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X”聯讀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關注與推崇。通過聯結課文與課外讀物,學生在多篇文本的比較與分析中,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拓展思維,提升閱讀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強調課文與課外讀物的互動,還注重通過創(chuàng)設任務驅動、優(yōu)化教學設計、豐富閱讀內容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精神。
一、明確“1+X”中的“1”,深耕教材內容
“1”代表課文本身,是“1+X”教學的核心。以《少年閏土》為例,教材中的“1”即《少年閏土》這篇課文。它通過魯迅細膩的筆觸展現了閏土這個人物形象及其少年時代的生活場景,呈現出農村社會的貧困與艱辛。在教學中,教師要深耕教材內容,幫助學生全面理解課文內涵。
教師:同學們,大家知道魯迅在他的作品中是如何描寫農村少年閏土的嗎?閏土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他的生活又有哪些特點呢?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少年閏土》,了解這個人物及其生動的故事。
(通過一張農村生活的圖片和簡單的背景介紹,讓學生對課文的時代背景有初步了解)
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進行討論。
教師:請大家閱讀課文《少年閏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性格的詞句。
2.閏土的生活與魯迅的少年時代有什么不同?從哪些細節(jié)可以看出?
3.魯迅通過閏土的形象想表達什么樣的社會現象或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我們來看看課文中一段描寫閏土與魯迅相處時的對話。請一組同學來讀這段話,并思考閏土是如何通過言語和行為表現出他天真無邪的性格。
(生朗讀)
教師:從這段話中,我們能感受到閏土的純真與善良。你們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天真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何啟示?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體驗人物情感。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分組進行角色扮演。一組同學扮演魯迅,另一組同學扮演閏土,模仿課文中他們的對話與互動。通過這種方式,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閏土的性格特點以及魯迅與閏土之間的關系。
(學生分組實踐,進行表演)
教師:通過角色扮演,你們能感受到閏土的性格嗎?他是如何通過言語和行為展現自己天真、單純的形象的?
(教師引導總結,鞏固知識)
教師:今天我們通過細致地分析《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了解了閏土的性格特點,也對魯迅通過這個人物反映的社會現象有了更深的理解。魯迅通過閏土表達對社會不公的批判,也體現了對純真年代的懷念。大家思考一下,今天的我們如何在生活中看待社會與人物的關系呢?
教師:最后希望大家不僅能夠記住閏土的形象,還能從中體會到魯迅所傳達的思想和情感。今天的課堂學習就到這里,回去后大家通過寫作練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閏土。
(學生總結,教師鼓勵學生課后繼續(xù)思考與討論)
二、萃取“1+X”中的“X”,拓展聯讀內容
在“1+X”的模式中,“1”代表基礎的核心知識內容,而“X”則是拓展性內容,通常用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延伸知識。通過聯讀相關內容,學生可以將課文與其他知識領域、文學作品或生活實際相連接,進一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深度?!癤”的拓展內容通過聯讀其他相關作品、跨學科的知識連接或者延伸思考課文背后的社會背景等,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探討少年魯迅的形象。在《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中,我們看到魯迅童年時與閏土的一段友誼,展現了他對自由和友誼的珍視。那么,今天我們還將通過三篇魯迅的其他作品來進一步了解他。首先,我們來看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魯迅在這篇文章中講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轉變。你們認為,這個轉變對少年魯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學生A:我覺得百草園代表自由和快樂,三味書屋則是一種束縛。魯迅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變成要面對規(guī)矩和壓力的學生。
教師:很好,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變化的確很大。百草園是自然、自由的象征,而三味書屋則代表著傳統的教育方式,這種轉變塑造了少年魯迅對知識和教育的不同理解。那么,我們在《少年閏土》里看到的魯迅,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感呢?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少年閏土》中魯迅和閏土的互動。
學生B:魯迅喜歡和閏土一起玩耍,他們自由地探索世界,沒有什么束縛。
教師:沒錯!魯迅和閏土的友誼是建立在共同的自由探索上,這種關系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轉變相呼應。魯迅的童年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有過無憂無慮的時光,也經歷過教育的壓力。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吳伯簫的《早》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描述了魯迅小時候如何早早就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你們覺得魯迅的“早”體現了什么?
學生C:魯迅的“早”體現了他對時間的珍惜,懂得如何有效利用時間,不浪費一分一秒。
教師:非常好,“早”確實展示了魯迅從小就有的自律精神。與《少年閏土》中的魯迅相比,《早》中的魯迅已經表現出更多的自我約束和責任感。這也讓我們看到魯迅從一個純真無憂的孩子,逐漸變成一個有責任感、刻苦自律的少年。那么,《朝花夕拾》中的魯迅回憶起自己童年的經歷,又有什么值得我們思考的呢?
