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智慧健康管理是解決公共健康問題的重要對策,本研究針對我國突出的健康問題,基于三級甲等醫(yī)院的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構建智能醫(yī)學知識庫和模型庫,研發(fā)智慧健康管理平臺。通過健康自測、風險預測、健康教育、健康評估、智能咨詢、綜合干預、簽約醫(yī)生服務等智能輔助功能,支撐對40種法定傳染病的早期監(jiān)測和預警,實現對常見的260種疾病的智能化管理;平臺的健康評估、智能咨詢、綜合干預、簽約醫(yī)生服務面向參保人群開放,通過這些功能實現健康評價、健康分類管理、個性化健康計劃、健康干預等全流程服務管理,為改善健康狀況、降低疾病發(fā)病率、提升健康水平提供幫助。
【關鍵詞】 健康管理;智能化管理;公共健康;疾??;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 R-05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38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
【Abstract】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is a crucial countermeasure to solving public health problems. By utilizing high-quality medical resources from a Third-Grade First Class Hospital,this study is able to solve prominent health problems in China,and it also creates medical knowledge bases and model base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intelligent additional features including self-testing health,risk estimation,health education,assessment,intelligent consultation,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and contracted doctor services,40 statu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monitored and warned early,and 260 common diseases are managed intelligently. The insured population can access health assessment,intelligent consultation,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and contracted doctor services through this research platform. The service management process is completed by these functions,which include health assessments,health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personalized health plans,and health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health status,decrease disease incidence rates,and improve health levels.
【Key words】 Health management;Intelligent management;Public health;Disease;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近幾十年來,我國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醫(y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婦女兒童衛(wèi)生保健水平進一步提高,衛(wèi)生事業(yè)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也要看到,我國居民的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呈現傳染病和慢性病并存的多種疾病負擔的狀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簡稱新冠)等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生,波及范圍大,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生產生活、地區(qū)經濟運行[1],結核病、肝炎等傳染性疾病仍然威脅著人民的健康;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發(fā)病人數快速增多,呈現年輕化趨勢,這些趨勢在職業(yè)人群中體現得更為明顯;不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等健康問題突出[2]。中國亞健康研討會數據顯示,全國人口的70%左右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給居民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問題[3]。在這種情況下,對傳染性疾病進行早期監(jiān)測、預警,積極防控;對慢性病進行綜合健康管理尤為重要。
1 擬解決的問題
1.1 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緩解醫(yī)療費用攀升的問題
