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階段是青少年“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觀具有深遠意義。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及“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要求,我校近年來從構建課程體系、開展主題教育、實施家校社共育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
一、挖掘課程內容,找準國家安全教育的切入點
課程蘊含著豐富的國家安全意識培育元素,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并融入日常教學,以此找準培育國家安全意識的切入點。
一是納入常規(guī)課程。學校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規(guī)劃,保證其在學校的課程體系中有課時保障。充分發(fā)揮道德與法治學科主陣地作用,結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相關內容,加強國家安全觀教育,并通過深入教研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模式,使學生在系統(tǒng)學習中逐步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二是挖掘學科資源。學校利用現(xiàn)有學科素材,注重找準學科知識和國家安全教育的結合點,在不同學科的教學中強調、滲透總體國家安全觀。例如,語文課中,通過學習《鄧稼先》《說和做》等文章,引導學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思想:道德與法治學科及時利用時政素材,培養(yǎng)學生從國家安全角度看待現(xiàn)實問題,增強國家安全意識,關心國家發(fā)展,維護國家安全:歷史課結合我國古代的疆域變遷、近代的屈辱與抗爭、當代的軍隊建設與國防建設,引導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大團結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地理學科借助區(qū)域地理特征、資源、環(huán)境等內容幫助學生樹立生態(tài)安全、資源安全、極地安全等意識。本學期,學校還開展了信息技術與國家網(wǎng)絡安全、生物與國家生態(tài)安全、語文與國家文化安全、物理與國家科技安全等方面的知識教育,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國家安全概念的認知,強化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
三是開發(fā)校本課程。在進行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過程中,學校立足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不斷探索開發(fā)符合教學目標的校本課程。比如,歷史和道德與法治學科組建的“新時代豫出彩”社團和語文學科開展的“爭鳴演講社”活動,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引導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講述河南英雄故事,通過經(jīng)典閱讀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明白維護與傳承中華文化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學校今后還將深入開展調研工作,通過問卷調查、師生訪談、專題座談等形式,廣泛了解師生對國家安全教育的需求和期待,設置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發(fā)展的國家安全教育校本課程,形成國家安全知識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國家安全素養(yǎng)。
二、開展主題教育,夯實國家安全教育的落腳點
學校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平臺,積極參與各類國家安全教育活動。在“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活動中,開展集中教育學習: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國安優(yōu)質課”評選及微視頻征集。這些活動,不僅喚醒了學生的家國情懷,激發(fā)了他們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心和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水平,為收到更好的教育實效奠定基礎。
一是搭建國家安全教育的宣傳平臺。學校依托校園文化宣傳平臺,結合“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防教育日等重要節(jié)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國家安全主題教育活動。在“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學校利用電子板報、班級壁報等媒介播放安全教育宣傳標語和相關知識要點,讓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人心,形成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良好校園氛圍。
二是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主題活動。學校利用清明節(jié)、“9·3”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國家公祭日、“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等重要節(jié)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如舉辦“祭英烈鑄青春”烈士陵園祭掃活動、“中國少年說”演講比賽、“青春放歌禮贊祖國”紅歌會、“歌頌輝煌樂韻華章”音樂會等,激發(fā)愛國熱情,增強國安意識。
三是營造國家安全知識的學習氛圍。學校利用延時服務時間,組織學生集體觀看“國家安全”系列教育視頻,使學生不僅了解國家安全的多元內涵,更深刻認識到國家安全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此外,我校還在升旗儀式和班會課上,積極向全體師生宣傳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師生國家安全意識,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人腦人心。
三、凝聚多方力量,筑牢國家安全教育的保障點
國家安全教育要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的力量。學校致力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協(xié)同育人體系,拓展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場域、師資力量、教育資源等。
一是整合校內力量。學校通過開展教師培訓會,組織國家安全知識專題學習,提升教師的政治意識和教學能力。鼓勵各科老師結合教學內容融入國家安全教育,加強對國家安全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二是調動社會力量。學校積極整合國家安全教育的社會資源,組織學生瞻仰中原英烈紀念館、烈士陵園,參觀河南省科技館,走進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等,實地感受國防建設、科技建設、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在“行走”中培養(yǎng)維護國家安全意識。此外,還特聘任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庭長為法治副校長,定期入校為師生進行法治教育宣講,引導學生自覺維護憲法權威,做國家安全的堅定捍衛(wèi)者。
三是動員家庭力量。學校通過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長會等載體,幫助家長提高自身國家安全觀素養(yǎng)和家庭教育能力,強化家長“教育合伙人”意識,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作用,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通過以上教育實踐,學生深化了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認知,夯實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思想基礎,增強了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的國家安全意識,提升了專業(yè)素養(yǎng)和國家安全教育能力:家長進一步增強了國家安全觀念,共同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
面對新時代、新挑戰(zhàn),學校勇于擔當、自覺行動,通過“課程滲透、主題實踐、校家社協(xié)同”三維路徑,構建了國家安全教育的新格局。今后,我校將持續(xù)探索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有效實施路徑,不斷引導青少年自覺履行國家安全責任,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