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教育人才培育體系當中,英語教學屬于重點內容,是衡量大學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據(jù)。但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理念、方法、模式均與新時代的教學需求不相符,迫切需要運用新媒體技術推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诖耍恼铝⒆阈旅襟w背景,分析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新媒體視域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科學改革的實踐路徑,進一步提出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創(chuàng)新舉措,旨在運用交互性、信息化英語教學模式,推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深化開展,為社會輸送符合企業(yè)人才應用標準的應用實踐型英語人才。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1.027
進入新媒體時代,各種新型媒體技術逐步融入教育領域,推動了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為新型教育模式及方式的科學運用產生了驅動力。英語是大學教育基礎和重要學科,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導致課程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為此,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有必要在明確新媒體技術應用所產生積極影響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遇到的實際問題,以新媒體技術為基礎,科學探尋利于提高大學生英語教學成效的可行性改革與創(chuàng)新策略,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實踐的深入化、有效化開展提供保障。
1"當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1.1"重理論輕實踐
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大學英語課程已開設多年,積累了豐富教學經驗,一直以來所應用的教學方法相對統(tǒng)一。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一些大學未積極轉變教學模式,仍以理論教學內容為主,沒有設置充足的實踐教學內容,造成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現(xiàn)狀,影響大學生英語實踐運用能力發(fā)展,導致大學英語教學出現(xiàn)實用性不強的問題。由于大學英語教學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傳授,大學英語課程與英語崗位的實際需求不契合,培養(yǎng)出的英語人才缺乏良好的實踐能力,一旦走入工作崗位,其實踐運用能力薄弱的缺陷將會體現(xiàn)出來,無法滿足企業(yè)實踐型、應用型人才需求。
1.2"過度追求書面化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英語教師普遍存在教學內容關注度過高的問題,教學過程的開展完全依照英語教材開展,沒有通過有效的知識拓展豐富教學內容。雖然大學生在筆試中能夠獲得良好成績,然而其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方面卻相對薄弱。造成此問題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學英語教師在學生書面知識學習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精力與時間,注重書面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忽視英語實際交流能力的練習與強化。二是大學英語教師較為重視英語閱讀,并且將語法學習、單詞記憶作為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中針對大學生開展的聽力練習不足,沒有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溝通交流能力,同時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過度書面化,限制了其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1.3"教學方式不契合教學需求
大學在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通常直接挪用西方英語母語國家的教學方式,沒有結合本國國情、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需求,沒有針對性篩選與優(yōu)化英語課程教學模式,且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知識接受能力不足,無法有效提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成效。雖然國外的英語教學方式具有吸收借鑒價值,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不能一味照搬,這是由于英語思維與漢語思維存在較大差異,文化背景不同,照搬挪用這些教學方式,大學生無法深入理解英語知識。另外,我國不具備濃厚英語語言交流環(huán)境,學生在學習英語之后無法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鞏固與吸收,難以取得理想學習效果,導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難以達到教學要求。
1.4"新媒體技術應用不足
新媒體時代,新型媒體技術在教學改革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雖然一些大學在英語課程中引入了新媒體,但是部分學校英語教學效果仍不理想,主要表現(xiàn)在未能有效借鑒具有參考價值的實踐應用案例,再加上大學英語教師運用新媒體的經驗及能力偏弱,無法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現(xiàn)出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同時,部分大學教師在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存在對新媒體技術認知不夠精準與深入的問題,這些教師在運用英語新媒體技術時,應用層次不深、形式過于統(tǒng)一,導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出現(xiàn)淺層化、同質化現(xiàn)象,未在內容講解中做到新媒體技術的科學性、有效性融合,制約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實施成效。
2"新媒體視域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科學改革的實踐路徑
