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料庫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CiteSpace和Antconc了解第一人稱代詞的研究方向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在Antconc和CiteSpace技術手段的支撐下,運用韓禮德人際功能理論對近五年中俄兩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進行對比,并分析在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上產生共性和差異的原因,研究發(fā)現俄羅斯國情咨文中更常使用第一人稱代詞,并且在中俄兩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復數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復數第一人稱代詞在中俄兩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所體現的人際意義都是為了拉近與人民的距離,由此來達到交際目的。
通過知網搜索與第一人稱代詞相關的文章,發(fā)現核心文章共46篇,樣本數量較少,搜集與第一人稱代詞相關的文章共325篇,并對發(fā)文量進行了統(tǒng)計,到2010年為止基本呈上升趨勢,最近幾年有下降趨勢,如圖1所示。
在研究方向方面,通過核心期刊和碩士文章關鍵詞的聚類圖可以發(fā)現對第一人稱代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比研究、第一人稱的身份建構、第一人稱的功能及其他方面,如圖2所示。
在語種方面,對于第一人稱代詞的對比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英或中美等國家的對比上,而中俄對比卻很少。在第一人稱代詞的研究上涉及批評話語、人際功能與文化差異、文化對比、人稱代詞修飾功能等視角。如田海龍英漢“we”/“我們”的人際功能與文化差異,從人際功能的角度對比分析英漢第一人稱代詞復數及反映的文化差異。在田海龍的另一篇文章《“我”“我們”的使用與個人性格》一文中也有詳細的分析。朱曉敏從批評話語視角的角度對第一人稱代詞復數英譯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在譯文中第一人稱復數出現的次數要高于原文,主要是受到了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并且文章中關于中英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復數所體現的人際意義是具有權威性還是自謙性,這一點與田海龍所論述的一致。覃斌從中美國家領導人政治演講出發(fā)對第一人稱代詞的對比研究,張曼從中外摘要的角度對第一人稱代詞用法進行對比研究,齊光先分析了現代俄語的第一人稱代詞及其修飾作用等。
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包含兩個部分:系統(tǒng)語法和功能語法,本文研究主要涉及功能語法中的人際功能理論,人際功能又可以理解為“闖入者”功能(指向他人灌輸自己的思想)?!耙簿褪钦f人們用語言來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際關系,用語言來影響別人的行為,同時用語言來表達對世界的看法甚至改變世界”。在人際功能中包含兩個基本內容:一是講話者對聽話人的態(tài)度,二是講話人對所說內容的確信程度?!皩崿F人際功能通過四個途徑:語氣、情態(tài)、人稱系統(tǒng)和評價系統(tǒng)?!北疚膶娜朔Q系統(tǒng)中第一人稱代詞入手,分析在中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所體現的人際功能。
中俄近五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
使用情況調查
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情況調查。因2022年俄羅斯沒有發(fā)表國情咨文,為使對比更具說服力,本文自建2018年—2021年和2023年這五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和俄羅斯國情咨文兩個語料庫。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情況調查。漢語屬于孤立語,對第一人稱代詞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在這五年中第一人稱代詞總共出現105次,單數共計出現次數10次,復數共計出現次數95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復數的使用是單數的9.5倍,可以發(fā)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領導人更傾向于使用第一人稱復數形式,這有利于營造出和諧的氛圍,拉近與人民的距離。
俄羅斯國情咨文中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情況調查。“俄語屬于屈折語,在屈折語中有豐富的詞形變換,動詞尾綴變位中會包含人稱語素,而在俄語中人稱代詞省略的現象是常見的?!睘槭箶祿涌陀^、準確,在對俄羅斯國情咨文進行調查時將第一人稱代詞分為有形和無形兩種情況,有形指主語出現的情況,無形指主語沒有出現,但是根據動詞變位可以判斷主語為第一人稱代詞的情況,跟在主語后出現的動詞變位情況不計入。
有形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情況。在俄羅斯國情咨文中,有形第一人稱代詞共出現534次,其中單數出現120次,復數出現414次。研究發(fā)現,使用復數的情況是單數情況的3.5倍,在第一人稱代詞的選擇上,更多的是采用復數形式,用法與中國相同。
無形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情況。在俄語中,第一人稱代詞單數的動詞變位結尾有兩種形式,在調查時分別進行統(tǒng)計。無形第一人稱代詞共出現499次,其中單數共出現432次,復數出現67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單數的情況是復數的6.4倍。在無形第一人稱中,更多采用單數形式,這是因為在主語省略的情況下,單數形式的選擇語氣更加委婉,軟化了語句的絕對性,降低了講話的主觀性程度,這種用法會顯得更加謙遜。
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對比
第一人稱代詞“我”的使用情況對比。通過得到的數據發(fā)現,在這五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我”的使用次數并不高,而在俄羅斯國情咨文中,有形和無形“我”的使用次數高達552次,是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55倍,國情咨文中“我”的使用如此之高的原因是,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總統(tǒng)的權力,也展現普京獨立、自信、強勢的特性。其中,無形“我”高于有形“我”使用頻率的原因是,這種用法會軟化話語的絕對性,降低了領導人講話的主觀程度,更加謙虛。在政治語篇中“我”作為主語,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我”作為發(fā)言代表,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俄羅斯國情咨文中“我”更多的是強調總統(tǒng)的權力。
