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1.為落實這一要求,學生需要合理使用多元化學習方法,提高數學學習成效.
1課前運用思維導圖,強化記憶與認知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具備抽象推理能力,能夠合理利用“聯(lián)想線\"\"符號計算”等方式,獲取復雜信息以及定義、定理[2.初中數學學科涉及較多定義、定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通常是“死記硬背”,對于定義、定理的生成過程“不求甚解”,在腦海中并未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針對這一情況,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階段,利用思維導圖法整合知識體系,加強概念、性質、定理等基礎知識的記憶.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二次函數”學習前,學生可通過手動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熟練記憶二次函數的性質、圖象、解析式等相關內容.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首先列出二次函數的基本概念,如二次函數的定義、一般形式等;然后,逐步擴展出二次函數的性質、圖象特征、解析式的求解方法以及參數對函數圖象的影響等內容.通過手動繪制思維導圖,學生不僅可以更深人地理解二次函數的知識點,還可以提高記憶效率.“二次函數”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
2課堂積極參與教學,深化理解與實踐
在新課標視域下,要求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注重學生課堂參與.對學生而言,在預習過程中,雖然已經對基礎知識有了充足的了解與記憶,但這僅僅是對基礎知識的初步了解,對于相關知識的實際理解與應用,還需要通過課堂的深入學習和實踐來達成.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尤為重要[3].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緊跟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集中注意力,并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以強化自身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學生也要勇于提出自己的疑問與見解,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深人的討論和交流,通過互動式的學習方式,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并及時彌補.
例如,在人教版“平行線的性質”一課中,教師提出了“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并且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學生可以通過畫圖、測量、推理、小組討論等形式,先在紙上畫出兩條被第三條直線所截的直線,并標注出同位角.然后,通過測量和比較同位角的大小,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實踐后,學生對該性質有更為深刻的記憶.同時,小組討論,學生之間可以分享自身的發(fā)現與推理過程,同時也能夠從其他同學那里學到新的思路和方法.
3課后注重錯題整理,鞏固與拓展知識
課后注重錯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鞏固和拓展知識.學生在完成課堂練習后,需要盡快整理錯題,從而加深印象,避免后續(xù)出現同類型錯誤.學生在整理錯題時,可將錯題分為不同的類別,如計算錯誤、理解錯誤、知識點遺漏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弱點.另外,學生在整理完錯題后,不僅要找出錯誤原因,還需要深入分析錯誤背后的知識點并進行強化鞏固.針對重難點知識,學生需要進行定期回顧與復習,以確保完全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點.若在復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一定要避免拖延.
當然,除了整理和分析錯題,學生還可以對錯題集進行進一步的“升級”,以更好地鞏固和拓展知識[4].例如,可以記錄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較為復雜、計算量較大的“好題”,也可將歷年中考真題抄錄到錯題集上,并詳細分析其解題思路.
例題(2021山東臨沂中考)(13分)如圖2,已知正方形A B C D ,點 E 是 B C 邊上一點,將Δ A B E 沿直線 A E 折疊,點 B 落在 F 處,連接BF并延長,與∠ D A F 的平分線相交于點 H ,與
A E,C D 分別相交于點 G,M ,連接 H C (1)求證: A G=G H .
(2)若 A B=3,B E=1 ,求點 D 到直線 B H 的 距離.
該題融合了多種數學運算性質,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和靈活的解題思維.因此,對于許多學生來說,這道題目的計算過程可能會顯得相當復雜和困難.如果學生能夠把這道題記錄在錯題集上,便可以經?;仡櫤头此碱}自的解題過程,
通過不斷的分析和驗算,學生可以更深人地理解這道題目的解題步驟和思路,從而明確自己在解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誤區(qū)和不足.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提高數學解題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自我反思和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標對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有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學生需要掌握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以此來提高數學學習成效.在課前預習階段,學生可使用思維導圖,完善知識體系;課堂學習階段,需要緊跟教師思路,積極提問,課后需要合理使用錯題集,記錄錯題與“好題”,強化鞏固知識.通過上述方法,提升自身數學素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倩倩.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3(11):73-74.
[2]宋云.落實新課標理念優(yōu)化初中數學教學[J].考試周刊,2023(37):92-95.
[3]孫學東.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解題教學策略探析[J]數學之友,2022(20):24-25,27.
[4]汪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7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