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竟然不用經(jīng)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p>
——如果,我是說,如果真的需要經(jīng)過考試呢?
華裔新銳作家陳濬明科幻首作、被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選入2022年度書單的《完美媽媽制造局》,描繪了一個“惡托邦”世界。在這里,成為母親不再是自然而然的個人權利,而是需要通過一系列嚴苛的訓練和考核。
書中主人公弗里達·劉,一位39歲、身心俱疲的華裔單身母親,因為一次失誤而被關入“完美媽媽制造局”,或曰“壞媽媽改造局”。所有在育兒過程中犯了錯誤的媽媽,都會被迫進入這個學校,用一年的時間,重新學習怎么當一個好媽媽。
她們不僅要面對來自社會的質(zhì)疑和自我懷疑,還要在荒誕離奇的規(guī)則和程序中掙扎求生。
單親媽媽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我是一個壞媽媽,但我正在學會成為一個好媽媽?!边@是每一個被關進“完美媽媽制造局”的母親,都必須高聲背誦并刻入腦海的句子。
弗里達被判定為壞媽媽的那一天,是她人生中最糟糕的日子。她在獨自帶娃的各種瑣事和一份緊急工作報告之間分身乏術,將一歲半的女兒單獨留在家里,結果被鄰居發(fā)現(xiàn)并報警。經(jīng)過一系列嚴苛的社工訪問和評判程序,她失去了監(jiān)護權,被送到“完美媽媽制造局”。
為了讓女兒海莉特回到自己身邊,弗里達必須學會做個更好的母親。她需要誠心誠意改造自身,一遍遍反省和贖罪,完成九個單元的課程,接受無孔不入的監(jiān)督和評判,在一場場難如登天的考試中努力取得好成績……等熬過這一切,沒有發(fā)瘋,才有一線希望可以和自己的孩子重聚。
如何用AI娃娃培訓出完美媽媽
在“完美媽媽制造局”,每個媽媽會分到一個機器娃娃。你要克服對自己親生孩子的思念,假裝這個機器娃娃就是自己的孩子,對Ta付出關愛。娃娃自帶攝像頭和監(jiān)測儀器,會檢測媽媽說話的語氣、心跳、體溫等參數(shù),用以估算母愛。
“媽媽們的心率將被監(jiān)測,作為衡量憤怒的指標。媽媽們眨眼的規(guī)律和表情也將被監(jiān)測,用來評估壓力、恐懼、欺騙、厭煩、矛盾、背信棄義和一系列其他感覺,包括她和娃娃的幸福感能否相得益彰。娃娃將記錄媽媽的手放在哪里,監(jiān)測媽媽身體的緊繃度、體溫和體態(tài),進行眼神交流的頻率,情緒的質(zhì)量及真誠程度……”
像是面對一個AI,你不斷發(fā)出指令、獲取反饋的同時,對方也默默開啟運算模式。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反應,都被納入數(shù)據(jù)庫,成為它深度學習的材料。
學校設置的一系列課程,看上去像一份安全無害的育兒手冊,但嚴格遵循這一切似乎變成了一種不可能的任務:
媽媽們每天說出的詞匯量會被統(tǒng)計,以評估是否正確使用了標準母親用語;必須時刻保持高昂而正向的情緒,用歡樂和驚奇的語氣說話;眨眼間就能編出新故事,一秒鐘也不讓孩子感到無聊;她們必須能讓情緒崩潰的孩子在幾分鐘之內(nèi)安靜下來;每一個擁抱必須恰到好處,力度適中,不能過緊也不能過松,時間不能過短也不能過長;必須親手給孩子做少糖少鹽又可口的營養(yǎng)兒童餐,備菜的速度和食物的色香味也會被計入考核;在游戲中,必須讓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孩子一次只玩一個玩具并持續(xù)十五分鐘以上;必須適應多線程高難度任務,比如在有各種干擾因素的情況下集中注意力,在惡劣的天氣中帶著孩子逃出一棟著火的地形復雜的建筑物,等等。
當荒誕的測試成為現(xiàn)實的鏡像,作者在追問:到底什么才是一個完美媽媽或者好媽媽的標準?當今社會對母親角色的種種期待真的合理嗎?女性的自由意志和個人發(fā)展又被置于何處?
母愛真的可以量化嗎?“不合格”的母親就只配當人造娃娃的媽媽嗎?
那些不合理的期待和不被允許的失誤
書中的另外一個關鍵詞是“考試”。弗里達經(jīng)歷的種種再教育,分階段培訓,評級、考核,獎懲制度……全是熟悉的配方。每一次評估測驗中,只有排名前二的媽媽才能擁有一次和孩子視頻通話的權利,其他媽媽只能默默等待下一次機會。每一次成績都會計入檔案。學習為人父母就這樣成為一場你死我活的競技。
她們需要擯棄對自我的關注——這被定義為“自戀”,是有悖子女利益的。她們要把自己納入整齊劃一的標準,去爭取“人生贏家”“好媽媽”“好學生”的標簽。她們要應對大數(shù)據(jù)和制度的雙重夾擊。
弗里達當然不是完美媽媽,她會偶爾失職,會自顧不暇,會想入非非,做不到百分百忽略自我而全情投入。
“當她關上車門,坐進那輛帶她離開心靈、身體、房子和孩子的汽車時,她感受到了一種突如其來的快樂……駕駛的快感推動著她。那不是性、愛或日落帶來的愉悅,而是忘記自己的身體和生活所能帶來的快樂?!痹谧非笸昝篮蜆藴驶倪壿嬛校@是不被允許的。但我們并不生活在“完美媽媽制造局”,我們生活在真實的世界。經(jīng)歷了這一切的弗里達決定,不論別人如何看待她作為母親的資格,她都要和女兒重逢,付出自己有缺陷的愛。
“完美媽媽制造局”,它揭示了“完美”背后的荒謬,為真實的、不完美的、獨一無二的母愛正名。經(jīng)過這一場“壞媽媽”的魷魚游戲,也許你能卸下愧疚感,直面那些不合理的社會期待。
“就像《使女的故事》讓我們?yōu)榕缘纳眢w感到恐懼一樣,《完美媽媽制造局》讓我們?yōu)榕缘撵`魂感到恐懼?!敝骷吟彀病炜巳缡钦f。
這本書屬于每一個不愿成為被“制造”出來的流水線、標準化產(chǎn)品的人,不論你是不是一位母親。
(摘自微信公眾號“上海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