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國忠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小學課堂逐漸向開放性和自主性發(fā)展,使課堂教學變得更豐富、多變和復雜。課堂是啟迪學生智慧的場所,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教育智慧,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新方法展示智慧教育,既有利于教學質量提高,又有利于學生智慧形成。創(chuàng)新是新世紀的主旋律,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利用理念創(chuàng)新構建小學數學智慧課堂,使課堂變得更和諧、高效是值得每個教師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理念創(chuàng)新 小學數學 智慧課堂
一、俯下身子,對話學生——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構建的基礎
小學生因其年齡、生理的現實特點,易于接受生動形象、好玩有趣的教學語言,要求具有成熟思維的教師俯下身子,對話學生,與學生、課本深入融合,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引導學生接受并喜愛數學學習。
1.精心設計課堂導語,適當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是一節(jié)課拉開序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相當于一場舞臺戲的“開幕式”,好的課堂導語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2.根據學生特點,鼓勵學生思考,實現對話教學。教師在執(zhí)教課堂教學與學生對話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接受領悟能力、個人對問題的認識和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設置不同對話方式,從而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釋疑解惑,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1)構建師生之間的對話:實現對話教學有利于智慧數學課堂構建。實現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首先要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加強學生與學生的對話。讓學生釋放學習和心理壓力,更好地與同學溝通和交流,進一步解決學習問題。在生生對話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放松心理戒備,敢于提出問題、敢于思考、敢于質疑,通過不斷溝通和思維碰撞,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數學教學的理解程度,發(fā)散學生的思維[1]。
(2)多元融合,多維度對話: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與學生對話,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要與書本對話,總結章節(jié)主要教學內容和目的,從泛泛的書本中提取學生學習的重點知識,學生通過不斷與教師、書本對話學習知識,因此學生、教師、書本是三位一體的融合關系,不可分開,在小學數學中更好地促進三者融合對話[2]。拓寬小學數學課堂的“深度”和“延伸度”,由此進入學生自主樂學的境地。
二、開發(fā)資源,樂學不倦——構建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具體應用
1.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的小學數學教學。現在的閱讀基本屬于碎片化和讀圖化,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如視頻影像、PPT動態(tài)圖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吸引其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圖形的展示有利于直觀教學,便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形成數學思維,由此形成有利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數學智慧課堂。
2.運用游戲進行有趣的小學數學教學。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學生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充分挖掘與教學內容切合的小游戲,并運用到具體授課過程之中,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改善師生關系,有利于師生之間互動,形成“教學合力”,有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識。如學習《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時,老師可以適當進行改進,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物品等出發(fā)作為教學切入點,充分利用距離長短、學生身高、桌子寬度、旗桿高度等單位進行簡單的配對游戲,加深學生的課堂記憶。
三、關注生活,解決問題——構建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終極追求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工具學科。數學來源于生活,最后應用于生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獨立思考,求得解決問題的策略,或者提出新問題,都是數學意義所在。以往,我們割裂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導致學生學習了數學之后,覺得跟自己的生活相距甚遠,只不過是為了學幾個算術知識,只不過是為了考個高分,僅此而已。針對此,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痹谛W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積極策劃組織相關教學活動,使學生切身感受數學的趣味和價值,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更快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1.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生活經驗、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將枯燥的數學符號和抽象的數學概念、公式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具體場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實例、實物或掛圖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3]。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出示自行車掛圖、一元錢硬幣等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和認識自行車的輪子和一元硬幣的形狀。這樣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和現象做到留心觀察。
2.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掌握知識后有針對性地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學以致用[4]。首先,幫助學生明確如下觀點: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fā)現、思考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以致用,在獲取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及創(chuàng)造力。其次,加強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要加強實踐操作,使學生勤動手、多動腦,提高實踐能力。如非常經典的“烙餅問題”,既和生活發(fā)生了密切的聯系,因為要考慮怎樣才能盡快吃到餅,解決肚子餓的問題,又可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親自實踐,解決動手能力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數學是一門美的學科:對稱之美、思維之美、曲線之美、構造之美,無不蘊含其中,數學本身就很有智慧、藝術性。要求數學教師,特別是小學數學教師,立足學科本身特點,尊重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特點,在課堂上構建出智慧的數學思維之花,為學生以后人生道路提供縝密獨立的思考和美妙有趣的體驗。
參考文獻:
[1]章紅霞,徐金鳳.“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特點及方法探析[J].西北師范大學學院學報,2013(12):102-103.
[2]任秀蘭,何文濤.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析———對話教學模式的應用[J].甘肅高師學院學報,2014(06):114,122.
[3]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
[4]柯惠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