傳統(tǒng)的醫(yī)療模式是治療型,患者的就診需求是以醫(yī)院為中心和以疾病治療為主。在疾病發(fā)生前,缺少對健康危險因素的監(jiān)測及干預,疾病一旦發(fā)生,只能通過治療手段治愈疾病,甚至部分疾病無法治愈,需要終身服藥,導致醫(yī)療費用較高[4]。本研究通過信息化手段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對健康人群和亞健康人群進行智慧化健康管理[5],做到常見病、多發(fā)病的預防和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并運用綜合干預的手段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升健康的綜合水平,從而降低患者醫(yī)療費用負擔。
1.2 基于智能知識庫和模型庫,實現傳染病早期監(jiān)測
本研究設計的健康自測和健康評估模塊中,針對40種法定傳染性疾病,設置監(jiān)測和預警模型,結合傳染病感染、流行、傳染病的三間分布及傳染病預警標準,通過用戶平時記錄的健康數據、癥狀數據,實現40種法定傳染病的早期監(jiān)測和預警,同時根據用戶提供的癥狀信息,系統(tǒng)還可以實現對群體不明原因的疾病提供預警,實現新發(fā)傳染性疾病的監(jiān)測,為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支撐。
1.3 依托“協(xié)和三寶”,充分運用優(yōu)質資源提升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國目前的健康管理主要是由基層衛(wèi)生服務機構完成,基層醫(yī)生由于受多方面限制,在疾病預防、診斷、隨訪等環(huán)節(jié)難以提供有效的管理[6]。本研究基于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豐富的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充分利用協(xié)和三寶——圖書文獻、專家資源、海量病案,研發(fā)相應的智能知識庫和模型庫,切實提升人群的健康管理水平。
1.4 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健康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傳統(tǒng)的健康管理主要以人工為主提供服務,無法滿足我國龐大的服務人群及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健康管理效率低,質量不高,大量有效數據沒有得到運用,健康管理智能化程度較差。本研究基于醫(yī)學知識庫和模型庫,構建智能化健康管理平臺,提供智能輔助功能,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精準的健康分類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健康管理的綜合效能[7]。
2 研究方案
2.1 技術路線
本研究內容包括4部分:設計智慧健康管理模式、構建醫(yī)學知識庫和模型庫、完成智慧健康平臺設計與研發(fā)、開展實證研究(圖1)。
2.2 研究內容
2.2.1 設計智慧健康管理模式:在充分調研國內外基于信息化的健康管理模式的基礎上,設計以“權威規(guī)范、智能輔助、分類管理、效能提升”為原則的新型智能健康管理模式[8]。(1)權威規(guī)范:基于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豐富的圖書文獻、專家資源和典型病例等優(yōu)質資源,設計醫(yī)學知識庫和模型庫,從根本上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權威性和規(guī)范性。(2)智能輔助:構建具備多樣化功能的智慧健康管理平臺,實現對人群的自動化健康管理,降低管理成本。(3)分類管理:對公眾和擬參保人員提供健康自測、風險預測,并推送健康教育知識,提示他們加強健康管理,并對傳染病實現早期監(jiān)測;對參保的健康人群提供健康教育、健康評估、智能咨詢服務,加強疾病的預防,減少疾病的發(fā)生;對參保的患病人群提供健康教育、健康評估、智能咨詢、綜合干預,加強健康管理,減少醫(yī)療費用的支出;對VIP用戶提供健康教育、健康評估、智能咨詢、綜合干預、簽約醫(yī)生等優(yōu)質服務。(4)效能提升:通過本研究的實施,可以實現參保人數增加、傳染病的早期監(jiān)測、發(fā)病率降低、健康水平提升,從而降低診療費用(圖2)。
2.2.2 構建醫(yī)學知識庫和模型庫:充分發(fā)揮協(xié)和三寶——圖書文獻、專家資源、海量病案的優(yōu)勢,結合權威專家經驗、診療指南、臨床診療方案、監(jiān)測報告、典型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國內外文獻等內容,構建本體庫、知識圖譜、知識網絡和關聯(lián)規(guī)則,建立疾病通用知識庫、疾病預警標準知識庫、癥狀知識庫、診療知識庫、風險因子知識庫、癥狀與疾病關聯(lián)模型、疾病鑒別模型等智能知識庫[9]和模型庫[10](圖3)。
2.2.3 智慧健康平臺設計與研發(fā):完成智慧健康平臺的需求分析、架構和功能設計并開發(fā)相應的原型系統(tǒng)。平臺功能包括健康自測、風險預測、健康教育、健康評估、智能咨詢、綜合干預、簽約醫(yī)生服務等功能(圖4)。(1)健康自測:基于疾病診療知識庫、癥狀和疾病關聯(lián)模型,通過癥狀識別、疾病鑒別、知識查詢,實現慢性病的識別和傳染病的監(jiān)測。(2)風險預測:通過風險因子知識庫和預測模型,針對疾病的危險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風險、環(huán)境健康風險進行預測,并進行風險評級。(3)健康教育:提供健康講座、疾病預防知識、促進健康行為形成,推送健康知識,提升人群健康意識。(4)健康評估:通過關聯(lián)參保人員的健康檔案、體檢信息,并根據評估的需求補充相應信息,實現健康分析,生成健康評估報告,通過系統(tǒng)對健康風險進行提示,并推薦健康建議。(5)智能咨詢:為參保人員提供健康咨詢、心理咨詢、癥狀咨詢、疾病咨詢、藥事咨詢、就醫(yī)指導等服務。(6)綜合干預:為參保人員推送營養(yǎng)膳食、健康運動、煙酒節(jié)制、心理減壓、中醫(yī)調攝、藥物指導、疾病照護、康復管理等健康處方。(7)簽約醫(yī)生服務:針對VIP參保人員提供常規(guī)隨訪、在線咨詢、上門服務、雙向轉診、慢病管理,還可提供一對一的日常健康提升方案。
