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三次來農(nóng)安太平池。聽說這次參觀跑馬場,還可以體驗騎馬,我的腦海開始了各種興奮的想象。
小時候,家里也養(yǎng)過馬,父親把只有幾歲大的我放在馬背上,當時嚇得不行,急急地哭著要下來。長大后,再想騎馬,已是極大的奢望。這次有馬騎,我的心癢起來,像是血脈覺醒一樣,蠢蠢欲動。
我們驅(qū)車趕往馬場。有工作人員介紹:馬場旁邊是電影《南京!南京!》的取景地。我的腦子里開始構(gòu)思畫面:落日余暉,枯草殘垣,騏駿倚立,曠野長歌……
到了馬場,已有工作人員在那里往馬身上系鞍轡。一匹紅馬,一匹黑馬,高大健碩,溫馴地站在那里。兩匹馬都很英俊,眉心一點白,昂首吐氣間氣宇非凡。我忍不住上前去摸馬的臉龐。紅馬名叫紅云,臉龐硬朗,皮毛光滑溫潤,指尖觸到它的一瞬間,仿佛我與它已溝通了很久。在我的知識儲備里,摸馬的頭和臉是一種與馬的友好溝通,馬如果讓一個人摸臉就表示它對這個人的信任與親近,會讓人騎乘。工作人員在一旁講解馬場的情況,看我們靠近馬,趕忙告誡我們不能摸馬屁股。這我當然知道,馬在應激反應下會踢人。所以,我只摸馬的額頭與臉,看它聽話,才敢摸它的下嘴唇。
工作人員系好馬鞍,我迫不及待地要第一個騎上去。我兩手攀住馬鞍上的抓手,才發(fā)覺馬太高了,我在它面前就是一個小矮子。我左腳踩住馬鐙,雙臂用力,丹田提氣,猛地往上一躥,啊,我終于騎在馬背上了!
我騎著馬,馬場的工作人員牽著韁繩在附近走了一小圈。我忽然覺得騎馬不是件容易的事,怪不得那么多影視演員拍戲時騎假馬。馬走路時,它的腿骨上下起落,坐在馬背上的人就要隨著馬背的起伏來調(diào)整自己身體的平衡,兩只腳還要踩住馬鐙輔助用力,才能保持重心平穩(wěn),才能在馬背上坐端正。牽馬的是馴馬師,一邊牽馬緩行,一邊講解騎馬的要領,即使是沒騎過馬的人,也能輕松領會并掌握騎馬技巧。我剛剛適應了在馬背上的坐姿,坐直身子,美滋滋地對著大家的鏡頭美拍,一小圈已經(jīng)走完了,我只能戀戀不舍地下馬。
我環(huán)視整個馬場,才發(fā)現(xiàn)這里真是一個很有意境的地方。后面是一個很大的蒙古族風情的景區(qū),里面有三個蒙古包,中間最大的蒙古包是藍色的,兩翼各有一個白色的,院里還有蒙古族騎士雕像和一些原木做的窩棚、桌凳等。我的眼前竟不自覺地呈現(xiàn)出美麗的蒙古族格格騎馬的畫面——身穿鮮艷的騎裝,頭戴綴著五顏六色寶石珠串的華麗發(fā)冠,騎著高頭大馬,從蒙古包前嗒嗒走過……這畫面也太美了吧!
馬場旁邊是電影《南京!南京!》取景地,幾棟紅磚小樓,做成破壁殘垣的景象,讓人看上一眼就仿佛穿越回南京失陷慘絕人寰的歲月。連天炮火剛剛停歇,槍聲此起彼伏,四處哀聲不絕,遠處傳來輪船的汽笛聲,大量的難民在街巷涌動……此時,提槍跨馬,沖鋒奔來,會激蕩起多么澎湃的熱血!