2.1"增設主動性實訓教學內容
由于傳統(tǒng)英語教學側重閱讀、寫作等理論教學內容,限制了大學生英語實踐運用能力發(fā)展。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的誕生與應用,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提供了新的方法與路徑,新媒體成為了大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新渠道。大學英語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突破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思維限制,主動性設置充足的實訓教學內容,除了課堂理論教學以外,應打造一個用于實訓的第二課堂。可以組織多元化英語實踐活動,帶領大學生進入英語實踐崗位進行觀摩學習,或是利用課余時間舉辦大學生英語實踐競賽,使大學生在真實的英語實踐運用過程中,親身感受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下的學習氛圍,從而認識到英語學科的實用性,了解到未來工作崗位的應用性、實踐性需求,形成主動提高英語實踐運用能力的意識。大學英語教師還要對自身的教育角色、教學職能進行重新分析與定位,從傳統(tǒng)理論知識灌輸者轉變?yōu)閷嵺`教學的指導者,將學生置于主動學習地位,創(chuàng)建一個利于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實踐的實訓式英語教學環(huán)境。
2.2"組織交互式課堂教學活動
以往英語課程教學成效偏低,主要是受到書面化的課程教學形式限制。而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圍繞大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實踐能力需求,合理調整與優(yōu)化課堂教學形式,除了通過增設實訓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強化自身英語實踐運用能力之外,還應充分發(fā)揮出英語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在課堂上組織多種不同類型的趣味性、交互式教學活動,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氛圍,創(chuàng)建一個雙向互動的高效英語課程環(huán)境。交互式教學是指師生之間有效互動的教學過程,教師應為學生自主吸收知識提供指導,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問、自行總結,并與同學或老師展開及時互動與交流,教師要為學生答疑解惑,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及時給予點撥與指引。例如,大學英語教師可在課堂上引入游戲互動環(huán)節(jié),或在課后利用新媒體技術展開趣味性測驗,通過融入新穎、有趣的元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英語知識學習、吸收與檢驗。教師還可在課堂上組織情境對話,通過模擬演練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進行口語表達,并通過角色扮演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建一個利于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逐步強化的互動式課堂環(huán)境,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施成效。
2.3"設置社會化虛擬任務
社會是大學生未來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走入社會作準備。在大學生畢業(yè)并走入社會之后,大學生的英語知識會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而大學期間所學英語知識與社會需求是否契合,成為了大學英語教學成效的重要衡量因素。為提高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大學教學階段,可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支持下,運用新媒體技術,打造一個虛擬化的社會環(huán)境,作為大學生英語實踐運用能力強化的虛擬空間,確保大學生英語能力可以達到社會及企業(yè)的人才標準。由于我國以漢語作為母語,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合適的語言環(huán)境,利用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建一個虛擬化的英語社會環(huán)境,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英語與廣大師生在線展開互動交流,或利用新媒體技術登錄其他國家的學生論壇,與外國大學生進行跨國交流。在學生參與交流前,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針對性的交流任務,學生帶有目的性地利用英語展開相應話題討論,鞏固英語知識與技能。通過社會化虛擬任務完成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尋找與創(chuàng)建英語交流環(huán)境,提高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成效。
2.4"在課程教學中合理融合新媒體技術
2.4.1"依托新媒體技術打造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依托于網(wǎng)絡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新媒體所提供的豐富資源,引導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過程,而后再開展課堂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此方法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英語自學意識、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需要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優(yōu)勢,推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高效性、科學性開展。一方面,學校要積極組建掌握良好英語教學能力以及新媒體技術應用水平的專業(yè)化教師團隊,做到教學任務的科學分解,要求英語教師協(xié)作配合構建大學英語教學所需應用的各種教學視頻及課件資源。例如可由新媒體技術運用能力強的教師負責拍攝微視頻,由英語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擔當課程主講人,打造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作為翻轉課堂的教學資源,在課前發(fā)送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英語教師設計課堂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置互動問題、設計互動形式,逐一強化大學生的聽讀能力、口語能力以及英文寫作能力,發(fā)揮翻轉課堂促進作用。
