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發(fā)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是關注生命的本質和質量、以推動人的健康發(fā)展為根本目標的教育。學校應建立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確立“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實現(xiàn)智慧人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努力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思想品格”,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教育教學管理的全過程,優(yōu)化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與內容,構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第一,制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動綱領。形式上,注重教學、引導、訓練與服務相結合;內容上,強調全員知識普及與個體輔導并重;方法上,結合活動體驗與自我調適;時空上,融合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的多維度教育。
學校要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育實效;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絡、微信、黑板報等平臺,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定期舉辦心理專題講座和校園心理劇展演等活動;設立心理輔導室和團體活動室,開通心理熱線,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衛(wèi)生知識宣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組織心理主題班會、心理教育主題日(周、月),創(chuàng)造學生峰值體驗機會;開展“文脈傳承、經典流芳”誦讀活動,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學生心中;堅持評選“校園明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好榜樣,在學生心中播下善良、美好、責任和信任的種子,用愛溫暖更多的人。
第二,構建需求導向的立體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可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心理健康維護課程、心理行為問題矯正課程、心理潛能與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課程。
心理健康維護課程包括:自我認知課程——“我是誰”“悅納自己”“做有魅力的自己”等;自我對話課程——“快樂十八種技巧”“萌動青春情”“我與我的對話”等;人際關系課程——“你好,新同學”“男生女生的對話”“感謝有你”等;團隊合作課程——“我們中有我”“團結的力量”“共奏和諧樂章”等。
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矯正課程包括:自我認知類——“我是唯一的”“學會察覺”“聊聊自控力”等;壓力應對類——“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學會給自己減壓”“焦慮過濾器”“我心向陽”等;時間管理類——“我的時間我做主”“專注于當下”“對抗拖延”等;人際關系類——“媽媽請聽我說”“生活中難免矛盾”“高情商即善于言談”“巧妙避開校園霸凌”等。
心理潛能與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課程包括:自我管理系列——“規(guī)劃我日?!薄扒榫w照顧與習慣培育”“學業(yè)規(guī)劃與自我管理”等;學習方法引導系列——“學習合作中的傾聽與敘述”“閱讀能力決定學習能力”“學習自主學習”等;潛力激發(fā)系列——“考試腦科學”“奇妙的大腦”“學習有效記憶”“瞬間轉變”等。
建立健全各種機制,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第一,建立“四動”協(xié)同運行機制。需求驅動。學?;趯W生心理發(fā)展需求,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因時因地、因事因人、因情因境確定教育內容,設計活動主題,組織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教育與服務。
專業(yè)推動。依托腦科學、認知理論、深度學習理論、心理學特別是積極心理學和自我決定理論等新理論成果,科學指導并有力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
全員互動。遵循全員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則,建立面向全體、人人有責、相互協(xié)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充分發(fā)揮學校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人員、體育與健康課教師、心理健康課教師的核心作用和班主任、學科教師的重要作用。
家校社聯(lián)動。優(yōu)化家校社共育,增強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合力,通過家長學校、直播課程、溫馨提示、告家長書、社區(qū)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和途徑,向家長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育人理念,指導家長掌握親子溝通交流的方法技能,理性對待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和學業(yè)負擔,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第二,構建“三級”分層管理機制。一級: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小組,負責制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guī)劃,整合和共享各類資源,組織指導隊伍建設,定期召開專題例會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級:設立心理輔導與服務中心,由專職心理健康教師負責,組織班主任及骨干教師開展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務保障活動。三級:成立學生心理健康自助組織,依托學生會、團支部,由班級心理委員具體負責,發(fā)揮學生同伴互助、自省自育功能。
第三,構建“四類”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建設機制。專家團隊建設。聘請區(qū)域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引進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本土專家,選拔具有專業(yè)能力的教師組建學校專家團隊,通過學術論壇、微型課題研究、個案分析、個體學生診斷與輔導等方式,為學生服務。
導師團隊建設。選派有熱情、心理素質佳、善于溝通的教師,參加各級心理咨詢師培訓,積極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的制訂、學生團體與個體心理輔導等工作。
志愿者團隊建設。組建一支由熱愛學生、理解學生、具備較強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能力、愿意陪伴的教師、家長和學生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團隊,全面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專家講座、心理健康教育沙龍、線上論壇等活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更好地服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朋伴團隊建設。班級心理委員是班級同學遇到心理問題時的直接覺察者和疏導者。學??山⑿睦砦瘑T選拔、培訓和評價制度,通過分年級的月度培訓、案例討論、主題團隊輔導方案研究等活動,提高班級心理委員的察覺與幫教能力,并以《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手冊》為切入點,及時發(fā)現(xiàn)風險點,適時進行疏導和聯(lián)動處置,消除安全隱患。
第四,建立“三預”危機管控機制。強化常規(guī)預防工作,實施“一生一策”心理成長檔案制度。堅持覆蓋全體學生、全員參與,預防和減少學生心理問題及不良行為的發(fā)生。
加強預警工作,利用心理健康測評軟件,定期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完善篩查預警機制;排查教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建立師生心理健康狀況定期報告制度。
強化及時干預工作,關注心理障礙和特需學生,為心理障礙及心理高危學生建立檔案,并根據其心理狀況,安排專人進行一對一或多對一的疏導和干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應急預案,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責任編輯/曹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