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25)12-0078-03
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關系,教師通過課程帶領學生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敖處熃虒W關鍵能力不僅是教師教學質量的保障,更是教師能力的基礎??梢哉f,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直接影響、決定教師教學質量。\"那么,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由哪些要素構成?學校應怎樣通過教學管理來提升教師教學關鍵能力呢?
一、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構成要素
不同歷史時期對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中國古代以儒家經典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禮記·學記》對教師教學關鍵能力進行了系統(tǒng)概括:“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在西方,不同教育家對教師教學關鍵能力有不同的看法。如第斯多惠將教師應當具備的能力具體歸納成兩個類型,亦即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包括敏銳的觀察力、獨立的思考力、成熟的判斷力,后者則具體指嫻熟的語言表達能力、出色的教學能力、高超的教學管理能力。
隨著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提出,教師原有的教學關鍵能力能否滿足這一新要求?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內涵是否應有新的發(fā)展?其構成要素是否發(fā)生了改變?這些是我們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朱家存對教育部的相關文件進行分析后得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關鍵能力包括育德、課堂教學、作業(yè)與考試命題設計、實驗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導等能力[2。周思、趙峻巖認為,教師關鍵能力分為內部和外部兩部分,內部關鍵能力主要包括知識力、思維力、洞察力;外部關鍵能力包括協(xié)作力和幸福力[3]。
不論以何種方式來界定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筆者認為,教師教學關鍵能力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教師教學關鍵能力是可培養(yǎng)的。先天素質或許會影響教師的能力,但這些能力可以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培養(yǎng)。第二,教師教學關鍵能力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其立足于教師、教材和學生的互動,與實踐情境結合在一起。第三,教師教學關鍵能力是多元化的,是多種能力結合在一起的綜合能力。
二、現(xiàn)行教學管理方式存在的問題
現(xiàn)行的教學管理方式對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提升或起促進作用,或具有阻礙作用。分析現(xiàn)行教學管理方式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我們面對新要求作出及時改進。
(一)管理者的教學管理觀念有待更新
管理者的教學管理觀念會直接影響教學管理的方式及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什么是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這或許難以用一句話說清楚,但有一些已經成為共識。這些陳舊的教學觀念將影響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影響其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判,進而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開展,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什么是跨學科學習?什么是“教一學一評”一致性?什么是學業(yè)質量標準?關于這些問題的討論越來越多。教學管理者應當與時俱進,以全新的教學觀念來看待教師的發(fā)展,為促進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提升做好準備。
(二)教師參與教學管理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部分學校以學生的成績作為教師考核的標準,其他方面的因素很少考慮。在這樣的衡量標準下,會出現(xiàn)兩種類型的教師。一類是服從學校管理者的要求,按部就班,不做任何創(chuàng)新改變。他們按照教學管理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倘若學生成績不好,便把部分責任歸到教學管理上。另一類是不安于現(xiàn)狀,對學校的管理有不同看法。上述兩類教師都是在消極對待教學管理,這樣的結果都不利于教師自身教學關鍵能力的提升。究其原因,在于教師缺乏參與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如何讓教師根據自身發(fā)展的需求,積極參與學校教學管理,為學校教學管理獻計獻策,這是學校管理者應思考的問題。
(三)新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作用有待加強
管理方式可以分為過程管理和結果管理兩類,這兩類管理都至關重要。過程管理能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改進存在的問題,對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往往局限于以下幾個方面:推門聽課、教案檢查、標準分計算、成績分析會等,過程管理手段相當有限。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過程管理所采用的手段已經有所增加。例如,可以通過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了解教師的課堂情況,可以通過精準作業(yè)系統(tǒng)了解教師作業(yè)批改情況等。這樣的管理方式增加了過程管理的可能性。部分教學管理者忽視了新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仍以傳統(tǒng)手段進行教學管理,導致管理水平低下,對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
三、教師教學關鍵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通過開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師教學關鍵能力
聽專家報告、觀摩優(yōu)質課、參觀先進學校等這些都是常見的教師教育方式。但專家的報告是否符合本校實際?他人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否適合本班學生?先進學校的硬件設施本校是否具備?每個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校情,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就像鞋是否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一樣。校本研修就是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總結先進的經驗,挖掘可以改善之處,找到適合自己的“鞋”。學校應建立校本研修制度,讓校本研修按時、保質地開展起來。
