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圖書館作為青年學生的重要教育陣地,應重視文化遺產,賡續(xù)人類文明,提高青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他們的凝聚力。數字人文的發(fā)展為高校圖書館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資源管理手段與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應通力合作,共同構建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數字人文體系,推動相關工作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文化遺產;共建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8-0057-03
1 背景
文化遺產承載著人類的歷史和文明,其存在不僅訴說著過去,還對當下和未來產生著深遠影響,保護文化遺產就是在守護人類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隨著數字技術的發(fā)展,數字人文的出現為文化遺產保護注入新的活力,將文化遺產以數字形式保存下來,豐富了人們與歷史對話的方式。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方面,高校圖書館責無旁貸。高校圖書館可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對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處理、編目、典藏和展示。目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受自身條件限制,難以獨自挑起文化遺產的數字記錄、數字修復、虛擬展覽、數字傳播等一系列重任。如何構建一套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是值得我國高校圖書館積極探索的議題。
2 數字人文在高校圖書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和研究現狀
數字人文是一門融合了人文學科和數字技術的交叉學科,旨在利用數字技術的工具和方法,對人文領域的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處理、存儲、分析和展示。數字人文的核心思想在于將傳統(tǒng)的人文學科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通過技術手段挖掘和解讀人類文化[1]。
數字人文作為新興領域,既為高校圖書館提供了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新方式,也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和工具。在全球范圍內,許多高校圖書館已成功應用數字人文技術,實現了對文化遺產數字化資源的管理。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將古代手抄本和珍貴文獻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讀者在通過虛擬現實設備查閱這類資源時,仿佛置身于實際的圖書館空間,能夠身臨其境地欣賞和研究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2]。其中,“多維度達爾文”(Dimensions of Darwin)是以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珍貴手稿、文獻資料、實體物件為基礎設計的數字人文項目。該項目通過數字化技術,將達爾文文獻中的物件建立數字化3D模型,讓讀者在閱讀文獻的同時,更加真切地看到文獻中提及的物件外觀[3]。韓國尚慶國立大學圖書館專門建立了春秋善本數據庫,記錄了18世紀到19世紀70年代朝鮮王朝、日占朝鮮、近代韓國等歷史時期的書籍、官方文件、照片、雜志等,為研究韓國近代歷史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在我國,許多高校圖書館利用數字技術,積極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4]。西北大學圖書館與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對豐富的館藏古籍資源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和展示,其創(chuàng)作的“吾館吾書”特色系列視頻,在推動古籍知識的傳播與轉化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打破了單一的圖文靜態(tài)推廣模式,動態(tài)講述古籍故事,讓古籍更具吸引力,增強了古籍的文化辨識度[5]。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參與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眾多學者也在該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鄭芳梅從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引領文化的視角分別闡述了高校圖書館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方面的具體舉措[6];羅曉瑤從文化遺產傳承的教育功能、營造校園氛圍、加強資源開發(fā)、加大管理和宣傳力度、強化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中的實踐路徑[7]。陳淑君認為高校圖書館在文化遺產保護鏈中扮演中介角色,高校圖書館應結合自身需求、優(yōu)勢,積極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8]。
一些學者還分析了國外高校圖書館文化遺產數字人文項目的相關經驗。王春迎等人通過對美國排名前30的高校圖書館進行調研,發(fā)現這些高校圖書館以所在地區(qū)的文化遺產為主,廣泛收錄各類文化遺產數字資源,并為用戶提供文化遺產的資源訪問、使用和下載服務,從而構建起一套特色文化遺產數字人文體系[9]。徐彤陽等人對德國的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在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項目中的參與情況進行了分析,為我國各類圖書館開展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提供了借鑒[10]。趙婷從館藏構成、資源建設和公開展示與推介三個方面,分析了日本排名前20的高校圖書館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取得的經驗[11]。眾多學者對國外高校圖書館,尤其是發(fā)達國家高校圖書館的研究發(fā)現,這些高校圖書館不僅具備較高的數字化技術水平,利用先進的設備器材對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還在館際合作、資源共享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值得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習借鑒。受資金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不具備完善的條件和人才隊伍,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結合自身情況,探索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文化遺產保護數字人文共建體系。
