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省臨泉方言中清洗類動詞非常豐富,其中“滌”區(qū)別于其他清洗類動詞,與普通話語義句法差異較大,更具有地域特色。臨泉方言中的“滌”經(jīng)過長時間的歷時演變,語音上,保留了上古的發(fā)音;語義上,在原本“清洗”義的基礎(chǔ)上衍生出了新的意義;句法上,句法搭配變化情況復雜。臨泉方言里其它清洗類詞語,表示清洗的不同方式或范圍,具有表達精確性、文化繼承性等作用。
【關(guān)鍵詞】臨泉方言;“滌”;清洗類詞語;語義演變;用法演變
臨泉縣隸屬安徽省阜陽市,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與河南省中東部交界。從方言分區(qū)類屬來看,臨泉方言屬于哪個方言片,學界有不同看法,文章采取賀?。?005)的觀點,將臨泉方言歸為中原官話的商阜片[1]。根據(jù)臨泉縣人民政府公布的數(shù)據(jù):臨泉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臨泉縣2024年常住人口165.8萬[2]。臨泉縣屬于全國人口最多的縣城之一,臨泉方言使用人口眾多。語言背后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對臨泉方言進行研究,有利于認識當?shù)靥厣钠皆幕吧鐣l(fā)展演變。臨泉方言有關(guān)清洗類的詞語很豐富,涉及不同的對象和方式,以往對這類詞語的研究有所缺失。文章將以臨泉方言“滌”為對象,展現(xiàn)最有特色的臨泉方言清洗類詞語特點,通過對“滌”的演變和用法進行考察,并結(jié)合臨泉方言中其它清洗類詞語,探索臨泉方言詞匯的特色、地域文化與詞語演變規(guī)律。
一、臨泉方言“滌”的語義演變
“滌[ti41]”源于“滌”?!皽臁痹凇墩f文解字》中的解釋:滌,灑也,從水條聲,徒歷切[3],例如“帝牲在于滌三月,於稷者唯具是視”(《公羊傳》)、“宮有堊,器有滌,則潔矣。行身亦然,無滌堊之地,則寡非矣”(《韓非子》)。后“滌”假借為“滌”,有“滌狼氏”(《周禮》)、“滌蕩其聲”(《禮記》)等。李天向(2020)立足于臨泉長官鎮(zhèn)方言點對其語音系統(tǒng)進行細致的調(diào)查,考察出臨泉方言中古聲調(diào)的派入情況為,中古去聲字都歸入現(xiàn)在的去聲字[4]?!皽臁睘椤巴綒v切”,在中古屬去聲,故現(xiàn)代臨泉方言中“滌”仍屬去聲。
“滌”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釋義為“洗”,可以組成“滌除”“滌蕩”等詞[5]280。與普通話不同,“滌”在臨泉方言中的意義是“洗后再用清水過幾下”,許寶華的《漢語方言大詞典》中略有提及,但未進行詳細分析[6]。
在上古,“滌”表示“清洗”義,例如:
(1)湔浣腸胃,漱滌五藏。(漢《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2)滌杯而食,洗爵而飲。(漢《淮南子·泰族訓》)
例(1)中“漱”“滌”與“湔”“浣”相對,例(2)中“滌”與“洗”相對,都表示“清洗、滌除”的意思。
由“清洗”義引申出“清理打掃”的意義。如:
(3)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春秋《詩經(jīng)·豳風·七月》)
例(3)的意思是“九月天涼降霜,十月清掃谷場”,其中“滌”的意義是“清理打掃”,是其引申義。
到中古時期,“滌”基本繼承上古時期的用法,例如:
(4)雨滌前山凈,風吹去路開。(唐《全唐詩》)
(5)滌穢蕩瑕,撥亂反正。(宋《冊府元龜》)
(6)欲滌蕭墻之禍,終掇無名之舉。(宋《冊府元龜》)