我收回環(huán)視的目光,思緒又回到當下。一位先生已經(jīng)騎上先前的那匹紅云,正要跑上一圈,旁邊那匹黑馬空出來,沒有女生敢騎著跑。我一看機會又來了,立刻跑上去,翻身上馬,我想體驗一下跑馬的感覺。這時,飼養(yǎng)員大叔開來一輛電動三輪車,要用這輛車領著兩匹馬跑。三輪車跑得不算太快,我騎的那匹黑馬一直是收著力量小跑,有幾次幾乎要搶到三輪車前面去。馬背顛起來,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大彈力球,快速彈起,又落下。但我并不緊張,按照剛才馴馬師教的方法,調(diào)整好身體重心,穩(wěn)坐在馬背上。淺冬的風,呼響在耳畔,樹影從身邊掠過,《南京!南京!》外景地的樓影早已在身后遠去。馬蹄蹬踏有力的“嗒嗒”聲,像一串強勁的音符,與長風、鵲鳴相應和,仿佛一支時代進行曲,勢不可當,一往無前。我的心情也遼闊起來,向站在遠處的朋友們揮起手臂,覺得自己就是騎馬凱旋的將軍。
聽工作人員介紹,馬場里還有身價逾百萬的汗血寶馬。于是,我又有了一個期待。待到深冬之時,雪掩大地,騎上寶馬,破風踏雪,跑上一圈,那得多么帶勁啊!
晚飯后,我們和馬場的飼養(yǎng)員閑聊了一會兒。老人家六十多歲了,喂了一輩子馬,愛了一輩子馬。馬場的每一匹馬都有名字,都是他給起的。那些馬兒生得膘肥體壯,都是他精心喂養(yǎng)的功勞。每喂一次馬,要耗時約三個小時,一天喂三遍,最后一遍喂完已是晚上九點多。他幾乎沒有什么娛樂活動,全年無休。馬兒把他當作了親人,他也極力疼愛那些馬。旅游旺季,騎馬的游客多,有的馬累瘦了,他就會沖馬場經(jīng)理發(fā)火,不讓這匹馬再跑了,必須歇下來好好喂養(yǎng)。經(jīng)理知道他愛馬疼馬,非常聽他的話。太平池正是因為有許多像飼養(yǎng)員大叔這樣的全心全意愛馬、愛水、愛生態(tài)的人默默地工作和付出,才會有今天這樣生態(tài)繁榮的景象。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方人也更愛這方水土。人與人之間如此,人與自然之間亦是如此。
聽說,今年冬天,太平池又推出旅拍項目。馬場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多美好的回憶。那我就在這個冬天與太平池馬兒相約,待到風號雪舞、朔風凜冽之時,再來跑馬太平池。
太平魚米香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蔽挥谵r(nóng)安縣合隆鎮(zhèn)的太平池水庫,就是當?shù)厝艘锌康乃?/p>
太平池水庫有一條長約三千米的大壩,壩頂修成寬闊的公路,游客可以開車在上面行駛,一覽太平池美景。壩上有兩座飛檐的仿古式建筑,高聳于長堤之上,像兩個巨人并肩佇立,甚為雄偉壯觀。很多攝影愛好者都會以這兩座建筑為主景,在不同時間從不同角度取景,拍出詩意、壯美的作品。其實這兩座建筑是兩個大水閘,一個是泄洪閘,一個是灌溉閘。
順著灌溉渠望過去,一眼望不到邊的,是一片金色的稻田。工作人員說,水渠下有二十多坰稻田地,都是太平池旅游公司自己的稻田,每年來太平池的游客吃的就是這片稻田出產(chǎn)的大米。太平池水庫雖不是居民飲用水的水源地,但太平池的水質(zhì)好,無污染,上游注入的河水受到嚴格把控,經(jīng)過污水處理,再經(jīng)過分水閘分污后,才匯入太平池。因為流進太平池的水都是凈化過的無污染水,所以太平池水灌溉的稻米既營養(yǎng)健康又分外醇香。
太平池附近的農(nóng)戶都種水稻,他們每年向太平池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交很少的用水費,就可以隨時用太平池水來灌溉稻田。用水時,只要打聲招呼,公司就會給他們開閘放水。我們見到了一位種了一輩子水稻的農(nóng)民,與之交談,他的言語中全是喜悅與滿足。他說他喜歡種水稻,家有三坰多稻田,每年大米磨出來,就會有人聞香而至,上門來買,根本不用操心賣米的事。附近鄉(xiāng)村的人都來買米,大家都認可太平池水灌溉出的大米。
太平池水域?qū)掗?,漁產(chǎn)也很豐富。年近七旬的“漁把頭”,生在太平池邊,打了一輩子魚。他說太平池里有二十多種淡水魚,夏天劃船出水打魚,有時遇到魚群,一網(wǎng)就能打上來幾千斤魚,船都載不下。夏天打魚時,經(jīng)常是忙活一整天。他們隨船帶著鍋灶,餓了就支起鍋,用太平池水燉魚吃。說這話時,“魚把頭”陶醉似的閉著眼搖著頭,仿佛他此刻正在品嘗鮮美的魚肉。我在一旁聽得直咽口水,真想嘗一嘗太平池的魚,如果再配一碗噴香的太平池大米飯,是不是會把人給“香迷糊”了呀!
