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已滲透到各行各業(yè)中,教育行業(yè)也不例外。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為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教育資源,許多學校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而依據(jù)信息技術革新的教學方式就是“智慧課堂”,該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巨大便利,使教師能有更多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智慧課堂中得到更多發(fā)展。本文將主要探討小學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智慧課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構建
由于信息技術越來越發(fā)達,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活動。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應用信息技術構建智慧課堂,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輕易獲取更多教學資源,輕松地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生動形象的教學場景。信息技術在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的同時,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為學生的素質教育做出貢獻。本文主要討論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進而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一、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抽象思維發(fā)育還不完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將學生所學習的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實際情境。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也是如此,學生面對抽象的文字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格外關注如何將抽象的文字知識描述轉化為直觀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學主旨在于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思想品德與法治的內涵。教師可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獲得知識,進而理解知識的內涵。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想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需通過文字描述進行,單一的文字描述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讓學生在教師的語言描述中喪失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以及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可改善原本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展開情境教學,進而可將文字、圖案、聲音相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學生在此學習環(huán)境下,很容易對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所講授的知識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在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時,可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理解每個公民都應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但是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法律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更不用說憲法的權利及履行義務等。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感受法律的意義,因此在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法律的含義。在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高鐵霸座,被罰二百元”的視頻,在學生觀看結束后,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然后教師進行總結性發(fā)言,讓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與法律產生聯(lián)系,在學生心上種下一顆法律的種子。然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寫出“什么是法律”這幾個字,讓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以保證學生建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與教師共同總結法律的含義,然后展示幾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中出現(xiàn)了哪些與法律相關的信息,并進行總結。接下來,教師可繼續(xù)引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在你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經歷過與法律相關的事件?”,以學生的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使學生對法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通過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以及法律出現(xiàn)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使學生能更容易理解法律的含義,包括理解每個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也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輕松學習
在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綜合性較強,其中所包含的知識展現(xiàn)出繁雜的情況,在教材中雖然有圖片搭配文字幫助學生理解,但是所展現(xiàn)的內容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利用已有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取得較高的教學成效,首先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可以顯著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實現(xiàn)高效課堂。然而,在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同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學生要學習的知識一定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并且在進行教授時,需以教材中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實際生活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涵。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教材進行內容補充時要注意調動課堂氣氛,在展示知識時將圖文與聲音相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在濃厚的學習環(huán)境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我是獨特的”教學中,為使學生多角度地了解自己的特點,全面認識自己,明確自身的獨特性,教師希望學生正視自身不足,正確解決他人看法與自我不一致問題,從而改進自己,使學生能從理想自我的角度深入認識自己,達到了解自我的目的。最后,學生通過回顧自己的秘密,感受自己的內心世界。為了使學生能充分地自我認識,教師可通過播放《我相信》等歌曲,首先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自我。教師還可以設置小游戲,準備一些樹葉,學生要在這些樹葉中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尋找未果后,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引導,告訴學生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應正確認識自己。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閃光點,同時要引導學生正視自身的缺點,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無可替代的。在正確認識自己后,教師同樣要引導學生正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在許多場景中,他人的看法實際上并不重要,應從理解自我的角度深入了解自己,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師將理論知識講解結束后,可再次播放歌曲,并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使學生對課堂留下深刻印象,進而深入地理解課堂內容。
三、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課堂內容
在網絡發(fā)達的當下,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利用教育資源的多樣化,但同時由于網絡中教育資源的信息量大且繁雜,學生在使用時無法對其深入理解,只是簡單地進行整理分類。當教師在豐富課堂內容,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時,就可利用網絡資源來實現(xiàn)。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jù)所查找的學習資源先進行整理分類,篩選出可利用的資源,再將資源編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從而為學生帶來更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而教師在利用網絡資源時,要注意不能太過于依賴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設計。網絡資源是作為輔助性工具出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不能主次顛倒,否則學生在學習中抓不到重點,導致學生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教師在整合網絡資源時,應使其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從網絡資源中充分體會所學知識的內涵。此外,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進行知識拓展,通過讓學生了解時事,分析原因,并制訂解決方案,達到拓展學生思維的目標,增加學生道德與法律意識。
例如,在課程“建立良好的公眾秩序”中,學生應明確公共生活要靠良好的秩序維護,并且通過搜集公共標志,了解不同公共標志在相應場所的應用,還應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文明程度不僅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反映,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體現(xiàn)。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為使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可為學生播放公共秩序被擾亂的視頻,并詢問學生是否喜歡這樣的環(huán)境,讓學生明白保護公共秩序的意義;接下來再為學生科普,在公共場合什么樣的行為屬于文明行為,什么樣的行為屬于不文明行為,然后為學生播放秩序井然的場景視頻,讓學生感受秩序在公共場合的重要性。隨后,教師可展示一些公共場所的指示牌,教授學生如何辨認這些指示牌,以及不同的指示牌在不同場合中的用處。最后,教師可為學生播放《公共生活好習慣》視頻作為本節(jié)課的總結,讓學生在視頻中鞏固課堂中學習的內容,利用網絡資源顯著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及對社會的思考,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
四、建立智慧評價系統(tǒng),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tài)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評價系統(tǒng)的建立必不可少,該系統(tǒng)不僅可使教師直觀感受學生階段性的學習狀態(tài),還可幫助學生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時加以改正。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評價系統(tǒng)的建立通常需要教師不斷觀察,既消耗教師的精力,又會由于誤差得不到正確的信息。而在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后,教學評價變得簡單明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檢查,教師可直接利用學習軟件進行測試,不僅可得到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還可根據(jù)學生的答題情況,對班級學生的整體學情進行分析。另外,對于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可通過軟件測試,更深入地了解班級學生的情況,進而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處理。
例如,在一單元的學習結束后,教師可利用超星學習通等軟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測。首先,教師在軟件上設置單元測試題,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作答。其次,教師可在軟件后臺觀察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而了解每位學生答題所用時間及每一道題的停留時間。最后,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答題狀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總結學生這一階段的整體情況,進而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質量。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的構建,可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內涵。由于網絡上資源豐富,學生并不能做好篩選,所以教師可幫助學生篩選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擴展,使學生的道德感與法律意識得到提升。最后,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可建立智慧評價系統(tǒng),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tài),以便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無論用什么方法構建智慧課堂,其本質都是希望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曙.從問題入手,建設小學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J].天津教育,2022(21):30-32.
[2]李清燕,李莉.智慧教育視域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索[J].甘肅教育,2024(1):65-69.
[3]紀瑞英.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構建智慧課堂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6):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