例(4)中“滌”的語義為“清洗”,用其本義;例(5)和例(6)里“滌”表示“清理”的意思,屬于引申義。該時期,本義和引申義均被大量使用。
這一時期“滌”字不僅可以單獨作謂語,還常與其他單音節(jié)詞連用。吳為善(2003)解釋“雙音化(disyllabification)”是古代都是兩個單音節(jié)的詞,經(jīng)過雙音節(jié)韻律單元的“固化(idiomatization)”成為雙音節(jié)詞[7]。隨著詞語的雙音節(jié)化,“滌”與其他單音節(jié)詞連用的狀態(tài)逐漸固定下來,形成雙音節(jié)合成詞,一直到近代都保持兩種用法并存的狀態(tài)。例如:
(7)悟者,洗心滌慮,脫俗離塵是也。(明《西游記》)
(8)今朕體上天好生之心,恕爾狂悖,急宜悔過,洗滌其心,勤修歲事,毋取羞辱于前,翻悔誅戮于后,為同類者所笑。(清《隋唐演義》)
例(6)中“滌”單獨作謂語,后加受事賓語。例(7)中同義詞“洗”“滌”連用表示“清洗、滌除”的意義。
到了現(xiàn)代,普通話中的“滌”不能單獨作謂語,只能作為語素與別的語素組配成詞使用,例如“洗滌”“滌蕩”“滌除”。然而,臨泉方言的“滌”字意義發(fā)生了演變,仍然能夠單獨作謂語。在臨泉方言中,“滌”從“清洗”義引申為“洗后再用清水過幾下”,用來表示非首次的沖洗動作?!耙路炝藘杀椤?,實際上就是衣服共被洗了三遍,不同于“衣服洗了兩遍”。
雷黎明(2019)將語義為“用水去除臟或污垢”的詞叫做“洗類詞”。他指出“洗”在“洗類詞”的歷時競爭中全面勝出,在共時分布最為廣泛,各方言區(qū)都有分布。雖然還有一些其他“洗類詞”存在于部分方言區(qū),但是這些詞都不及“洗”的分布范圍廣泛[8]。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滌”的語義不改變,繼續(xù)保持與“洗”基本一致的狀態(tài),遵循語言經(jīng)濟性原則,式微的“滌”字可能會被“洗”逐漸取代甚至消逝。出于交際表達和語言發(fā)展的需要,詞義發(fā)生改變,這是方言自我優(yōu)化的一種體現(xiàn)。
二、臨泉方言“滌”的用法演變
賈彥德(1999)認為雙目謂語在句義中要求與兩個項組合[9]223-224。從語義結(jié)構(gòu)來看,“滌”屬于雙目謂詞(predicate),它們在句子中帶有兩個基本項(argument):a.洗者,即施事;b.洗的對象,即受事?!皽臁钡氖┦轮荒苁侵溉说脑~語,一般來說作主語。也有一些受事作主語的情況,例如:小麥都(被)滌好了,這些一般出現(xiàn)在被動句,有時可以省略“被”字。但是施事不能充當賓語。
(一)受事賓語縮小
在古代漢語中“滌”的賓語常常是受事論元,其受事可以為人體器官,也可以為物,既有具體的,也有抽象的,例如:滌腸胃、滌杯、滌禍等。到了現(xiàn)代,臨泉方言中“滌”的受事賓語往往是具體的事物,與人體相關(guān)詞語組配時,可以是人的頭發(fā)或整個身子,不可以與內(nèi)部器官組配。與古代相比,受事賓語范圍縮小了。例如:
(9)他們兩口子光因為誰洗碗滌衣裳吵架。(他們夫妻倆經(jīng)常因為誰洗碗滌衣服吵架。)
(10)她光滌好床單都累哩很了。(她只是滌床單就累得很了。)
(11)她在滌頭哩。(她在滌頭發(fā)。)
以上三例中“滌”的賓語分別為“衣裳”“床單”和“頭”,前兩例是具體的非人體器官的事物,例(11)中的“滌頭”是“滌頭發(fā)”,屬于習慣性表達,不屬于人體內(nèi)部器官。
“滌”有一類比較特別的受事,一般需要依附于其他事物。例如:
(12)俺姐正在滌頭上哩沫兒哩。(我姐姐正在滌頭上的泡沫。)
(13)再滌一下灰。(再滌一下灰。)
例(12)的受事賓語“沫兒”與“頭發(fā)”之間是一種依附關(guān)系。例(13)中受事賓語“灰”雖然沒有直接顯示出被附屬物,但根據(jù)現(xiàn)實語境可以推測,它附屬于某個隱性事物上。