3 高校圖書館文化遺產保護共建體系
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各地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為了更好地發(fā)掘并妥善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瑰寶,高校圖書館應以地區(qū)特色資源為依托,打造圖書館聯盟,構建高校圖書館文化遺產保護共建體系。筆者將聯盟中的成員館按照資金、館藏、技術、設備、人才情況劃分為三類,分析了這些圖書館的相關情況。
一是資金充足、古籍館藏豐富、數字技術成熟、設備設施完善、人才技能水平過硬的高校圖書館。這類高校圖書館數量較少,但具備將文化遺產數字化的能力,應積極扮演文化遺產數字人文項目領軍者的角色;充分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積極開展文化遺產數字化建設工作,對館藏古籍、字畫、音頻、影像等資源進行數字化采集和處理,建立數字檔案;以所在地區(qū)為中心,輻射周邊,盡可能收錄和完善自身及周邊地域的文化遺產數字檔案,建立一套文化遺產數字化檔案展示系統(tǒng),允許其他高校圖書館自由訪問。
二是資金相對充足,但古籍、字畫等館藏資源不足,且不具備先進數字化設備、技術的高校圖書館。這類高校圖書館數量較多,在當地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其應加強與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文化機構、民間組織的合作,爭取專項資金支持,利用自身區(qū)位優(yōu)勢,發(fā)掘學校所在地的文化遺產資源,篩選其中迫切需要進行數字化保護的文化遺產,并聯合擁有數字采集、處理技術的圖書館推進項目的立項和實施,提高建筑、文物、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實施效率。
三是資金、館藏、人才技術、設備等均不足的高校圖書館。這類高校圖書館可積極開展各類文化遺產閱讀推廣活動,鼓勵青年學生以短視頻、模仿文化遺產的形式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加深青年學生對文化遺產的理解和文化認同,讓文化遺產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將文化遺產資源對民眾開放,鼓勵社會各界欣賞、了解我國的文化遺產瑰寶;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遺產素養(yǎng)教育,向民眾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提高民眾的文化素養(yǎng)。
4 高校圖書館文化遺產保護共建體系面臨的挑戰(zhàn)
高校圖書館構建文化遺產保護共建體系,面臨一系列挑戰(zhàn)。一方面,文化遺產數字資源的不斷增多使信息管理變得更加復雜,高校圖書館要建立健全數字資源管理體系,明確文化遺產數字資源的收集、整理、存儲和傳播方式,制訂統(tǒng)一的分類規(guī)則和索引目錄,以便于讀者對文化遺產數字資源進行檢索和使用;另一方面,文化遺產數字資源的質量和版權問題需要合理的管理措施,以確保資源的可信度和合法性。此外,高校圖書館應在技術的更新和轉型方面保持高度的敏銳性,不斷更新技術設備,加強項目實施人才團隊的培訓,以滿足數字資源采集、處理的需求;在從立項實施到數字化成果展示的過程中,對于有明確傳承人的文化遺產項目,注意保護傳承人的知識產權及經濟利益,防止文化遺產的數字產品被任意復制下載;提升館員的數字素養(yǎng),打造一支既熟練掌握專業(yè)技能又熟悉文化遺產資源的服務團隊,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遺產素養(yǎng)教育活動,為讀者獲取相關資源提供便利。
5 結語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高校圖書館在促進經濟發(fā)展方面的職能不斷被提及,但其本身在文化保護和傳承方面的職能更不應被忽視。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就是保護民族的文化本色、文化特性和文化根基,是高校圖書館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高校圖書館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建設,形成合力,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薪火相傳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啟虎,尹力,張全.信息時代的人文計算[J].科學,2015(1):39-35.
[2] 明均仁,奉雅嫻,謝守美,等.英國高校圖書館虛擬仿真技術應用現狀及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22(8):76-84.
[3] Dimensions of Darwin[EB/OL].[2024-06-10].https://www.cdh.cam.ac.uk/media/blog/dimensions-of-darwin/.
[4] 徐俐華.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1):56-59.
[5] 宋歌.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傳承策略[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3):138-140.
[6] 鄭芳梅.高校圖書館:保護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路徑[J].中國出版,2012(6):54-55.
[7] 羅曉瑤.書海識“遺”:高校圖書館助力非遺傳承[J].文化產業(yè),2023(17):23-25.
[8] 陳淑君.論高校圖書館在非遺保護中的參與路徑[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111-115.
[9] 王春迎,朱坤豪,李春秋,等.美國高校圖書館文化遺產數字化實踐及啟示[J].圖書館,2023(6):64-74.
[10] 徐彤陽,琚涵斐.德國圖書館在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中的作用與啟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3(1):79-88.
[11] 趙婷.日本一流高校圖書館文化遺產特色館藏建設與服務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21(1):81-87.
(編校:孫新梅)