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智慧教育、大數據分析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數字化校園中的海量數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當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新的研究方向。如大數據分析,可以為教師教育教學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教育信息化從學科融合上升到學科的深度融合階段;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精準畫像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筆者現結合小學教學課堂實踐,對當前小組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如何利用大數據精準畫像技術優(yōu)化小組合作模式進行研討。
一、當前小組合作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小組分配不合理。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習慣按照座位將學生就近分為若干小組,在授課中將某個問題交由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并沒有收集和分析學生的日常表現,以及性格、特長等信息,所分配的學習小組結構不合理。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性較低,學習效率不高。
學生學習自主性不強。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小學階段更多的是興趣導向學習模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更依賴學生的自主性。部分教師難以對每個學習小組進行有效監(jiān)督,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合作學習任務的探究中,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偏低,學生的參與感不強。
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小組合作是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思想的創(chuàng)造、思維的碰撞,以及探究與完善、提升與總結。然而,小組合作更多是基于學生對已經學會的知識進行講述和表達,后進生較少參與到對話中,只是被動接受優(yōu)等生的知識講解。優(yōu)等生的知識容量成為小組討論的天花板,討論表面上熱烈,實則質量不高,很多學生成為旁聽者,沒有參與其中。
二、利用精準畫像技術優(yōu)化小組合作
學生精準畫像是在搜集各種學生學習數據的基礎上,利用數據分析和呈現技術,從各種數據中提取學生的特征并進行標簽化,從而刻畫出包含完整信息的學生模型,以此直觀地反映學生的內外部學習特點,從而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依據。
筆者依托鶴壁市智慧課堂教育云平臺(以下簡稱“智慧平臺”)的精準畫像技術優(yōu)化小組合作模式。
(一)課程前測,首次畫像
課程前測是新的名詞。這個名詞告訴教師,其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進行精準畫像。它包含課前設計預習單,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對學生進行學前評估,利用智慧平臺配備的快速掃描儀對學生的學前評估結果進行掃描,系統自動完成數據的上傳、統計等。教師可通過后臺查看每一名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根據大部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學生存疑情況、“零起點”學生的數量等后臺數據分析,對全體學生進行第一次畫像,并參考畫像數據,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改進授課流程,把控難易程度。
對于不同難度的問題,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授課方法。絕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可以一筆帶過,將更多時間用在學生有疑問的環(huán)節(jié)或未掌握的知識點上,進而更科學合理地分配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二)組建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的人員構成需科學合理,由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根據多次課程前測,筆者選出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較強的15名學生,再觀察他們的日常表現,最終挑選出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9名學生作為組長。根據后臺數據,每組分入3~4名中等生和1~2名后進生,實現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三)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與職責
根據組內異質,筆者在組內設置分層,按照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編號:后進生為1號和2號,負責講解題目信息、分析問題、組織學生打分等較為簡單的任務;中等生為3、4、5號,負責展示小組的解決方法和成果;6號為組長,負責組織組員交流合作及總結發(fā)言。這一做法分工明確、職責到人,組內人人有分工,人人都是小組合作的參與者,不做旁觀者。
(四)精準設計合作探究的問題
橫向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由易到難、由繁到簡、由單一到綜合地加強課堂分層設計。縱向上,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點。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表現情況,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并根據學生階段性的訓練特點,逐步實現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目標。
筆者依據課程前測對學生的精準畫像,將只有個別學生不理解的問題設置為基礎題目,預分配給組內的1號或2號(后進生)組員探究;將課題中的重難點問題設置為重點題目,預分配給3、4、5號(中等生)組員探究;將發(fā)散思維類、規(guī)律總結類或多種解法類題目設置為拓展題目,預分配給6號(優(yōu)等生)組員探究。筆者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步法的總思路,將復雜的問題拆解為三個步驟,為學生探究問題提供抓手和支架,同時兼具開放性和趣味性。
(五)提高小組合作積極性
通過智慧平臺“隨機選組”功能,筆者任意挑選一組上臺展示。挑選具有隨機性,每一組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到,以督促每組中的組員認真探討、組織好預展示。筆者還利用“隨機選人”功能,挑選學生對展示組進行補充或質疑,對做出合理補充或高質量質疑的學生,給予單獨加分獎勵。
(六)優(yōu)化評價模式
自評,具體操作是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學生完成三個評價:一是對自己進行總結評判,二是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系統評價,三是回顧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現?;ピu,主要是學生在組內進行互相評價,學習同伴的優(yōu)點,科學看待不足,互相積極影響,共同提升合作能力。教師根據小組合作情況,對小組進行評價,在評價時要考慮學生的個體評價情況,鼓勵和肯定學生的合作成果,發(fā)現學生在課堂表現中的特別之處,讓學生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教師還可將評價積分電子化,對表現較好的小組進行加分獎勵(每次1~3分),如對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認真聆聽、重視團隊協作和主動質疑的小組進行加分。采用共同積分措施,如小組加分、組員加分,小組減分、組員減分的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每周、每月、每學期及學年結束,教師對優(yōu)勝小組進行獎勵。
三、精準畫像實現分層作業(yè)設置
根據精準畫像,調整課程后測。學生經歷了課前的自主學習和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后,能夠較高效地掌握知識要點。此時,教師可根據課程前測和授課效果,精準布置課后作業(yè),實現“靶向治療”: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分組訓練,布置分層作業(yè),保證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學足學好;利用后臺數據,找出班級弱項,建立班級錯題庫。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精準畫像,找出學生的個性化錯題,將個性化錯題的變式題目在學習過后的第2天、第5天、第10天通過平臺分別進行推送,根據弱項訓練數據再次分析學生真實的掌握情況,完善學生的精準畫像數據,推進單元、章節(jié)的整體教學研究。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在精準畫像技術輔助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展開闡述?;趯W生精準畫像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探索欲。同時,教師將合作學習與精準畫像相結合,可以改進傳統的教學手段,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習合作小組,并引導學生做好組內分工,分配各種類型的合作探究學習任務與作業(yè),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合作解決問題的價值和作用,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來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成果,優(yōu)化課堂評價方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