(二)附加成分增多
1.可與狀語組配
滿在江,宋紅梅(2004)提到,在生成語法理論中,副詞性成分以及介詞短語往往被看作是附加成分,也叫做附加語(adjunct)。附加語主要是指結(jié)合到句中的狀語,它是一種修飾性的狀語,主要是對謂語進行修飾或者說明,也叫做謂修狀語,也即謂語副詞[10]。臨泉方言“滌”可以與狀語組配,修飾清洗動作,如“不滌”“認真滌”“隨便滌滌”等。其中“滌”與副詞“再”組配的頻率最高,表示清洗動作的重復,例如:
(14)你再滌一道子,碗就干凈了。(你再滌一遍,碗就干凈了。)
(15)一道子不行,再滌一道子。(一遍不行,再滌一遍。)
(16)恁不用再滌衣裳了。(你們不用再滌衣服了。)
“滌”是“洗后再用清水過幾下”,本身包含對清洗動作的重復,與副詞“再”組配,表示“再一次;又一次”,強調(diào)清潔動作需要進行多次,才能達到清潔目的。
2.可與補語組配
現(xiàn)代臨泉方言中“滌”可與多種類型的補語搭配,表示清洗的頻次、程度和狀態(tài)等。其中臨泉方言中“滌”多與表頻次的數(shù)量短語組配。例如:
(17)頭發(fā)還要再滌一道子。(頭發(fā)還要再滌一遍。)
(18)俺家洗衣裳都待滌三道子才行。(我們家洗衣服都是滌三遍才行。)
例(17)(18)中“滌”的補語分別為“一道子”“三道子”。臨泉方言常用數(shù)詞加量詞“道”的動量短語表示頻率,可后加“子”字詞綴,即“一道子、兩道子……”,表示“一遍、兩遍……”的意義。這些動量短語用作“滌”的補語,表示清潔動作的次數(shù)。
“滌”還常與表完成的補語組配,例如:
(19)桌子椅子終于都滌完了。(桌椅終于都滌完了。)
(20)恁別沾手了,我自個把這些都滌好了。(你們都別動手了,我自己把這些都滌好了。)
(21)把衣裳上的沫兒滌干凈。(把衣服上的泡沫滌干凈。)
臨泉方言中一般用“完”“好”等表示完成的詞作“滌”的補語,也常用“干凈”表示完成后的狀態(tài)。有時也用“不干凈”作其補語,表示對清潔結(jié)果不滿意,或者是對人的清潔能力表示質(zhì)疑。大多數(shù)用表示正向結(jié)果的詞,表示對勞動成果的肯定。
(三)重疊構(gòu)形發(fā)展
劉丹青(2009)認同“今天的VV式由歷史上的句法性的動量結(jié)構(gòu)重新分析為形態(tài)性的動詞重疊”的觀點[11]。臨泉方言中“滌”作為可持續(xù)的單音節(jié)動詞,可以重疊,重疊式為VV式,重疊后為“滌滌”,具有嘗試義,語氣比較緩和。有時還可以在重疊式中間加非實指的數(shù)詞“一”,用為“滌一滌”。這種重疊構(gòu)形現(xiàn)象符合劉文的論述。臨泉方言里當“滌(一)滌”作謂語時,還可以與賓語、狀語組配,不可以與補語組配,例如:滌(一)滌頭發(fā)、再滌(一)滌、×滌(一)滌一遍、×滌(一)滌完了。
通過查找語料發(fā)現(xiàn),古代漢語中存在“滌滌”的用法,如:
(22)旱既太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春秋《詩經(jīng)》)
(23)時夏大旱,滌滌甫田,百谷如焚。(清《唐文拾遺》)
例(22)的意思是“旱情已經(jīng)非常嚴重,山川草木枯槁,旱魃肆虐,遍地好像大火焚燒”,例(23)的意思是“恰逢夏季十分干旱,田地枯槁,莊稼好像被焚燒了”。有人將“滌滌”譯為“旱氣”,與“清洗”義無關(guān),不屬于“滌”的重疊構(gòu)形。經(jīng)由歷時發(fā)展,句法性的結(jié)構(gòu)重新分析為構(gòu)形形態(tài),“滌滌”的重疊用法在臨泉方言中廣泛使用。
從上文可見:“滌”的用法演變?yōu)椋菏褂梅秶s小,承擔受事賓語的詞語減少;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影響下,附加在“滌”前后的狀補成分增加;發(fā)展出重疊構(gòu)形的用法。
