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zhèn)火車站對面有一家餃子館,每次乘坐火車我都會在這里吃餃子,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經營餃子館的青年夫婦也已年近花甲。
我第一次走進這家餃子館時,那天是冬至,餃子館生意異?;鸨捎跊]有座位,有的客人干脆找個角落,端著盤子站著吃。
一張桌子旁坐著兩個年輕人,服務員詢問我是否可以拼桌,我點頭表示同意,服務員又征求了那兩個年輕人的意見,得到默許后便為我拿來了餐具,我坐下了。隔著窗戶,我看見一男一女兩個人在包餃子、煮餃子。在和服務員聊天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他們是夫妻。
他們包餃子的動作十分熟練,男的看上去文質彬彬,有股書卷氣,女的面容俊俏,渾身散發(fā)著優(yōu)雅的氣息,很難讓人把他們和餃子館聯(lián)系在一起。后來,我了解到男的姓劉,比我年長2 歲,我稱他劉哥。他原來在一家企業(yè)做宣傳工作,后來企業(yè)轉制下了崗,開了這家餃子館,起初生意一般,除去員工工資、房租等開銷剩不下幾個錢,男人打算把餃子館關掉。在國營賓館當領班的劉嫂果斷辭了職,她說在那個半死不活的單位混著,不如和丈夫一起開餃子館。后來,他們一起外出學習,餃子皮薄餡兒大,味道鮮美,生意好,在鎮(zhèn)子上慢慢有了名氣。
有一年冬天,來了幾個南方人,他們在鎮(zhèn)上的糧庫打工。其中一個中年男人過生日,說是想吃鲅魚餡兒餃子。餃子館從來沒有賣過這種餡兒的餃子,中年男人面露失望。店主劉哥讓妻子為他們炒菜,自己則去了菜市場。
餃子端上桌時,中年男人夾起一個放入口中,霎時間驚呆了,片刻后,他對另外幾個人說:“你們快吃啊,鲅魚餡兒的餃子,比咱們老家的還好吃?!?/p>
原來,劉哥去菜市場買了冷凍鲅魚,在網(wǎng)絡上搜了鲅魚餃子餡兒如何調制,加入了大蔥去腥,讓餃子更加鮮美。
中年男人十分感動,結賬時說啥都要多給50 元錢,但被劉哥婉拒了。
“吃了你家的餃子,讓我不再那么想家了,餃子里有家的味道。”中年男人說完給劉哥深深鞠了一躬。
餃子館原來開在一棟平房中,十幾年前,有個開發(fā)商拆了平房,蓋起了樓房,因為位置好,門店價格自然也就高,家里人勸劉哥夫婦換個地方,但是他們拒絕了,四處籌錢租了一間門面房,繼續(xù)開餃子館。我問劉哥:“為什么非要開餃子館?”
劉哥感慨道:“我覺得餃子不僅是一種美食,更重要的它是一種情懷。”
我點點頭,覺得劉哥講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