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是廣東省轄地級市,別稱“鵝城”,下轄惠城區(qū)、惠陽區(qū)、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2區(qū)3縣。地處粵港澳大灣區(qū)東岸,背靠羅浮山,南臨大亞灣,境內東江蜿蜒,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盛產藥材(金線蓮、紅腳艾、五指毛桃、巴戟天、猴耳環(huán)、鐵皮石斛、牛大力等),養(yǎng)育了獨具特色的地域風情和區(qū)域特色美食。本文記載了廣東惠州各地區(qū)傳統(tǒng)美食、各區(qū)域特產及特點、常用藥膳等方面內容。
1.惠州的傳統(tǒng)美食
1.1惠東縣傳統(tǒng)美食
1.1.1擂茶
材料:芝麻、花生、蝦米、香菇干、菜脯、龍口米絲、生菜、豬肉、耗油、生抽、鹽。制作方法:芝麻擂好加水煮滾,加適量鹽,盛起備用;龍口米絲放水里泡軟;熱鍋熱油,倒豬肉翻炒,加適量鹽,再倒蝦米、香菇干、菜脯、生菜翻炒,最后加入適量鹽、蠔油、生抽翻炒均勻撈出;熱鍋倒米絲炒熟,再倒入備好的其他食材,翻拌均勻后即可。
1.1.2碗仔糕
材料:糯米、豬肉。制作方法:把豬肉剁碎,糯米打成糊狀;豬肉打底,鋪上糯米糊,上鍋蒸三十分鐘即可。
1.1.3吉隆粘米蔬
材料:粘米粉、芹菜、蘿卜、大蒜、粄葉(一般為大顏樹葉)。制作方法:將粘米粉和適量溫水放到大鍋中煮熟;將芹菜、蘿卜、大蒜炒熟;用手將煮熟的粘米粉來回碾壓直至有粘性;用粄嚕將適量碾壓過的粘米粉壓薄成巴掌大小的粄皮,再將餡料放到粄皮上并包裹成橄欖狀,放到粄葉上,最后統(tǒng)一移到大鍋里蒸熱即可。
1.1.4東江瓤豆腐
材料:去皮豬肉、淡二湯、浸發(fā)海米、花生油、左口魚末、蔥、豆腐、鹽、老抽、胡椒粉、濕淀粉、干淀粉。制作方法:豆腐切成小塊,蝦米切成細粒,豬肉和魚肉剁至豆丁大;豬肉和魚肉用盆盛起,加鹽,攪拌到有膠,再加蝦米、干淀粉、清水、蔥和左口魚末,攪拌約2min成肉餡;然后每塊豆腐中間挖出塞入餡料的洞,將肉餡放入豆腐挖好的洞中;起鍋用中火燒熱,加適量油,依次放入瓤豆腐,期間邊煎邊加油兩次;煎至兩面金黃色,盛起放入砂鍋中,加二湯、鹽,蓋上蓋,調至中火燜熟,最后用老抽調色,濕淀粉勾芡后加入蔥、左口魚末、胡椒粉即可食用。
1.2惠陽區(qū)傳統(tǒng)美食
1.2.1魚露燜鴨
材料:鴨、蒜頭、姜、冰糖、澳頭魚露、料酒、生抽、老抽、蠔油。制作方法:鍋里加適量油,加入姜片和蒜頭,煸至金黃色出香味;放入鴨子,煸出鴨油至金黃色;加老抽、生抽、料酒、魚露和冰糖后加水燜;快出鍋時再次放魚露,收汁起鍋即可。
1.2.2客家苦筍煲
材料:苦筍、五花肉、酸菜、淡菜。制作方法:苦筍斜切,五花肉切片,淡菜先用溫水浸泡半個小時;將五花肉用中火翻炒成金黃色后,加入淡菜、酸菜一起翻炒兩遍;再加入切好的苦筍,慢火翻炒兩分鐘;將所有材料盛入砂鍋內,加清水沒過材料,用大火煲開后,調中小火煲半小時,關火調味即可。
1.2.3金牌釀大腸
材料:豬大腸、咸蛋黃、鹽、面粉。制作方法:將豬大腸先切去內油,然后加入鹽、面粉,抓泡半小時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咸蛋黃加鹽搗爛,釀入大腸內,用繩子捆好兩端,用開水煮熟撈起吹干待用;燒鍋下油,待油溫至100℃時,放入大腸炸至金黃即可。
1.2.4梅菜扣肉
