏色顯得莊重而沉穩(wěn),他的領巾看似灰暗,實則色彩極為豐富,與杜蘭的胡須、褲子和沙發(fā)形成了良好的呼應。衣襟上佩戴的“一點紅”是法國榮譽軍團的紅絲帶勛章,它與畫中人右手所持的暗紅色手杖形成了色彩呼應。這枚勛章在畫中不單單起到揭示杜蘭藝術地位的作用,還起到了裝飾細節(jié)構圖的作用。雖然它的面積不大,但其上面的亮部色彩放在整個畫面中,與兩只手上的戒指高光形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同時,畫中人物的手部被描繪得尤為精細,從衣袖處手部明暗的處理更是能看出杜蘭的色塊繪畫理念對薩金特的影響,顯示出薩金特對細節(jié)的關注,顯得頗具匠心。
五、結語
《卡洛斯·杜蘭肖像》作為薩金特的早期作品,充分展示了杜蘭對他的影響,畫面構成中沒有過于復雜的元素,以自然而引人人勝的方式呈現給觀眾。這幅作品的成功之處不僅在于技法的嫻熟,還在于薩金特對于杜蘭內在精神的捕捉。杜蘭優(yōu)雅的姿態(tài)、時尚的外衣和專注而又銳利的眼神,都被薩金特用敏銳且超凡的技法呈現出來。它既是對恩師的致敬,也是薩金特本人才華的宣言,這幅作品中展現的強大的心理穿透力預示著一個偉大藝術家的誕生?!犊逅埂ざ盘m肖像》畫面中傳遞出的這種震撼心靈的感覺,幾乎貫穿了薩金特繪畫生涯的始終。
參考文獻:
[1]彭家穎.拜讀大師薩金特[J].美術大觀,2005(2):16-18.
[2]王子明.19世紀末期美國著名肖像畫家薩金特[J].美術大觀,2015(1):6-13.
作者簡介:
趙成偉,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寫實油畫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