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木內(nèi)的菌絲
——淡泊于命運的
隱士——靜靜生長并幽閉于
木訥的大腦,某種
固執(zhí)、晦暗的觀念,
屏蔽了風和藍天。
草鞋或響雷
震動的木頭——恐懼是它
唯一的資本,有了膽氣
與善意,驅散
內(nèi)在的囚徒、潛伏的思想,
——它被解放了。
一身蘑菇的木頭是有福的,
蘑菇里的云
不負青山與明月。
(選自本刊2024年第六期“詩高原”欄目)
潘維品讀:
我查了百度,才知道驚蕈是南宋時發(fā)明的一項蘑菇培養(yǎng)技術,用錘敲打菇木的兩端,讓震蕩的腐木吸收新鮮空氣,刺激出菌絲,所謂“擊木驚蕈”。這類寫某個偏狹內(nèi)容的題材,并非中國新詩與現(xiàn)代詩的擅長,張典這樣寫,應該是有感而發(fā),而不是他生活的必然部分。比如愛爾蘭詩人希尼,寫沼澤、棄嬰、農(nóng)具等等,這些是他每天生存的土壤,而我國詩歌歷來就沒有融入普通基層的傳統(tǒng),當然,我沒有褒貶的含義,只是正視文化的現(xiàn)實??梢哉f,張典這首詩,寫得細膩入微,技術與情緒皆很舒適,思想有著城南舊事般的隱秘之美:“恐懼是它唯一的資本……驅散/內(nèi)在的囚徒、潛伏的思想”。一首秀麗的詩。可惜最后一句落俗了,放棄了使整首詩的再提升一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