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女生悅悅是轉校生,進入陌生的新校園后,為避免落單,她強迫自己做了很多迎合、討好別人的事情。
比如,她會觀察周圍的同學喜歡吃什么零食,然后買來和他們一起分享,但自己其實并不愛吃這些東西;她會把自己提前做好的作業(yè)主動借給同學抄;高中學習時間很緊張,但為了能和其他同學一起行動,悅悅會犧牲自己的學習時間去等候他們。
一開始,悅悅感覺自己這樣做很有效果,很快她就和幾個同學熟絡起來??上嗵幘昧耍瑦倫傆X得自己越來越不開心。
悅悅告訴我,自己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立志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但是,她熟悉的那幾個同學對學習都不是很上心,抽空就上網(wǎng)、閑聊、追星。悅悅對這些活動不感興趣,就會被說是“書呆子”,她擔心同學們以后不帶她玩了,勉強自己參與其中,因此耽誤了很多學習時間。
最近,悅悅和同桌的關系也相處得不太融洽。同桌和悅悅住同一個寢室,兩人互動較多,關系本來還不錯,可有件事情讓悅悅內(nèi)心非常不舒服—— 同桌忘帶飯卡,借悅悅的卡去買飯,悅悅愿意幫助同桌,沒有要求同桌還她錢,可是同桌最近天天都不帶飯卡,每次都要刷她的卡,她不太樂意了,不再借給同桌飯卡,同桌就不高興,不愿意搭理悅悅了,還帶動另外幾個平時一起玩的同學疏遠悅悅。
更讓悅悅感到過分的是,一次晚自習她因感冒沒精神,地理作業(yè)沒有及時完成,事先也跟身為地理課代表的同桌說明了原因,但是同桌第二天在收作業(yè)的時候,竟故意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她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這讓悅悅很是尷尬。
自那以后,悅悅就感覺與人交往真的很難,她不知自己錯在哪里,不知該怎么辦,因此前來我的心理輔導室,想得到我的開解。
聽完悅悅的故事,我對她的遭遇表示了共情和理解。我告訴悅悅,每個人都有社交需求,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兩三知己,所以想和同學們交朋友并沒有錯。但是,為了使自己顯得不那么孤單,盲目、迫切地想讓自己融入某個群體,努力去討別人的喜歡,就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
為了追求群體的認可和接納,為了不被群體所排斥,悅悅強迫自己吃不喜歡的食物,強迫自己參與不喜歡的活動。這些做法是在掩飾真實的自我,會消磨自己的個性與主觀,讓她和真正的自己背道而馳。
一味對別人迎合、討好,并不能換來理想中的社交關系,反而會讓悅悅處于不被尊重的“低位”。拿同桌借飯卡一事來說,或許一開始同桌會認為她是個好人,可時間久了,同桌就會把刷她的飯卡當成“理所應當”,很自然地享受她的付出,卻不給她同等回報。當悅悅不再想借給同桌飯卡時,同桌就翻臉責怪她,還在“地理作業(yè)”事件中故意欺負她。
社交并非沒有意義,但如果悅悅繼續(xù)把大量的注意力都放在社交上,耗費在融入群體、討好別人上,她的時間和精力就都被社交這一件事情掏空了,在做其他事情時,就會感到力不從心、效率不高。
一個群體的成員往往都有著相同的價值追求。如果有誰的價值追求與群體的不同,就會招致群體的排擠。正如悅悅處在一個不以學業(yè)為重的群體中,她對學習的態(tài)度和追求無法得到認可,若不想被群體排擠,她就要舍棄自己的追求,與群體的節(jié)奏保持一致,也做一個不以學業(yè)為重的人。
在和同桌等人的交往中,悅悅能逐漸意識到自己和他們相處得并不舒服,能看到他們的追求、價值觀、處事原則與自己都不相同,能拒絕對方的不合理要求,說明悅悅在自我認知、自我評價和邊界感方面沒有太多不足。她不去盲目追求合群,困擾她的問題就會消失不見。以下是我向她提供的幾點建議:
跟同學相處不愉快,被同學疏遠,這給悅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讓她覺得問題可能在自己身上,對自己產(chǎn)生了一點懷疑。我對她說,其實無論我們是什么樣子,是熱情還是冷淡,是安靜還是活潑,人群中總會有人喜歡你,也總會有人不喜歡你。別人不喜歡你,不同你交往,不一定代表你有問題,或許你們只是個性不合拍。
悅悅的內(nèi)心深處并不喜歡那幾個同學,但仍然想要融入他們的群體,目的是不讓自己落單。我問她為何這么害怕落單,她說她擔心自己形單影只會被人說閑話。我接著問悅悅,她身邊的同學中有沒有人因為落單,而被說閑話的?她說,她原先的學校里有。
我又問:“那個同學被人說閑話,是因為他形單影只,還是因為其他的問題呢?”
悅悅回憶了一會,說:“我想起來了,大家之所以議論那個同學,不是因為他總是一個人,而是因為他身上有很多大家不喜歡的品質(zhì),如自私自利、瞧不起別人等。大家都不想和他交朋友,所以他才會形單影只。”
我繼續(xù)追問悅悅:“那你會因為一個人獨來獨往,沒有同伴而輕視或瞧不起他嗎?”
悅悅搖搖頭說:“當然不會。人各有所求,我很佩服他們獨自前行的勇氣。”至此,悅悅明白了,落單并不可怕,落單也不會遭人非議,沒必要為了擺脫所謂的孤單而強迫自己融入群體。
我和悅悅分享了電影《熱辣滾燙》中樂瑩與父親的一段引人深思的對話。
樂瑩問父親:“如果你手里頭有兩個蘋果,一大一小,你會把哪個給別人?”父親說:“給大的吧?!睒番搫t說:“如果放在以前,我會把兩個蘋果都送給別人?!备赣H說:“那你的朋友應該很多??!”樂瑩說:“別人都以為我不喜歡吃蘋果。”
當樂瑩終于意識到自我成長的重要性,不再去討好和迎合別人,用心做自己,學習拳擊,最后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
其實,生活中像悅悅、樂瑩一樣的人很多,他們?yōu)榱俗非笏^的合群,有時會委屈求全,但人?與人交往也要靠緣分,也要受興趣、人品、才華等因素影響。如果當下確實找不到與自己心意相投的朋友,那就努力做好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跟自己做朋友,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最后,我對悅悅講,在進入一個新環(huán)境時,身邊沒有朋友很正常,不要擔心暫時的形單影只。做好你自己,保持好邊界感,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并在與人相處時做到真誠、友善,那么,同頻的人就會一點點圍攏過來,用同樣的真誠和友善將你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