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繪畫表達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5)08-0070-03
【班會背景】
八年級的學生正經(jīng)歷著埃里克森理論中至關重要的建立自我同一性階段。在這個發(fā)展階段,如果學生沒有形成清晰的自我認知和個人未來規(guī)劃,他們可能會遭遇自我同一性危機,從而產(chǎn)生對自身不確定性的焦慮,以及與群體之間的疏離感,有時甚至還會導致情感上的淡漠和對他人關懷的缺乏。因此,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并認可自我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接納能力和自信心,同時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個體間的差異。
【班會目標】
1.能夠了解并描述自己的性格、愛好、優(yōu)點和面臨的挑戰(zhàn)等。
2.能夠初步地悅納自己。
3.學會用簡單繪畫表達自己的個性和情感。
【班會準備】
A4白紙若干、彩筆八套
【班會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引出主題——熱身環(huán)節(jié)
師:同學們下午好!你們來猜猜我是誰?
生:你不是××嗎?
師:當然,你們知道我的名字,但是我的特點、性格、愛好等,你們知道嗎?
生:嚴格、帥氣……
師:是的,但這是同學們眼中的我,我心中的自己是這樣的,不知道會不會和你的想法一樣呢?
PPT呈現(xiàn):心理、略胖、帥氣、游戲、i人、數(shù)學、音樂、親和……
師:(解釋這八個詞并和學生互動)這八個詞代表了我的性格、愛好、優(yōu)點、職業(yè)甚至是生活中的挑戰(zhàn)等等,囊括了大部分的我。
師:那么你是誰呢?我想請大家一起來玩一個游戲,每個人拿出一張白紙,在2分鐘內至少用八個詞來完成對自己的描述。
師:接下來哪些同學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1:我的是“無能、平凡、普通、相貌平平、溫和、是個人、熱情、游戲”。
生2:我的是“足球、音樂、游戲、不好不壞、學習、高大、歷史、推演”。
設計意圖:引出主題,利用教師自身的實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意識到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并且通過游戲形式讓學生產(chǎn)生參與感,為后續(xù)的深入探討打下基礎。
環(huán)節(jié)二:自我探索——自畫像創(chuàng)作
師: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人兒,這個小人兒可能是興高采烈的,可能是樂觀幸福的,也可能是低調內斂、沉默少言的,八個詞可能形容不盡,我們可以用自畫像的形式來更多地描繪自己。接下來給大家8分鐘的時間,請大家在白紙上描繪出自己的形象,然后在旁邊用關鍵詞或者簡短的文字來輔助描述心中的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繪畫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使抽象的自我概念具象化。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情感狀態(tài)、性格特征及個人喜好等,同時也為之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環(huán)節(jié)三:自我接納——自畫像分享
教師呈現(xiàn)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介紹自己,說說你最喜歡和最不喜歡自己的哪一點。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小組內同學們的畫作,有沒有和你一模一樣的同學呀?
生:沒有。
師:是的,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接下來請在小組內分享一下最獨特的自己,記得和他們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那一部分是什么。
第二個問題:班內分享自畫像,最喜歡和最不喜歡自畫像中的哪些內容。假如我們不喜歡自己的某一點,該怎么辦?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班級里進行分享,說明一下自己的自畫像內容,并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最喜歡和最不喜歡什么。
生3:這個是我,我很喜歡音樂,希望自己能夠考上音樂特長生,冰塊代表我是一個高冷的人(見圖1)。
師:謝謝你的分享,我注意到你的畫像中頭發(fā)是發(fā)光的,身上還有紅色的花朵,給人一種溫馨美好的感覺,但是你在臉部涂了冷色還有這個字,能和我們簡單說一下原因嗎?
生3:我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所以才會畫這個。
師:那么你面對自己的這個特點,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3:我就是有點不自信,這也沒辦法。
師:是啊,人的外在是天生的,顯然是無法改變的,只要你愿意接受自己欣賞自己,那么你就依然可以擁有自在快樂的自我。你能跟我們說說你最喜歡的部分嗎?
生3:我最喜歡的是音樂的部分,因為我擅長樂器,我覺得自己在演奏的時候是閃閃發(fā)光的。
師:很棒!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只要你善于探索,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
第三個問題:說一說,小組內你最喜歡誰的自畫像,你最欣賞畫中的哪些內容?別人喜歡你的某一點,你有什么感受?會怎么辦?如果別人不喜歡你的某一點,你會怎么辦呢?
師:請每位同學說一說,你們在小組內最喜歡誰的自畫像,你最欣賞畫中的哪些內容?
