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21世紀的教育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成為教育教學的核心議題。英語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英語課程教學不僅要完成語言知識的傳授,更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而家風家訓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英語教學結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更能夠增強其文化自信。因此,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結合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和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合的現(xiàn)實,探討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家風家訓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將家風家訓教育與校園生活、課堂教學、課外作業(yè)等進行充分融合,探索英語教學中有效滲透家風家訓的策略,以期為后續(xù)改革實踐提供有力指導。
關鍵詞:小學英語 家風家訓教育 傳統(tǒng)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11.021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育界的地位也逐漸凸顯出來。然而,在英語教育蓬勃發(fā)展的同時,我們更要深刻認識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語言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和文化素養(yǎng)提升。家風家訓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智慧和家庭教育精華,不僅是家庭內(nèi)部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導向,更是社會道德風尚的重要組成部分?!读暯疥P于注重家庭教育家風建設論述摘編》中指出,要積極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的優(yōu)良家風,并對家風家訓中修身齊家、愛黨愛國、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等內(nèi)容予以高度肯定??梢?,將家風家訓教育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非常必要,不僅能夠豐富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更能夠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感受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從而為其全面健康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材缺乏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
通過對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分析發(fā)現(xiàn),當前教材內(nèi)容更偏重于對西方文化的解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導致教師缺乏相關教學資源。而且,一些教師過度依賴教材中的內(nèi)容,在教學中很少涉及教材以外的知識,加之教材中關于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缺乏系統(tǒng)性,導致教師在英語課堂上滲透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有限。由此可見,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缺乏有機融合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設計,缺乏引導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的手段,這就需要通過更多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來提升教學質量。
(二)教學模式側重基礎知識和應試技巧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影響下,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往往更傾向于基礎知識和應試技巧。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教學更注重與考試直接相關的內(nèi)容,如單詞、句型、語法等,以保證學生在考試中獲得理想成績,而這也就導致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不能有效融入,學生的文化意識得不到較好培養(yǎng)。這種以滿足應試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更注重考試時的表現(xiàn),忽略了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和掌握。
(三)傳統(tǒng)文化與英語教學融合不足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對英語教學和傳統(tǒng)文化結合的理解比較有限,教學內(nèi)容相對單一,僅涉及春節(jié)、中秋節(jié)、中國功夫等常見文化內(nèi)容。雖然部分教師在公開課教學時會增加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但也只是為了豐富教學內(nèi)容,使得公開課更具吸引力,未真正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性。不僅如此,多數(shù)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不足,相關知識欠缺,導致表達能力弱,這可能與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以及教師過度關注學習能力培養(yǎng)有關。
以上這些情況直接反映出教師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不高,傳統(tǒng)文化和英語教學融合不足,教學方法亟需更新,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英語教學有效融合。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家風家訓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增強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家風家訓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接觸到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優(yōu)秀文化,通過講述家風家訓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并認同這些價值觀,有助于增強其文化認同感。同時,當學生看到這些傳統(tǒng)價值觀在英語課程中得到體現(xiàn)和應用時,他們也能夠更加自信地面對自己的文化身份,從而增強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和尊重上,更是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人文素養(yǎng)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家風家訓教育不僅僅是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家風家訓中包括勤勞、節(jié)儉、誠信、孝順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深挖并融入這些元素,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如此,家風家訓教育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通過融入各種經(jīng)典藝術作品和文學作品,不僅可以讓其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掌握語言技能,更有利于培養(yǎng)其審美賞析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三)實現(xiàn)英語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在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下,小學英語教學側重對學生語言技能的訓練,忽視了英語教學本身的人文性特征。但實際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人文精神,將家風家訓教育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天然優(yōu)勢,有助于實現(xiàn)英語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以家風家訓教育為載體,一方面,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語言技能,強化英語交流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這種特定情境下的英語學習,也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風家訓,感受其中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為其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家風家訓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行動勝于言辭,將家風家訓教育融入校園日常
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校園生活中,教師和其他同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其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融入家風家訓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校園日?;顒拥臐撛趦r值,將家風家訓的精髓巧妙融入其中。以師生、生生之間的到校問候為例:“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Hello,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Good. How about you?”中滲透著家風家訓中的“講文明,懂禮貌”。再如,同學生病了,可以說:“I'm sorry to hear that. I hope you feel better soon.”通過這樣的交流,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蛘撸枰獎e人幫助時,可以說“Please……/Can you/Could you”;對別人表示不客氣,可以說:“All right./You are welcome.”活教活用這些內(nèi)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英語知識,也能夠將良好品質滲透其中,確保家風家訓的有效滲透。
(二)以教材為載體,將家風家訓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譯林版教材中豐富有趣的內(nèi)容不僅提供了充足的語言學習材料,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和道德教育資源。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就要充分利用教材這一載體,將家風家訓元素巧妙融入課堂中,在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受到家風家訓的熏陶。
1.融合教材內(nèi)容,挖掘家風家訓元素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很多單元主題都與家庭生活、社會交往等緊密聯(lián)系,這就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家風家訓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機。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就需要立足教材內(nèi)容進行深入挖掘,體現(xiàn)其中的家風家訓元素。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My family”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Family love”的主題活動,首先,通過PPT向學生展示一系列家庭生活的圖片,引導學生復習家庭成員的詞匯,如“father,mother,grandpa,grandma”,并讓學生用所學句型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之后,教師播放一段關于家庭溫情的短片,并提出問題:“How to have a happy family?”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并展開討論,在此過程中,一組學生提到“Love,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make a happy family.”還有的小組說道:“Talk to each other is important”“We should respect our elders and care for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重點單詞,更能夠在思考和小組討論過程中理解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的家風家訓,從而實現(xiàn)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的目的。
2.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強化實踐體驗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情境結合起來,模擬真實環(huán)境?;诖?,教師就可以設計一系列與家庭生活、社會交往相關的情境活動,以此強化學生對家風家訓的實踐體驗。
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Shopping”這一單元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Family Shopping Day”的情境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模擬超市環(huán)境,引導其分小組、分角色進行購物對話練習,使用所學詞匯和句型。如:“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e……/How do you like……/I like……/It's too expensive. Make it cheaper.”等句式。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Budget Planning”的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引入家風家訓元素,引導學生模擬家庭購物預算的制定過程,展開對話,如下:
Mom:We have a budget of 200 yuan today. Let's plan what to buy together!
