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在計算題中頻繁出現(xiàn)的錯誤成為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障礙。計算錯誤不僅反映出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和算法理解的不足,還可能與其學習習慣、方法以及教學方式密切相關。通過分析小學數(shù)學計算題中學生錯誤的原因,探索有效的干預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計算習慣,提升數(shù)學學習的整體質量。
一、多類問題分析——深入剖析學生計算題錯誤內在原因
小學數(shù)學計算題中的錯誤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其成因具體可概括如下:(1)認知發(fā)展不足。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具體運算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對數(shù)字和運算規(guī)則的理解仍然較為表層,導致在面對復雜的運算時容易產生錯誤。(2)不良的學習習慣。許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表現(xiàn)出粗心大意和缺乏耐心的問題,如計算步驟不完整、忽略題目要求、草率書寫等。此外,部分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缺乏系統(tǒng)的歸納整理習慣,不能有效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不同類型的計算題中,導致在面對稍有變化的題目時容易出錯。(3)學習方法不當。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依賴于機械記憶而缺乏對算法的深層理解,容易在應用所學方法時出現(xiàn)偏差。此外,部分學生在解決計算題時缺乏檢驗的意識和習慣,導致錯誤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4)教學方法與環(huán)境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結果的正確性而忽視了對算理的講解,學生便可能無法深刻理解運算的本質,只是機械地進行計算。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在遇到復雜或非常規(guī)題目時束手無策。此外,學習環(huán)境中的分心因素和同伴影響也可能使得學生在計算時注意力分散,從而增加錯誤的發(fā)生概率。
二、多種干預策略——全面提高學生計算題效率與正確率
1.加強數(shù)概念的穩(wěn)固,提升計算基礎
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采取有效的策略,通過操作活動和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幫助學生穩(wěn)固數(shù)概念,打下堅實的計算基礎。例如,在教學多位數(shù)加法時,教師可以利用計數(shù)器來演示各個數(shù)位的進位過程。具體做法是讓學生親自操作計數(shù)器(如算盤、計算器),將單位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shù)珠進行移動,直觀地展示進位過程。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看到進位是如何發(fā)生的,還能通過反復操作加深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此外,數(shù)軸和方格紙等教具也可以在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此外,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練習形式,促進數(shù)概念內化。多樣化練習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計算規(guī)則的理解,還能幫助他們靈活應對各種題型,避免因題目形式變化而導致的計算錯誤。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帶有文字說明的題目,如“將36加上49,結果個位需要進位嗎?”這樣的練習不僅要求學生進行計算,還引導他們思考運算背后的算理。這樣的設計有助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對進位的清晰邏輯,從而更牢固地掌握相關概念。再如,可以讓學生進行“錯誤辨析”練習,給出一組帶有錯誤的計算過程,要求學生找出錯誤并解釋其原因。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反復練習正確的計算方法,還培養(yǎng)了他們對運算過程的審視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設計問題,使學生能夠在真實世界中感受到數(shù)概念的應用。
2.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計算專注度
教師應采取系統(tǒng)性的措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他們在計算中的專注度和準確性。首先,建立檢查習慣,減少粗心錯誤。學生在計算中出現(xiàn)的許多錯誤,其實并非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計算,而是因為粗心大意。為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強調檢查的重要性,并教會學生具體的檢查方法。例如,在完成一組計算題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逐步進行回顧性檢查,如將加法題目的結果用減法重新計算一次,以驗證結果的正確性。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立“檢查時間”,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對自己的作業(yè)進行仔細檢查,特別是對于那些容易出錯的計算步驟。
其次,分步完成計算,強化過程意識。許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往往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地給出答案,忽略了計算的中間過程。這樣的習慣容易導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錯誤。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步進行計算,重視每一步的操作和邏輯推理。例如,在進行多位數(shù)的乘法運算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分別計算各個位的乘積,然后再進行逐步的累加,而不是直接跳到最終答案。此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專門的過程題,要求學生詳細寫出每一步的計算過程。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計算過程意識,還能培養(yǎng)他們在遇到復雜計算時的邏輯思維能力,減少由于步驟混亂或遺漏導致的錯誤。
3.優(yōu)化學習方法,提升算法理解
為有效提升學生的算法理解,教師需要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掌握計算的原理和邏輯。首先,要強化算理教學,促進算法理解。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將重點放在算理的講解上,而不僅僅是教授具體的計算步驟。算理教學的關鍵在于幫助學生理解運算的本質。例如,在教授除法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思考除法的核心概念——即分配和等分的思想,而不僅僅是記住“除數(shù)不為零”的規(guī)則。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和探索除法的不同應用場景。
其次,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與算法多樣化。教師應鼓勵學生探索多種算法,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算法的理解,還能增強他們在解決不同計算題型時的靈活性。例如,在面對34×25的計算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多種計算方法。學生可以將25拆分為20和5,然后分別計算34×20和34×5,最后將兩部分的結果相加得出最終答案。這個過程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乘法的分配律,還使他們意識到算法的靈活性。這種分步計算的方法,不僅能減少錯誤,還能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每一步的運算邏輯。此外,教師可以組織“算法展示”活動,鼓勵學生展示不同的解題方法,分享自己的計算思路。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能夠看到同一道題的多種解法,從而豐富自己的數(shù)學思維,并學會在不同情境下靈活選擇適合的算法。
4.改進教學方法與環(huán)境,優(yōu)化學習支持
通過優(yōu)化教學策略和學習環(huán)境,可以有效減少計算錯誤。首先,可以提供個性化輔導,針對性矯正錯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輔導。例如,對那些在借位減法中經常出錯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后提供專門的輔導,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練習和講解,幫助他們徹底解決這一類錯誤。其次,創(chuàng)造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學習動機。營造一個積極、支持性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干擾導致的計算錯誤。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小組合作、競賽獎勵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促使他們更加認真地對待計算題。最后,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輔助教學。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如智能白板、教學APP等,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即時反饋。例如,利用智能白板進行計算題目演示時,教師可以在學生作答后立即展示標準解法,并通過對比分析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北市翠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