生4:我最喜歡的是小明的自畫像。他畫了一個戴著耳機聽音樂的自己,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因為我也很喜歡音樂,而且他還在旁邊寫了一些歌詞,感覺很用心。
師:很棒的選擇!小明,你聽到有人喜歡你的自畫像有什么感受?你會怎么做?
生5(小明):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有人能理解我對音樂的喜愛。我會繼續(xù)保持這份愛好,也許以后我們可以一起分享音樂。
師:太好了,保持熱情總是很重要的。那么,如果有人告訴你,他不太喜歡你自畫像里的某個元素,比如說耳機,你會怎么回應呢?
生5(小明):我不會因為別人的不喜歡而改變自己。畢竟,這是我自己的愛好。
師:非常成熟的態(tài)度!還有其他同學想分享嗎?
生6:老師,我最喜歡的是小紅的自畫像。她畫了一個拿著書本的自己,旁邊寫著“知識就是力量”,我覺得很有意義,因為我也愛讀書。
師:很好,小紅,你怎么看待他對你自畫像的喜歡呢?你有什么打算?
生7(小紅):我覺得挺高興的,因為有人認同我的理念。我打算以后多借些書給同學們,希望大家都能愛上閱讀。
師:這是個非常好的主意!如果有人對你自畫像中的某些方面表示不太贊同,比如認為讀書太枯燥了,你會怎么處理這種情況呢?
生7(小紅):我會嘗試分享一些有趣的書籍,讓他們知道讀書也可以很有趣。同時我也會尊重他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
師:非常好的回答!同學們,通過這次分享,我們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要敢于展示真實的自我,面對不同意見,我們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即使有人不喜歡我們的某個特點或興趣,我們也不必過于在意,只要我們自己認為是對的,就應該堅持下去。同時,也要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同選擇。
設計意圖:首先,創(chuàng)建支持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們在一個較為私密的環(huán)境中展示自己,這有助于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同時也是對學生社交技能的一種鍛煉。其次,讓每個學生能從他人身上看到不同的特質,從而增強對多樣性的理解和尊重。最后,通過詢問學生關于他人自畫像的看法,以及他人對自己評價時的感受,可以幫助學生發(fā)展同理心,并學習如何處理不同類型的反饋。
環(huán)節(jié)四:接納自我——自畫像命名
為自畫像命名并總結今天的收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完成了自畫像的制作,并且大家都非常用心地為自己的作品添加了個人特色。接下來,請每位同學給自己的自畫像起一個名字,并且分享一下在這個過程中你最大的收獲。
生8:我給我的自畫像命名為“夢想家”,因為我畫的是成年后的自己坐在書桌前,周圍都是各種書籍和圖紙。今天我最大的收獲是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夢想和追求的方向,而我也更加堅定了要成為一名工程師的理想。
師:非常好,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下一位想分享的是誰呢?
生9:我的自畫像叫“籃球的神”,因為我是個籃球迷,畫中的我正在投籃。我覺得這次的活動讓我更加珍惜和朋友一起打球的時光,也讓我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師:很棒,從你的自畫像中可以看到你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團隊精神的理解。
生10:我的自畫像叫作“宇宙探索者”,因為我畫的是自己穿著宇航服站在月球上。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追求夢想的道路雖然艱難,但是只要不斷探索,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師:太好了,你的自畫像充滿了冒險精神,也體現(xiàn)了你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態(tài)度。感謝大家的精彩分享!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今天的課程。我們通過創(chuàng)作自畫像,更好地認識了自己,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獨特之處。在分享過程中,我們學會了欣賞他人,同時也增強了自信。最重要的是,我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接納自己的缺點。不僅如此,我們也要尊重和支持彼此的不同。希望大家可以把今天的體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接納自己,表達自己,真誠待人。
設計意圖:通過自畫像命名的方式,幫助學生明確自我認知與個人未來規(guī)劃,促進自我接納,同時培養(yǎng)對個體間差異的尊重與理解。
【班會反思】
本次課以繪畫表達為載體來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表達自己,從課堂表現(xiàn)來看這次班會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們積極參與,并且在自我認知和相互理解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然而,課程中也存在一些可以優(yōu)化的地方,特別是在時間管理和學生表達深度方面。今后在設計類似的活動時,可以進一步細化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并考慮采用更多的互動形式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安全、輕松的氛圍中探索自己,表達自己。
參考文獻
[1]叢玉明,李鳳杰. 利用繪畫療法幫助中學生提高友誼質量的心理課程設計——以“遇見你真好”主題課為例[J]. 遼寧教育,2023(2):21-23.
[2]周月平. 繪畫心理分析: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5):73-74.
[3]袁哲海. 基于“自識”的心理輔導課教學要義[J]. 中小學德育,2020(9):56-59.
編輯/張國憲 終校/黃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