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周女士幫女兒小霏收拾房間,發(fā)現(xiàn)小霏在桌上給她留了一張字條:“保護個人隱私,請媽媽不要翻我的東西?!毕氲讲痪们澳概畟z剛因為這件事爭吵過,周女士無奈地看了看孩子凌亂的房間,放棄了清潔計劃。
周女士說:“小霏今年快小學畢業(yè)了,一直是我事無巨細地照顧。但最近這一年多,小霏開始跟我們拉開距離,不再像以前那樣圍著我們說這說那,也不像以前那么聽話了。我們清楚孩子長大了,需要自己的空間,所以也多次跟她表過態(tài),告訴她‘我們作為父母,會無條件愛她’,可這孩子根本不領情,覺得我們就是用這個理由“道德綁架”她。真不知道今后怎么跟孩子表達我們的愛?!?/p>
全國模范教師、天津南開區(qū)中心小學高級教師張楠楠說,很多父母有這樣一個誤區(qū),認為關照孩子、愛孩子越多,孩子的幸福感就會越強,自己也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感動中。她建議,首先,為人父母者在對孩子無條件付出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進行反思:自己對孩子的關愛是否適合孩子?是否恰好也是孩子所需要的?面對自己父母給予的關愛時,是否也會生出感恩之情?通過自我反思,從而理解自家孩子對自己稍顯冷漠的態(tài)度。其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對孩子的愛要逐漸從瑣碎的日常生活照料中“退出”,要更加注重讓孩子逐步獨立于社會的引導。最后,父母無條件愛孩子并不是要把孩子罩得嚴嚴實實,而是跟孩子一起慢慢變好,既是親子,又是搭檔和朋友,一起攻克難關,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