材料:五花肉方、紹酒、梅菜、生抽、蠔油、桂皮、八角、冰糖、油、大蔥、姜、水淀粉。制作方法:梅菜用清水浸泡四到五個小時沖洗干凈;起鍋加適量水,五花肉方涼水下鍋,水燒開后煮5分鐘,盛起;五花肉方控干水分,起鍋加油,用中火鍋將肉方煎至皮色金黃后盛出;鍋中放底油,倒入桂皮、八角、冰糖、蔥段、姜片煸炒,炒至有香味后倒入浸泡好的梅菜翻炒兩分鐘,再加入紹酒、醬油和蠔油炒勻,最后加入適量清水煮至湯汁收凈后揀出蔥、姜、八角和桂皮,炒好的梅干菜倒出備用;把肉方切成大片,皮朝下碼入容器里,在上面鋪上炒好的梅干菜,上籠蒸一小時;蒸好后把湯汁潷入鍋中,肉扣在盤子里;潷出的湯用水淀粉勾芡,澆淋在扣肉上即可。
1.3博羅縣傳統(tǒng)美食
1.3.1客家七層粄
材料:大米。制作方法:將大米做成粄漿,上蒸鍋蒸熟;熟一層就再上一層粄漿,循環(huán)直至七層。第七層蒸熟后,便可出鍋。食用時切成菱形小塊,可蘸姜、蔥、香油汁。
1.3.2大籠粄
材料:糯米粉、紅糖、冰片糖、白糖、粘米粉。制作方法:先將糖煮成糖漿,涼至90℃左右后緩緩倒入糯米粉中,調和至用筷子可拉起條狀后用盛器盛好,猛火蒸至1-2h即可。
1.3.3沙糕粄
材料:糯米粉、粘米粉。制作方法:三成粘米粉、七成糯米粉混合后過篩,然后鋪在放有紗布的木板隔內,蒸熟之后切成2寸左右的方塊即可。
1.3.4斂糕
材料:糯米粉、粘米粉、糕種。制作方法:四成糯米、六成粘米以及糕種和水混合調勻后制成餅狀蒸熟;如果要做紅斂糕,在調勻時加入花紅粉即可。
1.4龍門縣傳統(tǒng)美食
1.4.1紫蘇山坑螺
材料:山坑螺、柱侯醬、豆豉醬、剁椒、姜、蒜頭、紅椒、豆豉、紫蘇、濃縮雞汁、白糖、水淀粉。制作方法:山坑螺清洗干凈,用剪鉗將螺尖部分剪斷,放入開水中備用;在碗中放入柱侯醬、豆豉醬和剁椒,拌勻;將紫蘇清洗干凈,瀝干水分,摘葉除莖后切碎備用;大火燒鍋至6分熱,改中小火,下適量的花生油、姜片、蒜蓉爆香;再下紅椒圈、豆豉,改最大火,下柱侯醬、豆豉醬和剁椒制成的復合醬,翻炒出香味;將一半紫蘇入鍋中翻炒至軟,再下山坑螺翻炒均勻后,沿鍋邊濺入料酒,迅速翻炒均勻;加入濃縮雞汁、白糖炒勻后,再倒入開水淹過山坑螺,燜煮5min;加鹽調味后,再將余下的紫蘇倒入,炒勻后加入水淀粉勾芡后出鍋。
1.4.2蒜蓉觀音菜
材料:觀音菜、蒜頭。制作方法:先將蒜蓉炒香,再放入觀音菜,快速翻炒1-2min即可。
1.4.3冬筍蒸臘肉
材料:冬筍、臘肉、鹽、糖、料酒、小蔥、食用油。制作方法:冬筍去皮后,將老根切掉,洗凈;冬筍焯水后對半切開,放入冷水鍋中,加鹽,水開后改小火煮3min,撈出放入冷水中備用;臘肉洗凈切成薄片,姜洗凈去皮切成薄片;冬筍放涼后,切成薄片;將切好的冬筍放平,裝盤,上面放上切好的臘肉和姜片,加少許糖、料酒和一鍋冷水蒸熟;水開后,蒸10-12min后出鍋,撈出姜片,撒上蔥花,澆少許熱油后即可。
1.5惠城區(qū)傳統(tǒng)美食
1.5.1魚蓉豆腐煲
材料:荷蘭豆、粉絲、小棠菜、鯪魚肉、板豆腐、干蔥頭、蔥粒、臘腸、姜、生粉、胡椒粉、鹽、麻油。制作方法:荷蘭豆撕去老筋,洗凈;小棠菜洗凈;粉絲浸軟;板豆腐洗完瀝干水分切成塊;臘腸部分切片;鯪魚肉與魚蓉腌料相拌后再摻入臘腸碎和蔥粒,順方向攪成魚膠;小棠菜和荷蘭豆分別炒熟;豆腐挖上小孔沾生粉,釀入魚膠放臘腸片;燒熱油半湯匙,爆香姜片干蔥,注一杯滾水,最后下釀豆腐;待熟后下其它材料即可。
1.5.2八寶窩全鴨
材料:肉鴨、雞肉、雞肫、豬肉、肚子丁、糯米、白果。制作方法:肉鴨去骨架后放入沸水中燙,抹上醬油,再放入油鍋炸上色;將豬肉丁、雞肫、雞肉丁、肚子丁、糯米和白果拌勻,塞入肉鴨肚,用大火蒸三個小時,最后倒扣入盆澆上原汁即可。
2.惠州各區(qū)域特產及特點