Dad:I want to buy some grapes and a watermelon, but watermelon is too expensive.
Me:I like to eat snacks, can you buy some?
Mom:OK,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 together.
Mom:Grapes are 15 yuan, a watermelon is 30 yuan, and we also bought some vegetables and meat, which cost 65 yuan. Now I have 90 yuan left. What kind of snacks would you like to buy?
Me:I like this chocolate, but it's too expensive.
Dad:How much is it?
Me:99 yuan.
Dad:Well, then we can get a smaller one.
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在實踐中強化語言運用能力,也能夠在有限預算范圍內(nèi)挑選合適的物品,理解節(jié)約、理性消費的重要性,深刻體會到家庭經(jīng)濟管理中的責任和智慧,從而深化對家風家訓的理解。
3.結合傳統(tǒng)文化,豐富教學內(nèi)涵
家風家訓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因此,在融入家風家訓教育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材內(nèi)容,適時引入傳統(tǒng)文化元素,以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
以六年級上冊“Chinese New Year”這一單元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設計一系列與家風家訓相關的教學活動。首先,在解讀本單元課文蘇海和她的朋友安娜的電子郵件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對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進行解讀。如:課文中Anna提到和她的家人一起在除夕夜吃團圓飯,這就體現(xiàn)著中國春節(jié)家人團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的涵義;她的父母在新年那天還會給她發(fā)紅包,體現(xiàn)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祝福。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解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庭觀念和孝道精神。接著,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動手,自己制作春節(jié)賀卡或手工藝品,如剪紙、寫春聯(lián)等,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魅力,同時也能表達對家人的美好祝愿。
(三)家校合作,將家風家訓教育融入課外作業(y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也是家風家訓傳承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需與學生家長形成緊密合作,以課外家庭作業(yè)為載體,有效滲透家風家訓教育。
例如,當完成三年級上冊“My family”這一單元的教學后,教師布置了小小手抄報的家庭作業(yè),要求學生以手抄報的形式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寫一寫、畫一畫。當然,這個家庭可以是自己和父母的家,也可以是和教師、同學的班級大家庭。第二天教師檢查作業(yè)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手抄報中對自己的父母進行了簡單介紹,掌握了句型“She's……/He's……/This is my……”,一些學生還對自己父母的興趣愛好進行了介紹,掌握“She/He like to……”的句型,并且發(fā)自內(nèi)心地表示“I love my family”。
再如,在完成五年級下冊“ 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單元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布置“Family Values in Action”的課外視頻日志記錄作業(yè),抓住當下每個家庭都擁有智能手機的便利,讓學生記錄自己或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家風家訓的具體行為,如:幫爸爸洗車,幫媽媽洗碗,幫奶奶讀報紙等,在視頻中,學生可以說:“It's the weekend.At 9:00 in the morning, I am helping my dad cleaning the car. After lunch at 13:00, I am helping my mum cleaning the table. In the afternoon, my grandma comes and I am helping her read the newspapers.(這周末早上9點,我正在幫爸爸擦車。下午1點吃過午飯后,我正在幫媽媽收拾桌子。下午的時候,奶奶來了,我正在幫她讀報紙。)”之后,學生將完成的視頻日志上傳到班級微信群,同學之間相互分享,并鼓勵家長觀看留言,以增進家校之間的溝通與理解。通過這樣的課外作業(yè)形式,學生不僅能夠將英語知識和家風家訓教育有效結合,更能在實踐中體驗和傳承優(yōu)良家風家訓,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而且家長的參與和反饋也為家校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綜上,小學英語教學、家風家訓教育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作為一項復雜而深遠的工程,并非簡單的課堂教學就能實現(xiàn)的。英語教學和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合不充分的現(xiàn)實,需要“行動勝于言辭”的示范引領、“以教材為載體”的巧妙融合以及“家校結合”的緊密協(xié)作,在語言知識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重點;通過豐富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不斷加深對家風家訓的理解和認同,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黨信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策略探究》,《陜西教育(教學版)》2024年第Z2期。
[2] 彭蔚蔚《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課堂內(nèi)外(高中版)》2024年第11期。
[3] 楊品利《談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與家風家訓的融合》,《安徽教育科研》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