不同年齡和專業(yè)基礎的教師需要不同的培訓形式。僅僅靠聽專家講座或觀摩一堂示范課是很難快速提升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在大規(guī)模的教研活動中,很多教師只能看與聽,缺少參與、表達個人觀點的機會。而在校本研修中,因教師人數(shù)較少,大家彼此之間也熟悉,教師可以暢談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到校本研修中。
校本研修的方式可以多元化。例如,學??膳c其他學校合作,開展教師交換培訓計劃,不同學校相互交換培訓骨干教師,學習對方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和教學理念,并在交換活動結束后在校內讓參與交換培訓的骨干教師和其他教師分享經驗教訓。多樣化的培訓活動能提升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為教師教學工作的展開奠定良好基礎。
(二)利用大數(shù)據提升教師教學關鍵能力
反饋在教學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當前的教學狀況、與目標的差距、改進的方向等。傳統(tǒng)教學管理大多采用終結性評價,這對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提升幫助有限。教師更需要的是形成性評價。
利用大數(shù)據有利于加快學校教學模式、資源配置、智慧科研等教育工作的變革,促進教學管理工作高效開展。比如,校園智慧系統(tǒng)不僅能實現(xiàn)信息的統(tǒng)一發(fā)布、監(jiān)測教學的實施過程,還能反饋教學效果,讓教師及時了解各項教學信息并據此改進教學管理工作的方式,從而提升教師教學關鍵能力。
學校利用精準教學系統(tǒng)來減輕學生負擔就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例如,某校以數(shù)字化賦能“雙減\"工作,創(chuàng)新推出點陣筆精準教學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把作業(yè)編制、作業(yè)批改、錯題集生成等環(huán)節(jié)整合起來,提高作業(yè)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為學生、家長、教師提供便捷服務。
學生在點陣碼作業(yè)紙上答題,教師用點陣筆批改。點陣碼作業(yè)紙上的每道題目都有知識點、難易程度等標簽,教師在利用點陣筆批改作業(yè)的同時,也收集了學生的答題數(shù)據。點陣筆精準教學系統(tǒng)利用這些數(shù)據能夠給出學生的“數(shù)字畫像”,每周給每位學生生成一份學情報告、錯題本和類似題,幫助學生補齊短板、全面發(fā)展。
點陣筆精準教學系統(tǒng)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作業(yè)報告,還精準記錄了相關題目的知識點和難易程度,教師能夠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了解校本作業(yè)的設計水平,不斷更新、完善校本作業(yè),促進學生作業(yè)提質增效,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作業(yè)設計與管理是落實“雙減”工作的重要內容。運用點陣筆精準教學系統(tǒng)建立起有效的作業(yè)精準管理機制,推動了學?!半p減”工作的改革創(chuàng)新,為各中小學作業(y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師教學關鍵能力。
(三)通過組建名師工作室提升教師教學關鍵能力
拜師學藝是人類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一方式能把一些很難言傳的技藝傳承下來。其實每個學校都有一些教學能手或教學名師,只是很多時候這些教學名師缺少一個把自己的經驗系統(tǒng)地整理出來并傳授給年輕教師的機會。通過名師工作室,年輕教師可以近距離、長時間地接觸教學名師,學習他們優(yōu)秀的教學關鍵能力。
名師工作室的建立既能給名師足夠的尊重,又能讓年輕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向名師請教和學習。成立名師工作室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應該有實效。名師工作室應在導師的帶領下確立團隊的愿景,開展多種活動,如研究教材、打磨好課、研究課題等,通過活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最終實現(xiàn)從“個體優(yōu)秀”走向“群體卓越”的目標。
(四)通過優(yōu)化評價機制提升教師教學關鍵能力
促進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發(fā)展需要改變教師評價機制,以關鍵能力為基礎來完善教師評價過程,即評價標準、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等內容[4]評價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能促進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提升,否則將削弱教師的能動性,打擊教師的積極性。
如何做好評價工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主體不能僅僅是學校管理層,家長、學生、同事等都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分值可以適當折算后計入總分。二是評價內容多樣化。對教師的評價不能僅僅看學生的成績,因為學生的成績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進步情況、教師的教科研成績、對同事的幫助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師評價的內容。三是評價反饋及時化。評價的目的是促進教師的發(fā)展,管理者應該及時反饋評價信息,讓教師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與存在的問題。應避免對教師進行終結性評價,因為教學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評價更應注重教師的成長過程。
四、結束語
教學管理既是一項技術工作,又是一項藝術工作。一所學校的教學管理方式需要通過長期積累才能獲得廣大教師的認同。教學管理者的心中首先應該有“人”。教學管理的目的是要促進教師的發(fā)展。教學管理者應尊重教師,讓其參與到教學管理中并認識到教學管理的意義,根據教師的反饋不斷提高教學管理的水平。
有效的學校教學管理能提升教師教學關鍵能力。學校應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提高自身能力,并采用個性化的獎勵手段,調動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管理的自覺性;充分尊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自主權,不要過多地干涉教師成長,并給予他們更多的空間與自由,實行彈性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張善超,李冰.新時代中小學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內涵、構成與提升之道[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51-58.
[2」朱家存.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關鍵能力的界定與養(yǎng)成[J].教師發(fā)展研究,2019(4):82-87.
[3]周思,趙峻巖.適合的教育視域下教師關鍵能力的構建[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9(3):69-73.
[4]常磊.教師關鍵能力的內涵、表征及培養(yǎng)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21):53-55.
(責任編輯 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