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落實全面育人的重大決策,貫徹落實“幼小銜接”對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具有標志性意義。那么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如何讓一年級小學生愛上學校、喜歡上學?如何讓學習好玩起來?如何讓學生從身心適應走向學習適應?如何幫助兒童適應從游戲活動轉向課堂學習的過渡?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研發(fā)并構建了跨學科主題課程,促進兒童身心全面適應。
1.跨學科主題課程的整體建構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lián),強化學科內知識整合,統(tǒng)籌設計綜合課程和和跨學科主題學習。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加強課程綜合和課程協(xié)同育人的重要課程板塊,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因此,堅持課程協(xié)同育人,是做好幼小銜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主渠道。
課程是育人的載體,也是開展入學適應教育的基礎。學校以幼小銜接課程的研發(fā)為著力點,進行跨學科主題課程的構建。一年級跨學科主題課程研發(fā)與實施的路徑為:基于國家課程確定主題,確定“五育”目標,重組學習內容,設計有效活動,實施主題課程,研制評價量規(guī)。主題課程主要包括“探秘巴學園”“巴學園里的號令”“巴學園里的小動物”“三棵大樹”“時間與影子”“圖形大世界”等主題??鐚W科主題學習均指向“兒童全面適應性目標”,如“探秘巴學園”突出身心適應,讓學生喜歡上學;“巴學園里的號令”突出社會適應,讓學生遵守規(guī)則;“巴學園小動物”突出學習適應,培養(yǎng)學生樂學好問的品質;“三棵大樹”指向學習適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探秘巴學園”整合了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等學科內容,以“繪制出我心中的校園”為任務,設計了“按圖索驥,初探巴學園(找地點)—如數家珍,再探巴學園(校園景觀貼名帖、數出物品個數等)—情有獨鐘,我是小向導(介紹校園一景)—制作巴學園景觀”四個板塊內容。依托校園探秘活動,讓學生手持探秘圖走入校園,探出樂趣,探出成功,探出自信,進而消除對新校園的陌生感,快速熟悉校園,進而喜歡學校,喜歡上學。
又如,“巴學園里的號令”的目標指向“社會適應”,引導學生遵規(guī)守紀。這一主題讓學生發(fā)現、提出校園中的問題(如安全隱患),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自主制定校園規(guī)則、修正規(guī)則、宣講規(guī)則、執(zhí)行規(guī)則。課程整合了數學、語文、道德與法治等多個學科,幫助學生制定了安全規(guī)則、生活規(guī)則、交往規(guī)則。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性地詮釋著安全、公平、能遵守、開心的“好規(guī)則”標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感。
2.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策略
9月,一年級學生需每天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10月、11月、12月,學生分別進行一個主題課程的學習,從身心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順利走向學習適應。
創(chuàng)新教研新模式,發(fā)展教師跨學科素養(yǎng)。幼小銜接課程的構建與實施不僅滿足了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同樣給教師帶來新的發(fā)展和成長。為了保障幼小銜接課程的順利實施,教師形成了跨學科教研組,使其成為一個文化型、學習型、研究型的“五育”并舉教研共同體。為了實現學生主題學習的同步性,由六位教師負責四個班的主題教學,形成了多學科融合、多教師共研、多元文化萌生的多人多學科協(xié)同教學新模式。
跨學科主題任務引領,讓兒童解決真實問題。主題的確定基于國家課程,結合各學科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驅動性任務。各個學科有交集的素材作為主題線索,確定為學習主題,并設計出相關聯(lián)的任務序列(見下表)。在任務引領下解決真實的問題,讓兒童經歷和體驗完整的生活,培養(yǎng)兒童跨學科的理解力。
以主題“圖形大世界——變廢為美創(chuàng)意制作”為例,一年級小學生通過課程不僅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圓柱、球體的特征,還了解了廢舊資源分類、再生利用等知識,還深刻領悟到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重要性。教師帶領學生制作了乒乓球撿球器,以圓柱形的膠棒為手柄,用長方體的盒子作為撿球的筐。在長方體的格子上套入幾個皮筋,當乒乓球進入筐后,皮筋自動復原,球就出不來了。這樣的撿球器非常實用,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解決了居家打乒乓球時的撿球難題。
豐富教學評價形式,發(fā)揮評價育人導向作用??鐚W科主題學習重視真實情境問題的解決,兼具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因此,學校建立了多元的評價機制,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首先,形成了以表現性評價為主的評價形式,根據制定表現性任務的評價量規(guī),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其次,跨學科主題學習創(chuàng)造了“多元評價”。以趣味化、游戲化的“闖關”為評價方式進行展示性評價,如“闖關展示”中的“我會講故事”“我能解決問題”“日晷展示會”等是跨學科主題課程的展示匯報,體現“教、學、評”一體化。課程主體與社會資源協(xié)同鏈接,學科知識和生活世界有效鏈接,使學生的能力充分展示。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小幼銜接的課程設置與實施的研究”(課題編號:CDDB22340)研究成果
編輯 _ 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