龍門西溪竹筍,產于龍華鎮(zhèn)橋頭村,又稱“西溪筍”。西溪竹筍薄如紙、口感嫩滑、清甜可口;龍門蜂蜜。龍門養(yǎng)蜂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龍門年桔。龍門縣年桔栽培已有近千年歷史。南昆山觀音菜。入口先感有韭菜味,再嚼依次會感有大蒜、大蔥、微苦、甘甜的味道;麻陂肉丸。相傳有100多年歷史;博羅酥糖。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了,是一種灰色的方塊酥糖,選用黑白芝麻、麥芽糖、面粉等作配料,用傳統(tǒng)的加工工藝精制而成;福田菜心。產于惠州市博羅縣福田鎮(zhèn),因其獨特的爽口、無渣、清甜而聞名;惠東鐵涌赤岸蠔。被譽為“海底牛奶”;港口大園蘿卜?;葜菔谢輺|縣港口鎮(zhèn)大園村的特產,外表雪白且富有光澤,肉質清亮透明,清甜爽口無渣;高潭明姜。自明朝起被列為貢品,有“明姜”之稱;惠陽東江魚丸。不加淀粉或蛋清,反而加清水,個頭大又輕秤,入水即浮,潔白圓潤,煮熟后,分外嫩滑爽口;惠州梅菜。被民間傳為正氣菜的梅菜由蘇東坡傳授的東坡扣肉(梅菜扣肉)而名揚四海;客家魚餅。色澤金黃,既有魚肉炸后的香味,又有大量的湯汁包在魚餅之中,鮮嫩味美,久食不膩。
3.惠州地區(qū)常用藥膳
3.1金線蓮石斛雞湯
材料:金線蓮5g、沙參6g、蓮子6g、石斛6g、百合5g、走地雞1只。制作方法:把雞肉處理好切塊,把所有食材均放進燉盅里,加水燉煮2-3h。
3.2花旗參燉烏雞
材料:烏骨雞750g、西洋參15g、枸杞5g、適量調味料和姜。制作方法:處理干凈烏雞,切成塊焯水過涼備用;花旗參枸杞溫水泡發(fā)后,把所有食材放入燉盅,加適量清水燉煮2-3h。
3.3無花果燉豬心湯
材料:無花果12個、豬心半個、南北杏20g、茯苓10g。制作方法:所有食材洗凈備好,豬心切片,再把所有食材放進燉盅,加水隔水燉2-3h。
3.4茶樹菇燉尾骨
材料:茶樹菇12g、尾骨750g、枸杞5g、紅棗5g。制作方法:干茶樹菇泡發(fā),排骨切成塊狀,把茶樹菇和排骨飛水,再將所有食材放入鍋燉1.5-2h。
3.5粉葛豬骨湯
材料:豬骨750g、粉葛500g、陳皮6g、蜜棗6g、姜片適量。制作方法:先把粉葛去皮洗凈厚切,豬骨洗凈,陳皮、蜜棗洗凈和姜片一起放進湯鍋,然后加2000mL清水,把粉葛,豬骨也放進湯鍋里煲1.5-2h。
3.6仙人菜干排骨湯
材料:仙人菜干300g、排骨750g、紅棗6g、枸杞5g。制作方法:先把仙人菜干泡發(fā)洗凈,排骨切塊洗凈,然后把所有食材放入燉蠱燉煮1.5-2h即可。
小結
藥膳飲食健康美味,能在潛移默化中對人們的身體進行調理,達到身體穩(wěn)定健康?;葜莸乩砦恢脙?yōu)越,藥材、各地美食特產豐富多樣,因地制宜善用當地藥材與美食的結合,使其成為健康的藥膳食品。通過食用藥膳美食進行調養(yǎng),弘揚了藥膳飲食文化,讓大眾認識到藥膳食療對于人體的益處。當然在發(fā)展惠州藥膳的同時,也要結合當地飲食習慣、季節(jié)和個人體質等因素,合理用膳。
基金項目
2023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領域專項(科技服務鄉(xiāng)村振興):粵菜師傅工程之湯膳研發(fā)及應用傳承(2023ZDZX4100);2023年度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粵菜師傅工程背景下粵菜湯膳歷史文化教育研究(2023GXJK173);基于廣東中醫(yī)藥膳食療特色優(yōu)勢,開展“成人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粵式食養(yǎng)指引”研究(項目編號2023ZR02);范文昌粵式養(yǎng)生藥膳技能大師工作室(2024JNDS02)。
第一作者
范文昌(1984-),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醫(yī)藥膳與食療。
*通訊作者
易思聰(1995-),男,本科;研究方向:膳食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