2.2.4 實證研究:本研究結合泰康人壽對參保人員的管理情況,通過智慧健康管理平臺,對參保人員進行分類管理,并組織公眾、擬參保人群、參保的健康人群、參保的患病人群對平臺進行全面的測試,對接相應的數據,啟動平臺試運行,根據實際應用場景,完善平臺功能。
3 項目特色
3.1 從預防為主的衛(wèi)生健康視角出發(fā),智能化解決突出的衛(wèi)生問題
本研究以解決我國老齡化程度加重、慢性病多樣化、年輕化趨勢明顯、不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新發(fā)重大傳染病、亞健康等現實問題出發(fā),通過構建智能知識庫和模型庫,實現常規(guī)260種疾病和40種傳染病的監(jiān)測、預警、應對。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健康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健康管理效率和質量,豐富健康管理措施,實現醫(yī)療治療型向疾病預防型、保健型、健康促進轉變的目標,將預防關口前移,阻斷、延緩甚至逆轉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進程。
3.2 用高效益的技術實施健康管理——智慧健康處方
針對參保人員,關聯(lián)其健康體檢、健康檔案等信息,對健康評估數據進行分析,使用融合算法[11]為參保人員精準推送個性化的八類智慧健康處方——營養(yǎng)膳食、有氧運動、煙酒節(jié)制、心理減壓、中醫(yī)保健、用藥指導、疾病照護、康復醫(yī)療。參保人員可以在智慧健康管理平臺隨時調閱系統(tǒng)生成的八大健康處方,并遵循推薦的處方進行健康生活、運動或康復訓練等。
3.3 充分發(fā)揮與政府部門的合作
項目承擔單位充分利用前期與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地方衛(wèi)生健康委、委屬委管醫(yī)院等部門建立的良好合作基礎,一方面確保研究成果符合健康管理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也為成果轉化與推廣提供便利。同時,課題組連續(xù)承擔了2項世界衛(wèi)生組織雙年度合作項目,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使項目成果在國際上推廣成為可能。
4 項目評價
智慧健康管理平臺項目的評價指標和內容具體見表1。
參考文獻
鄭勁平,薛武軍,巨春蓉,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脆弱人群的識別及防治展望[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24,27(2):132-137,143.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30.
曾志童,王朝昕,王慧,等. 基于國內外最新指南的慢性病個體化、精細化健康管理服務分析及我國發(fā)展前景——以糖尿病為例[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21,24(9):1037-104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58.
薛允蓮,許軍,劉貴浩,等. 基于亞健康評定量表(SHMS V1.0)的我國城鎮(zhèn)居民亞健康狀況評價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21,24(7):834-841.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30.
陳武朝,文宇,潘黎,等. 基于文獻計量和知識圖譜分析的中國醫(yī)療同質化研究脈絡和演進趨勢[J]. 中國醫(yī)院,2023,27(11):43-46. DOI:10.19660/j.issn.1671-0592.2023.11.10.
王芳,胡紅濮,萬艷麗,等. 基于智慧健康處方的社區(qū)全程化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 醫(yī)學信息學雜志,2022,43(12):62-66. DOI:10.3969/j.issn.1673-6036.2022.12.012.
高婷婷,聶慧,冀莎莎,等. 我國基層慢病管理策略探討[J]. 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23,39(5):710-713. DOI:10.19568/j.cnki.23-1318.2023.05.0029.
VAYENA E. Value from health data:European opportunity to catalyse progress in digital health[J]. Lancet,2021,397(10275):652-653. DOI:10.1016/S0140-6736(21)00203-8.
宋大平,成曉. 信息化全程助力慢性病簽約管理的實踐與啟示[J]. 衛(wèi)生經濟研究,2022,39(4):67-70.
張琳,徐平平,章錦才,等. 《中國醫(yī)院知識倉庫》主題檢索技巧及對其文獻主題詞標引的幾點建議[J]. 醫(yī)學信息學雜志,2011,32(7):87-90. 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1.07.025.
邱國輝. 醫(yī)學知識庫管理軟件的設計與實現[D].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22.
王璐,王柯榮. 云計算視角下的智慧醫(yī)院管理平臺設計研究[J]. 微型電腦應用,2023,39(10):51-55. DOI:10.3969/j.issn.1007-757X.2023.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