學生D:《朝花夕拾》里的魯迅似乎更沉靜,回憶過去時,他不再只是感慨童年的快樂,而是有更多對生活的反思。
教師:對,《朝花夕拾》中的魯迅已經是一個經歷過不少社會磨礪的青年,他回望童年時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朝花夕拾》中,他回憶的童年不僅是那些快樂的時光,還有他對家庭、教育甚至社會的觀察。這與《少年閏土》中的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成長過程密切相關。所以,我們看到,從《少年閏土》到《朝花夕拾》,魯迅的成長經歷是多方面的,他不僅是一個對自由有向往的孩子,也是一個逐漸接納社會責任和自律的少年。
教師:通過今天的聯讀,你們發(fā)現少年魯迅形象的哪些變化?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早》《朝花夕拾》這幾篇文章,試著思考一下,魯迅在不同階段的生活經驗如何影響他對教育和社會的看法?
學生E:我覺得魯迅從百草園的自由,到三味書屋的嚴苛教育,再到他在《朝花夕拾》中的反思,展現了他對傳統教育的反思。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從放縱到自律、從無憂到有思考的過程。
教師:是的,魯迅的成長是充滿矛盾和沖突的。他的童年,既有自由的百草園,也有限制的三味書屋。而這種經歷,塑造了一個對社會、教育有深刻認識的魯迅。在《少年閏土》中,我們看到他與閏土的友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看到他對傳統教育的感受;在《早》中,我們看到他自律的一面;在《朝花夕拾》中,我們看到他對這些經歷的深刻反思。
教師:通過今天的聯讀,同學們不僅了解了《少年閏土》中的魯迅形象,也通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早》和《朝花夕拾》了解了魯迅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教育、家庭、社會等因素如何影響他對人生的看法。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正如魯迅通過這些回憶所表達的那樣。
三、活化“1+X”中的“+”,優(yōu)化聯讀形式
“+”代表將課文內容與課外拓展材料進行結合的方式和手段,是提升閱讀效果、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關鍵部分。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將課文與課外讀物進行有效銜接。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通過《少年閏土》來探討魯迅少年時期的成長,同時也會通過課外讀物來加深對魯迅的了解。首先,我想請大家思考一下,魯迅在《少年閏土》中展現的形象是什么樣的?
學生A:我覺得魯迅小時候很聰明,雖然他喜歡自由,但他也有很多責任,很珍惜與閏土的友誼。
教師:非常好,魯迅在《少年閏土》里展現出的是一個聰明、機智的少年形象。而且,他對于友誼非常珍視,也展現了對外面世界的向往。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找到相關的段落,一起來快速瀏覽,看看魯迅在這篇文章中是如何描寫自己童年的。
學生B:我發(fā)現魯迅在百草園里有很多自由的時光,他喜歡與自然親近,但到了三味書屋,就被束縛住了。
教師:對,這就是魯迅成長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百草園的自由,到三味書屋的壓抑。這個轉折也深刻影響了魯迅的思想。那么,我們通過這種對比,看到他在這兩個階段的不同心境。這樣的對比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少年閏土》中的魯迅嗎?
學生C:能,百草園就像是魯迅的樂園,而三味書屋更像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磨礪”。
教師:很好。通過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大家不僅理解了魯迅的童年經歷,還能看到他從無憂無慮到逐漸感受到束縛的心路歷程。那么,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小組活動,分角色扮演一下《少年閏土》中的場景。想象一下,魯迅和閏土在百草園里相遇,他們會怎么交流?
學生D(扮演魯迅):閏土,你見過這么多有趣的東西,能告訴我更多嗎?
學生E(扮演閏土):我見過很多,不只是這些,外面的世界還有很多奇妙的事情呢!
教師:太好了!通過角色扮演,大家不僅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體驗魯迅與閏土的友誼。那接下來,我們還通過閱讀《早》這篇文章來進一步了解魯迅成長中的責任感和自律性?!对纭愤@篇文章是如何描述魯迅的早晨生活的?
學生F:他早早起來學習,雖然生活很艱難,但他依然堅持學習。
教師:是的,《早》中魯迅的自律與刻苦精神,恰好與《少年閏土》中展現的魯迅的天真和自由形成鮮明的對比。那么,結合《早》和《少年閏土》,你們覺得魯迅的成長經歷是如何影響他后來的思考方式和行為的?
學生G:我覺得,他的童年雖然自由,但從三味書屋開始,他的自律和責任感讓他變得更加成熟,他也能從早晨的堅持學習中找到生活的意義。
教師:非常好,大家通過這些對比和討論,已經能夠清晰地理解魯迅從無憂無慮的童年到自律成熟的少年階段的變化。這時,我們還通過推薦《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擴展大家對魯迅成長經歷的理解。
學生H:老師,《朝花夕拾》講的什么內容呢?