第一人稱代詞“我們”的使用情況對比。在“我們”的使用上,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使用次數是95次,占第一人稱代詞使用的90.5%,俄羅斯使用次數是481次,占總第一人稱使用的46.6%,是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5倍。雖然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的使用次數要低于國情咨文,但是從總體占比上看,政府工作報告要更傾向于使用復數的形式,是因為“我們”不僅能夠拉近與群眾的距離,還在長時間的會議報告上,有助于集中群眾的注意力。其中俄羅斯國情咨文中有形“我們”出現的次數要高于無形“我們”出現的次數,更加表現出謙虛,增強集體意識。
第一人稱代詞“我”和“我們”的使用情況對比。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的使用次數是“我”的使用次數的9.5倍;俄羅斯國情咨文中,“我”的使用次數是“我們”的使用次數的1.1倍。對比發(fā)現,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領導人幾乎很少用第一人稱單數形式,并且根據第一人稱單數形式出現的位置發(fā)現,單數只是用于開頭和表示感謝。俄羅斯國情咨文中領導人更傾向于使用第一人稱代詞單數,更注重個人主義。中國領導人更加注重集體主義,單數的使用在政治文本中會少于復數;而俄羅斯注重個人、權力意識,在使用時單數的使用會多于復數。
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
第一人稱代詞使用異同研究。中俄兩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使用相同點。從第一人稱代詞單復數出現的頻率來講,無論是在國情咨文還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復數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中俄兩國領導人更多的是將自己歸屬于一個集體,強調集體的重要性。在中俄政府工作報告中復數的使用,通常會表現出一種親近和自謙的狀態(tài),以此來影響人民群眾的認知,通過拉近與人民之間的距離,以此來達到自己的言語行為目的?!拔覀儭辈粡娬{自我,而是集體意識,集體主義思想,更利于決策的實施。復數的使用還含有決策、方案等是領導人一起參與和共同決定的意味,強調大家一起努力、做事的重要性。
中俄兩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使用的不同點。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的使用較少且更傾向于使用復數,俄羅斯國情咨文中更常使用第一人稱代詞且更傾向于使用單數。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更傾向于使用復數的原因在于復數建立的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更能拉近與人民的距離;中國提倡集體主義,復數的使用也有力地證明了將自己、國家與人民聯系起來,作為一個集體而存在。在俄羅斯,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要更加頻繁,一是因為受語言的影響,必須存在主語,使用會更多;二是因為更加注重自我,自我意識強烈,其中咨文中單數的使用較多更體現第二點。
第一人稱代詞“我”與“我們”體現的人際意義?!拔摇斌w現的人際意義。在政治語篇中“我”的使用主要是表達說話者本人的觀點和態(tài)度,代表個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使用“我”也表明報告人有承擔話語的責任;國情咨文中“我”的使用更多體現一種權力意識,突出個人特性,并且“我”塑造了一個積極的形象,在國情咨文中“我”的使用存在是為了在國民面前樹立一個盡職盡責好總統(tǒng)的形象。所以,在兩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我”的使用會存在顯著差異。
“我們”體現的人際意義。“我們”的使用主要是用于表明政權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使語氣親切,群眾容易接受,產生共鳴,更容易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容易讓群眾置身政策之中,提高主人翁意識,明白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以此來達到自己的言語行為目的。
第一人稱代詞體現的人際功能。人際功能的兩個基本內容,生動體現在政治文本中。在中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單數的使用用于體現國家領導人的身份地位,并且“我”僅代表自己的觀點及感受,說話人有能力承擔這個責任。國情咨文中“我”的使用次數極高于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到中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在人際功能上所體現的差別:俄羅斯咨文中“我”的使用存在權力意識,對于聽話人來說是不可違抗的,并且對于所說的內容一定是確信的;而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僅代表自己的感受,不具有權力。
從“我們”的對比中可以看到,俄羅斯國情咨文復數的使用次數是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5倍,但是在總體使用頻率上政府工作報告幾乎是國情咨文的1.9倍。在兩個報告中,“我們”的使用都降低了領導人的身份,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體現一種包容性、團結性和支持性的語言。但是區(qū)別在于,俄羅斯咨文中“我們”的使用存在自謙的意味,處于同樣地位的人也這樣看,增強了說話的邏輯力量;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使用“我們”是營造和諧的氛圍,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強調一起努力。
在中俄兩國政府工作報告中,人際功能主要是通過人稱系統(tǒng)實現的。在國情咨文中更傾向于使用第一人稱代詞,且使用單數較多,單數的使用強調總統(tǒng)的權力及塑造總統(tǒng)積極形象的作用,復數的使用表示自謙,拉近與人民的距離,促使決策更好地實施。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要低于俄羅斯國情咨文,且使用復數較多,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復數的使用更多的是為了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強調集體的重要性。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存在差異的原因:一是兩國存在文化差異,中國重視集體,俄羅斯強調個人;二是語言特點存在差異,漢語可以無主語,俄語必須存在主語。在政治文本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人際功能主要體現在:單數能夠強調說話人責任感,但是單數更加強調權力意識;使用復數是為了拉近與人民的距離,將大家置于一個集體中。政府工作報告具有權威性,通過分析中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人稱代詞在使用上的異同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領導人在使用第一人稱單復數時想要表達的人際意義。在俄漢語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上要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話語及目的,選擇合適的第一人稱代詞進行使用,通過言語表達來影響人們對事情的看法,進而達到言語行為目的。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