三、臨泉方言中清洗類詞語系統(tǒng)
蔣紹愚(1989)指出:從語義學來說,把反映屬概念的稱為“上位詞(superordinate)”,把反映種概念的稱為“下位詞(hyponym)”[12]?!皽臁苯?jīng)過詞義演變,與其他詞語一起構(gòu)成了臨泉方言清洗類詞語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中有上位詞“洗、滌”和下位詞“涮、擺、淘、澡、沖、漱”等,這些詞各有分工,滿足不同表達的需要。
(一)臨泉方言中清洗類上位詞
臨泉方言中的清洗類上位詞包括“洗”和“滌”,前文對“滌”字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論述,此處主要探究“洗”在臨泉方言的語義及用法。
臨泉方言中“洗”常作謂語,狀補成分豐富,限定清洗的頻率、范圍、程度等。它的受事范圍廣,既可以是事物,如“洗水果、洗碗”,又可以是身體器官,如“洗腳、洗胃”。在語義上有廣狹之分,廣義上包括所有的清洗動作,與普通話的用法基本一致;狹義上是指第一遍清洗動作,一般使用洗滌用品。如:
(23)洗碗、洗衣裳、給小孩兒洗頭,都是恁奶干哩。(洗碗、洗衣服、給小孩兒洗頭這些活都是你們的奶奶做的。)
(24)我光叫衣裳洗了,還沒滌哩。(我只把衣服洗了一遍,還沒有沖洗。)
前例中的三個“洗”是廣義的用法,包括清洗動作的全程。后例的“洗”用其狹義,表示第一遍清洗,衣物會殘留灰塵和泡沫,需要重復沖洗。
對比臨泉方言的“滌”與“洗”發(fā)現(xiàn),二者的共同點在于同屬清洗類上位詞,受事范圍廣,常作謂語,可與各成分組配。區(qū)別主要有兩點,一是清洗流程不同,“洗”表示所有的清洗動作或第一遍清洗動作,“滌”表示第一遍之外的沖洗動作;二是受事范圍不同,“洗”的受事范圍更廣,既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身體器官。
(二)臨泉方言中清洗類下位詞
為了滿足表達精確的要求、尊重地域語言的習慣,臨泉方言中存在豐富的清洗類下位詞,充實臨泉方言清洗類詞語系統(tǒng)。
第一個是“涮[su41]”。在臨泉方言中“涮”表示清洗義時,跟普通話的用法相似,例如:
(25)在坑里叫鞋上的泥巴涮掉。(在小河里把鞋上的泥涮掉。)
例(25)“涮”的意思是“在水里擺動使干凈”,這種意義與普通話中相同。
此外,“涮”在臨泉方言中還有表示輕松義的用法,如:
(26)就那兩件單衣裳擱水里涮一下就好了。(只有幾件薄衣服隨便洗洗就好了。)
例(26)“涮”并不是“擺動或搖動使干凈”義,而是指隨便洗洗,具有輕松義。與普通話略有區(qū)別。
第二個是“擺[p?24]”。臨泉方言中“擺”表示清洗義時,屬于清洗類下位詞,多用于清洗衣物。如:
(27)你咋不叫自個哩衣裳擺擺。(你怎么不把自己的衣服洗了。)
例(27)“擺”的意思是“清洗”,帶有隨意輕松的意義,表示清洗任務(wù)較輕。類似臨泉方言的“滌”,但基本限于清洗衣物,使用范圍較狹窄。
第三個是“淘[thi?55]”。臨泉方言中“淘”用于清洗顆粒物,屬于清洗類詞中的下位詞,例如:
(28)趁天晴,咱淘幾袋子麥吧。(趁著天氣晴,我們洗幾袋小麥吧。)
例(28)的受事賓語“麥”是顆粒物,除此之外,還可以用為“淘沙子”“淘點兒玉米”等。
第四個是“抹[mA213]”。臨泉方言“抹”表示洗浴身體時,屬于清洗類詞中的下位詞,常組詞為“抹澡[tsi?24]”?!澳ㄔ琛敝械摹澳ā?,原義為“擦”,指用濕毛巾擦拭身體,后來用法固定,“抹”承擔“清洗”的語義功能,“洗浴身體”取代了“擦拭身體”的意義。其重疊形式為“抹抹澡”。如:
(29)夏天他都不抹澡嗎?(夏天他都不洗澡嗎?)