教師:《朝花夕拾》是魯迅回憶自己童年的作品,里面有很多關于他成長經歷的細節(jié),尤其是他如何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逐漸走向深思熟慮的青年。如果你們讀過這本書,就會發(fā)現更多魯迅與《少年閏土》中形象的共通之處。
學生I:老師,我覺得通過這些課外書籍的閱讀,我對魯迅有了更多了解,不僅知道他的童年,還能看到他如何走向成熟。
教師:正是如此。通過課內外的結合,我們不僅讓大家理解課文的內容,還通過不同的材料和形式,加深對魯迅成長的理解。今天的課堂通過角色扮演、跨文本的對比,以及自我反思,大家的收獲很大。下次,我們會繼續(xù)探討魯迅在不同階段的思想變化,繼續(xù)閱讀《朝花夕拾》。
通過這種師生互動的方式,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將課文與課外讀物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魯迅的成長歷程,并通過對比、角色扮演和自我反思等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思考能力,激發(fā)他們更廣泛的閱讀興趣。
四、構建“1+X”多維評價,完善評價體系
在“1+X”聯讀教學模式下,評價體系應全面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可通過設置閱讀目標,要求學生記錄閱讀日志或提交報告,了解學生的閱讀量和興趣。或者通過課堂討論、小組活動等方式,評價學生的閱讀質量和分析深度。對于創(chuàng)新性,教師可設計開放性任務,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后,結合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定期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展,及時反饋并調整教學策略,以提升教學效果。
在《少年閏土》的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首先設置清晰的閱讀目標,明確討論的重點:“今天我們要探討《少年閏土》中的人物成長及魯迅通過閏土所表現的社會背景。首先,大家思考一下,閏土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到最后的深沉與成熟,這一過程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教師通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提前思考,為討論做好準備。
課堂進入討論環(huán)節(jié)時,學生被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討論不同的議題。教師巡視在各小組之間,傾聽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生A,你提到閏土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孤獨感,你能進一步分析這種孤獨感對他的成長有哪些具體影響嗎?”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從細節(jié)入手,深層次地理解人物心理。學生A思考片刻后回答:“我覺得閏土在孤獨中變得更加成熟,雖然他與社會隔絕,但也在孤獨中形成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苯處燑c頭稱贊,并繼續(xù)與其他小組互動:“學生B,你們小組討論閏土與社會的關系,能分享一下你們的結論嗎?”學生B自信地說:“我們認為閏土的成長受限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他的內心沖突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孩子面對成人世界的無力。”教師繼續(xù)鼓勵并補充道:“很好,正是這種社會環(huán)境塑造了他不可避免的孤獨感?!?/p>
在各小組分享后,教師引導全班進行反思,“大家在討論中提到很多不同的觀點,尤其是關于閏土成長的背景和他內心世界的描述,大家根據這些內容進一步思考,為什么魯迅要通過閏土的眼睛讓我們看到社會的黑暗?”一名學生提出:“魯迅可能是想通過閏土的成長,警示社會對兒童的忽視?!苯處熾S即回應:“這是一個非常有洞察力的看法。魯迅的作品經常通過兒童的純真與成人世界的沖突來反映社會的弊病?!?/p>
在總結時,教師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全面評價:“今天的討論非常精彩,大家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挖掘,特別是你們從閏土的成長歷程中看到的社會背景和兒童的無力感,體現大家的批判性思維?!苯處熯€指出:“學生A在分析人物心理變化方面很有深度,學生B對社會背景的理解也很準確。”同時,教師也給出改進建議:“希望大家能繼續(xù)拓展思維,結合自己對社會和成長的理解,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成長不被環(huán)境束縛。”
課后,教師布置任務:“請大家寫一篇讀后感,分析閏土的成長過程及他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并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做對比?!苯處熗ㄟ^這項任務進一步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寫作能力,為后續(xù)的總結性評價提供依據。
通過這次課堂討論,教師不僅考查了學生對《少年閏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深入了解學生的思維深度、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即時反饋和引導,幫助學生在討論中提升批判性思維,同時結合課后任務進行總結性評價,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總之,通過對小學語文“1+X”聯讀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方面具有顯著的成效?!渡倌觊c土》作為教材中的經典篇章,與精心挑選的課外讀物相結合,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拓寬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在多元化的閱讀材料中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未來,我們應進一步探索和完善“1+X”聯讀模式,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和評價體系,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成長,為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批判思維的新時代學生貢獻力量。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