2.4.2"運用新媒體技術因材施教
以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是針對同一專業(yè)的大學生展開集中性、統(tǒng)一性的教學,未能根據(jù)大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能力針對性設置具有差別性的教學模式。因而英語課程內容難度與教學進度不完全適合每一位大學生,一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大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不足,其對于知識的吸收與鞏固效果不理想。為此,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引入新媒體技術手段,對不同學生的學情展開分析,以此作為大學英語教學規(guī)劃設計實施的依據(jù)。還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針對不同能力基礎的大學生制定差異化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或通過在線溝通交流方式,對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給予指導。大學英語教師需要運用新媒體技術,在多元化學習平臺上提取可用于英語教學的豐富資源,結合不同學生的需求、能力、興趣,合理利用這些資源設計對應的教學課件。大學英語教師還需要嚴格控制新媒體教學資源的難度,根據(jù)個體差異,針對性選擇對應的英語資源,提供給學生展開專項聽力訓練、讀寫訓練、口語訓練,從而通過因材施教,充分激發(fā)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幫助不同能力基礎的大學生提高英語成績。
3"基于新媒體視域的高校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措施
3.1"加強交互媒體及自媒體融合
為創(chuàng)建交互式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實際成效,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交互式媒體的作用。應以大學所創(chuàng)建的智慧校園為基礎,利用校內網(wǎng)的英語聊天室作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主要媒介,或是利用學習通、釘釘、微信等社交軟件創(chuàng)建專業(yè)的英語學習群,為學生之間實時交流與互動提供空間。通過交互媒體與自媒體的結合應用,突破時空限制,由多位教師協(xié)同配合共同完成針對學生的教學指導過程,每位教師可同時為多位學生提供教學指導服務,可以延展教學空間,逐步由課內拓展至課外。學生可利用交互媒體及時向教師提出疑問或發(fā)起同學間、師生間的討論活動,在雙向交互中,逐步拉近師生距離,通過有效互動,促進英語教學深入開展。
3.2"科學篩選與整合利用網(wǎng)絡教學資源
英語屬于語言學科,教學過程中需要應用大量英語聽說讀寫素材作為教學資源,為提高大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理解、吸收效果,在英語素材篩選過程中,要注意選用內容多樣、體裁豐富的資料。在新媒體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資源篩選,應一體化運用網(wǎng)絡媒體,加強與各種媒體間的溝通交流,深入挖掘與有效利用各大媒體上的各類資源,通過英語教學資源的科學篩選、有效整合、高效利用,延伸與拓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資源范圍,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搜索引擎,快捷化、高效化提取適合的英語教學素材,作為英語教學情境構建的資源基礎。為大學生完善英語知識體系、強化實踐運用能力提供支持。
3.3"運用微視頻打造教學場景
新媒體技術的誕生與應用,除了能運用交互媒體打造高效互動課堂、利用一體化網(wǎng)絡媒體整合利用教學資源以外,還可以借助微視頻教學形式,創(chuàng)建真實、獨特的英語教學場景,優(yōu)化學生教學體驗,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求,自主選擇學習課程。微視頻具有制作簡單、短小精悍的特性,更為契合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碎片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教師可運用手機、抖音等各種軟件快捷錄制視頻,可由教師錄制微視頻課件,引導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主題拍攝英語短劇,打造一個更加豐富、有趣的英語教育與學習場景,學生按照主題要求自主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優(yōu)化其英語學習的過程體驗。
4"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受到了沖擊,其與當今時代的英語教學需求不再契合,迫切需要大學英語課程改變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借助新媒體技術優(yōu)勢,打造一個交互性的教學環(huán)境,強化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大學英語教師應增設主動性實訓教學內容、組織交互式課堂教學活動、設置社會化虛擬任務、合理融合新媒體技術,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要加強交互媒體及自媒體融合,科學篩選與整合利用網(wǎng)絡教學資源,運用微視頻打造教學場景,增強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與新媒體環(huán)境的適應性,培育出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兼?zhèn)涞男聲r代英語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柳福玲.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分析[J].海外英語,2023,(8):105107.
[2]蔡曙婷.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方法探索[J].科教導刊,2022,(16):144146.
[3]仲秋.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方法的改觀優(yōu)化與實踐思考[J].英語廣場,2022,(3):98100.
[4]劉瑋.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25):7576.
[5]顏瑜.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發(fā)展路徑探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8,(1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