晚飯時,我們終于得償所愿。
剛走進餐廳,迎接我們的就是一股誘人的米香。我的饞蟲立馬覺醒。我環(huán)視整個餐廳,尋找香味兒的源頭,看見廚房門外的長桌上,放著一排自助餐盆,盆上的蓋子打開著,幾名工作人員正在自助加餐。米飯香味兒就是從那里彌漫開來的。我垂涎欲滴,真想快點嘗嘗這噴香的米飯。
米飯終于上來了。當餐廳服務員手端一大盤米飯向我們走來時,我的目光趕緊迎上去,跟著米飯盤子一起定格在餐桌上。餐盤里好像托著一座碎玉堆成的小山,白如脂玉的飯粒,粒?,摑欙枬M,泛著光澤。飯盤上微微騰起一層熱氣,濃郁的飯香四溢開來,直沖人的鼻腔,引逗著大腦皮層發(fā)出更迫切的指令——快吃!大家紛紛拿起小勺,往自己的餐碗中盛飯。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飯香像一個小炸彈,在我的嘴里引爆,瞬間香沁肺腑,讓人欲罷不能。待香味彌散開,舌尖牙側(cè)又立刻泛起回甘,一縷甜絲絲的味道,從舌尖開始,在口中彌漫,直甜到心窩里。大米飯粒綿糯微彈,軟硬適度,嚼起來特別舒服,要是就著魚吃就更好了。
正想著,服務員端著一個長方形的盤子過來了。不用猜,一定是魚。魚是地道的東北做法——紅燒。這盤魚看上去平平無奇,也沒有特殊的配菜與裝飾,不知道味道咋樣。有人率先嘗了一口。魚肉剛?cè)肟?,她便兩眼放光,贊不絕口。我趕緊去嘗,魚肉滑而不膩、嫩而不碎、鮮而入味,簡直是太好吃了!我的味蕾瞬間就被它給霸占了。就這樣,一口米飯一口魚,此時此刻就是人間最美的享受。
餐桌上還有一盤干炸小魚。起初我還以為是炸小黃花魚,心里便生起疑惑,守著太平池,為什么要炸黃花魚呢?我夾了一條,咬上一口,魚肉細膩鮮嫩,似有一股甜香。啊,這不是黃花魚,這是小白魚。這種魚對生存環(huán)境的水質(zhì)要求特別高,平常很難買到。我很小的時候,父親看管老家稻田地的水泵,用網(wǎng)兜接到過這種魚,拿回家,母親也是用油干炸,于是這道炸魚就成了我味蕾的白月光。今天,我的味覺神經(jīng)被這盤魚給喚醒。時光、味道、場景,在我的腦海里回溯、交疊、變換,思緒以電光石火一樣的速度在懷想、追憶、回轉(zhuǎn)。一盤干炸小白魚,攪動了我塵封幾十年的記憶,我猛吃兩口米飯,把潮濕的情緒往下壓一壓。
飯后,我們?nèi)ゴ髩紊腺p月。太平池水面上波光粼粼,偶爾能聽見魚兒翻身擺尾激起的水花聲。今年冬天,太平池還要舉行冬捕活動,那將是一場空前的盛會,我一定要來看看。夜色中,我向壩下的稻田遠眺,仿佛聽見水稻拔節(jié)抽穗的聲響。我的心頭不禁泛起喜悅,明年大家一定還會在一起“稻花香里說豐年”。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