例(29)中的“抹澡”是表示洗浴身體。
第五個是“沖[tshu?213]”。臨泉方言中“沖”表示清洗的意義是“用水沖洗”,適用于用流動的水清洗。如:
(30)用坑里哩水叫你哩腳沖干凈去。(用小河里的水把你的腳沖洗干凈。)
例(30)“坑”是指房前屋后的小河,是不斷流動著的。
最后是“漱[su41]”。臨泉方言里“漱”是表示漱口義的下位詞,語義為“含水沖洗口腔”。例如:
(31)叫恁哩嘴漱干凈。(把你們的嘴巴漱干凈。)
綜上可知,共時分布的臨泉方言清洗類詞語非常豐富,尤其是下位詞。這些詞與普通話既相似又有區(qū)別,表示清洗的不同類型或范圍,使表達更加精確,并蘊含當?shù)靥厣幕?。這些清洗類詞語常用“VV式”重疊,表短時量,具有“輕松義”,以示本地人不將清洗勞作視作難事,具有勤勞整潔的美德。
四、結(jié)語
臨泉方言“滌”字語義演變后,保留一般單音節(jié)動詞特征,遵循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律,表現(xiàn)為受事賓語縮小,附加成分增多,可以重疊構(gòu)形,具有完備的語義句法系統(tǒng)。臨泉方言中清洗類詞語在競爭中發(fā)展,無論是漸居優(yōu)勢,還是逐漸消退;無論是功能持續(xù)擴大,還是堅守不變,都是交際表達的需要,都符合漢語尋求平衡的發(fā)展趨勢。研究方言就是通過語言的途徑去了解一個地域的文化發(fā)展,對臨泉方言“滌”及清洗類詞語生態(tài)的研究,可以探究這些詞語的發(fā)展演變、探索并宣傳本地特色文化。
參考文獻:
[1]賀巍.中原官話分區(qū)(稿)[J].方言,2005(02):136-140.
[2]臨泉縣人民政府.人口篇[EB/OL].(2024-02-13)[2024-05-12]https://www.linquan.gov.cn/.
[3]許慎,撰.徐鉉,校訂.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4]李天向.安徽臨泉方言語音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0.
[5]中國社會科學院辭書編撰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7.
[6]許寶華,宮田一郎,主編.漢語方言大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7]吳為善.雙音化、語法化和韻律詞的再分析[J].漢語學習,2003(02):8-14.
[8]雷黎明.漢語“洗類詞”的歷時演變與共時分布[J].南開語言學刊,2019(01):41-47.
[9]賈彥德.漢語語義學[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0]滿在江,宋紅梅.論現(xiàn)代漢語中自然焦點的句法位置[J].外語研究,2004(05):24-27.
[11]劉丹青.語法化理論與漢語方言語法研究[J].方言,2009,31
(02):106-116.
[12]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
熊利平(2000-),女,淮北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語法學、方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